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商银行奋斗的事业:“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
【字体: 小 中 大】 2020年11月21日 点击:次 |
山东省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孙开连强调:“全省农商银行将继续发挥服务 ‘三农’金融主力军作用,持续加大乡村振兴贷款投放力度,不断创新信贷产品,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加高效、便捷、低成本的金融服务,更好满足各类涉农主体多样化、多层次的融资需求,全力助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截至10月末,全省农商银行各项存款余额21844.5亿元,较年初增加2157.5亿元,同比多增573.6亿元,较去年全年多增406.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4695.3亿元,较年初增加1663.4亿元,同比多增396亿元,较去年全年多增333.9亿元。 作 者丨中华合作时报记者 马 悦 通讯员丨李德品 孟浩博 韦安然 乡村兴,国家兴;百姓富,国家富。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的20字总要求,不仅为建设美丽乡村指明了方向,也成为了山东农商银行全体员工为之奋斗的事业。 为强化统筹部署、整体推进服务乡村振兴,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指导全省110家农商银行与地方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山东省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孙开连强调:“全省农商银行将继续发挥服务 ‘三农’金融主力军作用,持续加大乡村振兴贷款投放力度,不断创新信贷产品,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加高效、便捷、低成本的金融服务,更好满足各类涉农主体多样化、多层次的融资需求,全力助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截至10月末,全省农商银行各项存款余额21844.5亿元,较年初增加2157.5亿元,同比多增573.6亿元,较去年全年多增406.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4695.3亿元,较年初增加1663.4亿元,同比多增396亿元,较去年全年多增333.9亿元。 山东省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孙开连出席乡村振兴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幸福的事业 创新金融服务模式 打造三级样板村 济宁市汶上县苑庄镇大王庄村,一个省级样板村。 走进乡村,村民的集中地、民房墙体、道路两旁等地方,一系列栩栩如生、富有乡村气息的艺术手绘墙画和“汶上农商富农兴商”的文字把村庄装扮得绚丽多彩。 大王庄村里印有“汶上农商富农兴商”的手绘墙画。 2018年,为实现共建美丽和谐新农村的目标,汶上农商银行与该村签订银村共建协议,共同打造典范样板村。 “一份信息采集建档、一场金融夜校、一条金融街、一间普惠金融办公室、一种创新发展模式。”汶上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赵峰介绍说,丰富的金融服务措施让该村基础设施配置齐全,村容村貌整洁有序,村民遵守村规民约和社会公德较好,邻里和谐,孝老爱亲。 他坚信,一系列暖心的金融服务必将提升乡村治理服务质效。 汶上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赵峰(左二)深入基层调研。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按照三年内样板工程建设全覆盖的目标规划,该行把样板工程建设融入支持乡村振兴,明确奖惩措施,强化跟进督导,获取行政村客户清单27.22万条,加快推进样板工程建设。截至10月末,该行已累计开展样板工程178个,其中村庄156个,创建省级样板村2个、市级样板村1个,发放贷款3.39亿元。 汶上农商银行还以“财政金融政策融合支持乡村振兴战略”试点为平台,强化政银合作,创新推出“财金融合普惠贷”“金种子丰收贷”和“助农养殖贷”特定贷款品种,实行利率优惠,推动产业整体发展。 汶上农商银行工作人员与当地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了解信贷需求。 据了解,山东省联社指导32家试点县(市)农商银行不断强化信贷服务,加快推进“财政金融政策融合支持乡村振兴战略”试点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截至10月末,32家农商银行累计投放各项贷款3188.4亿元,累计投放涉农贷款2694.4亿元,各项贷款、涉农贷款余额分别增长495.35亿元、333.48亿元,增速分别达到15.47%、14.23%;试点农商银行各项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较年初下降0.34个百分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下降0.68个百分点。 