护航民营企业农商银行在行动|潍坊农商银行:沃土生“金” |
【字体: 小 中 大】 2024年12月05日 点击:次 |
护航民营企业农商银行在行动民营企业是山东经济发展的生力军,省联社认真贯彻落实山东省民营企业座谈会精神,指导全省农商银行充分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普惠金融排头兵、乡村振兴主办行的作用,坚持服务“三农”和实体经济的经营宗旨,创新金融产品,优化金融服务,主动减息让利,以高质量金融服务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方水土滋养一方百姓。在潍坊市峡山区峡山湖之畔,一张现代化农业蓝图正在绘就。 峡山以其肥美的水土滋养了蒜黄这一独具特色的作物生长。每到这个季节,行走在田间乡野,一阵阵蒜香扑鼻而来,氤氲着丰收的喜悦。 身着红马甲的潍坊农商银行人奔走在这片热土上,带着一批批惠农兴农金融新政策,帮助群众趟出了一条致富路。 截至10月末,潍坊农商银行累计为峡山蒜黄及其上下游产业提供信贷资金160余户、余额4800万元。 金融支农打造“金”品牌 位于峡山区大西邵村的潍坊天斌农产品销售有限公司,是蒜黄种植大户翟悦涛创业致富梦启航的地方。自2017年开始,在外务工的翟悦涛毅然返回家乡,选择成为一名新农人,扎根于广袤的乡村沃土,全身心投入到蒜黄种植中去。 走进满目金黄的暖棚中,一片片金黄色的蒜黄郁郁葱葱,阵阵蒜香扑鼻。工人们正忙着收割蒜黄,他们熟练地握住一把蒜黄,用刀齐根割下,再进行打包装箱,小小的棚里绘出一幅忙碌的丰收图景。 谈起蒜黄种植,翟悦涛“如数家珍”,从一开始的“门外汉”,经过多年的摸索、学习和经验积累,如今的翟大哥已成为当地蒜黄种植的“内行人”和“专家”。 “还记得几年前决定种植蒜黄时,心里是没底的,自己既不懂技术又缺少启动资金,一时陷入两难的境地。好在农商银行的工作人员及时为我办理了一笔10万元的贷款,正是这笔资金解了我的燃眉之急。”翟大哥说道。 从一开始的三个棚到如今的三十个棚,从十万元的初创资金到如今九十万元的“潍担助企贷”,创业路上潍坊农商银行一直是翟大哥最坚实的后盾。 现如今翟大哥凭着踏实肯干、不断钻研,种植出的蒜黄色泽艳丽,香味浓郁,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他已与中百大厨房、全福元等大型超市和学校食堂建立了稳定供货关系,产品远销至北京、上海等地,已成为当地一张靓丽的金名片,他的蒜黄种植基地带动着越来越多的人实现致富增收。 金融助农注入“金”动力 “蒜黄生长周期短,每年的10月到次年3月是蒜黄的种植期,在此期间可以不断地播种、收获,适宜的温度下,最多可以收获5-7茬。今年蒜黄市场价格不错,亩均收益能达到2万元左右。”蒜黄种植户叶其中正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计算着今年的种植收入。 “多亏了农商银行的大力帮助,解决了我的资金难题。”叶大哥感慨道。原来叶大哥家先前就从事着蒜黄种植,但多年来种植规模一直不大,看着村子里的乡亲们通过蒜黄种植走上了致富路,叶大哥的心里也有了扩大种植的想法。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前期的资金投入还是让他犯了难。从大棚建设到蒜种采购再到后期的收割,费用都是横在他面前的“拦路虎”。 于是叶大哥拨通了潍坊农商银行工作人员的电话,表明了自己的资金需求。在了解到叶大哥的资金难题后,工作人员立即上门进行详细了解,通过实地考察和风险评估,最终为他办理了一笔50万元的贷款。 收到贷款资金后,叶大哥立即投入到扩大种植规模中去,几年过去,现如今已是拥有十个种植棚的蒜黄种植大户了,产出的蒜黄质优味美,销量一路向好,广受消费者的喜爱。“没有农商银行的资金支持,我也不会有如今的成绩,感谢农商银行在我最困难的时候给予我及时的资金支持,助我渡过难关。”看着棚里黄灿灿的蒜黄,叶大哥开心地说。 金融惠农共绘“金”未来 与其他蔬菜种植不同,蒜黄喜暗,一般采用无土栽培的方式,因此对蒜种、温度和湿度具有极高的要求。 董玉杰为进一步提高蒜黄品质,计划对大棚进行全面升级,为蒜黄生长提供适宜的环境。 正当董大哥为资金发愁之际,潍坊农商的工作人员在对辖内种植户走访的过程中了解到他的资金需求,第一时间组织专人上门对接,讲解最新的贷款产品和贷款政策,帮助准备贷款材料,仅用两天的时间便为董大哥办理了一笔50万元的贷款。 有了潍坊农商银行给予的贷款资金支持,董大哥马不停蹄对现有的16个大棚进行了改造升级。 “这些是刚收割好的蒜黄,等打包好后就会运输到青岛、日照等城市。”每到蒜黄收获季节,董大哥的大棚里就呈现出一派忙碌的景象,工人们熟练地进行收割和打包,将优质的蒜黄运往各地消费者手中。 “每年蒜黄收获的的时候,我们都会雇佣当地村民前来收割,一个熟练工人每天可以收割1600公斤,按照每公斤0.5元的计价,一天可以赚取800元的劳务收入。”董大哥对工作人员说。从蒜黄种植、收割到市场收购和物流运输,目前大西邵村及周边几个村子已经形成了一套以蒜黄种植为中心的产业链,无论是进行蒜黄种植还是将土地流转出去,都大大提高了村民的收入,蒜黄真正成为了村民致富增收的新渠道。(刘雪颖 范培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