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审计中心:奏响乡村振兴“金融乐章” |
【字体: 小 中 大】 2020年12月06日 点击:次 |
省联社威海审计中心带领全市农商银行积极融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创新金融产品服务、搭建金融共享平台、助力精准扶贫、做强服务品牌,打好深度融合“组合拳”,为新农村建设注入金融新动能。截至10月末,全市农商银行涉农贷款余额230.85亿元,较年初增17.76亿元。 建平台,拓宽服务乡村振兴辐射面。积极与地方党委政府汇报沟通,加强与农业、畜牧、工信、科技部门对接,了解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需求,全面摸清上下游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和融资需求状况,制定企业名录和需求清单,提供订单融资、应收账款融资、新型仓单质押及“股权质押+政策性担保公司”全产业链融资模式,将企业的静态资产打造成动态现金流。创新推广“信e快贷”办贷模式,依托行内存量数据、外部获取数据进行批量授信、获客,通过线上线下的双向发力,打造多元化、体系化的信贷产品体系。 做产品,精准对接乡村金融服务需求。立足区域特色,坚持需求导向,组建创新研发小组,深入研究涉农客群特点,分门别类进行信贷产品创新,针对性推出“强村贷”“农耕贷”“助养贷”“乡村好青年贷”“巾帼荣誉贷”等乡村振兴专属信贷产品,推广“龙头企业+农户”“冷风库+销售+果农”等业务模式,围绕农业“新六产”,重点支持农业龙头企业、生态园、农产品批发市场、冷风库、畜牧业规模养殖等农村经济主体,开展“一对一”全方位的银企合作机制,为签约客户提供存贷款、理财、结算等立体化金融服务和资金优先配置、利率优惠、信息免费咨询等业务便利。10月末,全市农商银行支持涉农龙头企业40户,余额13.85亿元,种植大户106户,1.26亿元。 巧扶贫,夯实乡村振兴深层基础。加强对移动互联技术和大数据信息的转化运用,依托威海市信财银保平台、省银税互动平台等渠道,获取政务、司法、社保、财政、农业、税务等大数据,大力拓展网银、手机银行、扫码支付、银企直连等电子银行产品,拓宽服务边界,提升涉农客户电子银行业务覆盖面和业务替代率。完善“智e购”商城平台,引导扶贫企业和商户入驻,通过限时秒杀、特色主题营销等活动,为农产品找销路、扩销量,架起农资产品下乡和农副产品进城双向流通的桥梁,使农副产品在“丰收年”卖出“丰收价”,惠及4000余名贫困户,10月末,全市农商银行产业带动扶贫类企业贷款余额5.74亿元,惠及贫困人口14462户。 强外宣,打造乡村振兴服务品牌。扎实推进金融服务村村通工程,制定网点转型工作实施方案,通过“银行+社区”“银行+行政村”“银行+物业”等模式,依托现有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村“两委”大院等载体,打造建设集便民结算、贷款咨询、理财咨询、网上购物、金融知识与服务讲座等多种便民服务于一体的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社区普惠金融服务站,提供“人工+自助+互联网”金融综合化服务,满足社区农户对现金存取、转账汇款、生活缴费等基础金融服务的需求,10月末,全市农商银行已搭建普惠金融助农服务点1747处,实现“基础金融服务不出村、综合金融服务不出镇”。(姜浩壮 刘明超 林华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