汶上农商银行与当地人民银行召开财政金融政策融合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启动仪式。 为共建美丽乡村添砖加瓦的还有曹县农商银行庄寨支行。 庄寨镇陈小营村,412户,1560人,支柱产业为木材加工,全村共有130户个体工商户,是曹县农商银行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市级样板村、省乡村振兴服务队帮扶村。 为全面做好乡村振兴工作,深入分析研究该村主导产业,该行通过与村委签订乡村振兴村村通战略合作协议,让村民享受利率优惠,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一户一策,全面走访宣传,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同时结合省派乡村振兴服务队引导该村板材产业不断提档升级,促使该村不断发展壮大,升级调整,探索出了一条产业振兴之路。 “为进一步丰富村民生活,曹县农商银行参与制作和拍摄现代豫剧‘博士返乡’,开展消夏晚会等主题活动,让乡村振兴落到实处,生根发芽。”曹县农商银行庄寨支行行长李豪介绍道。 不仅如此,该行充分利用“木材采购集会”等形式,邀请木材销售企业共同开展村级营销活动,鼓动村民自主创业,在家门口当老板。同时,推出省农担、创业担保贷、信e贷等多样化信贷产品。为村民提供必要的融资需求,解决自主创业资金问题,真正把农商银行打造成曹县老百姓自己的银行。截至目前,该行已对陈小营村共授信300余户,金额7000万元,授信覆盖面达到72%,用信户数151户,金额3150万元,用信覆盖面达到37%。 曹县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谢彬(中)深入小微企业调研,了解信贷需求。 曹县农商银行庄寨支行行长李豪(右)与陈小营村支部书记陈志康探讨整村授信等相关金融服务模式。 记者了解到,山东省农商银行充分发挥人缘地缘优势,紧紧依靠地方党委政府,打造独具特色、政银互动的金融服务模式。省联社选派懂金融、爱农业、亲农民的优秀员工入驻农村基层党组织,为乡村建设“出资”“出智”“出力”,深入一线,扎根基层,为农民提供个性化、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先后选派4538名优秀干部到乡镇、村居挂职副乡(镇)长、村主任助理,有效参与了乡村经济社会事务管理。积极对接“千名干部下基层”服务队和628名省派第四轮“第一书记”,乡村振兴服务队对口服务的250个村,目前已授信11492户、12.08亿元。 光荣的事业 党建引领业务发展 整村授信惠民生 走进菏泽市牡丹区吴店镇鹁鸽堂村,一幅“村强民富、景美人和”的乡村美景展现在眼前。户户白墙黛瓦,四季常青的绿植、干净整洁的道路,村庄面貌令人耳目一新。 “这么多年,在菏泽农商银行金融扶持下,我们村民过上了小康生活!”鹁鸽堂村村支书吴先军感慨道。 在该村民俗文化馆内,摆放着菏泽农商银行刘寨支行行长牛艳捐赠的19枚毛主席纪念徽章,这是牛行长奶奶当传家宝收藏的珍物,因为党建共建活动的开展,牛行长专门将徽章捐赠。 牛艳告诉记者,该支行和吴店镇鹁鸽堂村开展党建共建以来,以“普及金融知识”为主题,已举办多次“送金融进村”宣讲活动,重点围绕“创业担保贷”“妇女创业贷”“拥军贷”等金融产品,为该村提供金融服务。借此平台组织联学联建活动,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式,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发展共促。 菏泽农商银行刘寨支行行长牛艳在(左)与鹁鸽堂村开展党建共建活动中,捐赠19枚毛主席纪念徽章。 据悉,菏泽农商银行刘寨支行在鹁鸽堂行政村累计授信户数330户,授信金额2320万元,用信贷款余额630万元,使该村53户无业等人员,走向经营、创业领域,有效带动了该村的经济发展,刘寨支行还与鹁鸽堂行政村签署了长期金融合作协议,以该村主要经济龙头企业为核心,全面发展、带动村民就业、创业,并得到了吴店镇镇政府党委及省派第一书记的充分认可。 在鹁鸽堂村民俗文化馆内,村干部与菏泽农商银行刘寨支行行长牛艳共同探讨美丽乡村建设。 光荣的事业还在不停地延伸。 济宁市微山县昭阳街道爱湖村,坐落在烟波浩渺的微山湖畔,古老而年轻的大运河依村而过,三面环水一面靠城,渔民生产以水上捕捞、养殖和内河航运为主。 爱湖村村民大多以传统捕捞和养殖为生,技术落后,管理粗放,收益不高。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帮助渔民增收,2019年,爱湖村在微山农商银行昭阳支行开立了全县第一个爱湖村集体经济组织公户,成立了爱湖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推行“党支部+金融+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模式,发展了3000亩的养殖基地。 依托“整村授信”,微山农商银行让信用档案成为渔民入股致富的“通行证”。在该行信贷资金支持下,村里对合作社养殖基地进行标准化改造。 微山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力(右一)深入乡村,了解渔民生产生活现状。 微山农商银行高楼支行客户经理张超在村委会办公为渔民提供金融服务。 一批身穿红马甲的“融荷志愿者服务队”让渔民们更加信赖微山农商银行,原来,由于蟹苗需要从外地购买,成活率低,大闸蟹养殖效益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该行志愿者便邀请知名专家实地对社员进行定期的养殖技术培训,跟踪技术指导,培育本土蟹苗,共同开展苗种的产业化推广,第一年实验就取得了成功。今年以来,合作社大闸蟹销售量达18万余公斤,销售额1600余万元。 整村授信的“春风”吹遍了小渔村的每个角落,金融助力渔村产业发展、村庄改造、房屋修缮等一系列务实举措,让渔民们切实感受到了金融服务的便捷性。经过改造,昔日的渔船、渔网点缀着渔家小巷,渔民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被开发成为旅游项目,游客纷至沓来。 有了美丽村居的底子,爱湖村注册成立了旅游公司和物业公司,发展垂钓、船上民宿等产业,在微山农商银行“融荷志愿者服务队”的帮助下还引入电商平台销售爱湖村荷叶茶、对虾等产品,让更多渔民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来,老百姓钱袋子鼓了起来,渔民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微山农商银行组建的“融荷志愿者服务队”。 “坚持党建引领业务发展,金融助力乡村振兴颇有成效。”微山农商银行副行长闫龙因告诉记者,该行针对湖区农渔民早出晚归生活习惯,创新“五日工作法”实施错时网格化营销,客户经理身穿“红马甲”周一到周五晚六点至九点以“上门宣传、上门营销、上门办业务”方式主动走访服务,用更加贴心、更加优质、更加全面的金融服务为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该行通过扎实开展整村授信,围绕“集中评定、整村授信、增强体验、批量获客”,大力推广“信e贷”和家庭贷。通过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零距离、面对面的开展上门服务,逐村逐户采集信息为其授信,增强老百姓的金融服务获得感,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各项金融服务,充分享受到现代化金融服务所带来的便利。截至目前,该行已在327个村庄开展了整村授信,授信余额19.5亿元,占辖内行政村总数的62.5%,新增授信5101户、5.7亿元,用信3414户、2.9亿元。 微山农商银行高楼支行召开美丽乡村暨整村授信启动会。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发展普惠金融”的重要指示,全省农商银行在现有4947个营业网点基础上,在农区按照“服务农户500户左右、服务半径3公里左右”的标准设立4.8万个村级金融服务点,布设各类电子机具17.2万台,打通了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普惠金融服务的效率、便利性和可得性显著提高。 同时,全省农商银行充分发挥农金员队伍作用,按照每名农金员服务500户、服务半径三公里的标准,实现行政村全覆盖,电子机具布设率达到100%,让百姓足不出村即可享受便捷的金融服务。 全省农商银行针对农村、农户产权资产少、缺担保的问题,依托营业网点和根植“三农”的农金员队伍,积极对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通过“集中评定、批量获客、整体授信”的方式,全力推动整村授信工作,提高小微企业、农户建档、授信覆盖面。截至10月末,整村授信村庄覆盖面65.28%,农户建档评级覆盖面58.34%,城区居民建档评级覆盖面35.51%,小微企业客户建档评级覆盖面46.56%。 记者观察: 乡村振兴 有“人”才兴 中华合作时报记者 马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要创新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充分激发乡村现有人才活力,把更多城市人才引向乡村创新创业。 那么,如何能够为“乡村振兴”留住人? 山东农商银行用自己的方式,为此努力着。 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创新推出了“兴农贷、宜居贷、先锋模范贷、治理有效贷、富农贷”五大系列50余种符合农村实际需求的金融产品,全力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助力打造生产美产业强、生态美环境优、生活美家园好“三生三美”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2018年以来,累计发放乡村振兴类贷款202.1万户、5477.5亿元。 如果说丰富的金融产品是创业者的“尚方宝剑”,贴心的“管家式”服务才是“三农”发展的定心丸。 山东农商银行选派优秀干部到乡镇、村居挂职副乡(镇)长、村主任助理,有效参与乡村经济社会事务管理,为农村发展献计献策。 全省组织开展“送金融知识下乡”及各类产品营销等,让农商银行真正成为老百姓的“金融管家”。截至10月末,全省农商银行开设金融知识讲堂、金融夜校3000多场次。 山东省联社设立100亿元专项资金,为有扶贫资金缺口的单位提供低息资金支持,分3批选派9名优秀共产党员,赴菏泽成武、济宁鱼台等地9个村开展定点帮包扶贫。 在农区按照“服务农户500户左右、服务半径3公里左右”的标准设立4.8万个村级金融服务点并且充分发挥农金员队伍作用,实现行政村全覆盖,电子机具布设率达到100%,让百姓足不出村即可享受便捷的金融服务。 山东省农商银行设立小微贷中心123家,打造专业化服务团队,优化办贷流程,建立限时办结制度,精简申贷资料,落实“无纸化”办贷要求,提高贷款发放效率和服务便捷度。 …… 一系列的金融创新和暖心服务都是为了户户有炊烟,人人笑开颜。 行走在齐鲁大地上,美丽的村庄、热闹的集市组成的一幅“乡村振兴”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