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大挎包”优良传统系列报道(98)| 红高粱之乡的“大挎包” 柳建 |
【字体: 小 中 大】 2022年10月20日 点击:次 |
--记高密农商银行柴沟支行客户经理 柳建 初心如磐,他们传承红色基因;使命在肩,他们弘扬“大挎包”精神,在红高粱之乡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深深植根“三农”沃土,耕耘出丰硕的成果。高密农商银行柴沟支行客户经理柳建,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脚上有泥土,心中有客户 “村委办公室里多了张桌子,不知道从哪儿调来个人。”“穿着工作服,胖乎乎的带着眼镜,看上去挺老实的。”消息很快就在村里传开了,然而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柳建便从村民们口中的“外人”,变成了乡亲们心里的“亲人”。 柴沟镇的柴沟村是柳建新轮岗后服务片区内的一个重点村,为了尽快掌握村民们的情况,柳建每周都会拿出一天时间驻村驻点办公。开始时,只有三两个人顺便来咨询一下贷款。熟络后,各种金融业务、产品市场行情、农资购销渠道等等,大家也都会向他咨询。现在,每到他驻村的日子,村民们就会一波又一波的过来找他,没事儿也喜欢来和他闲聊两句,原本不善言谈的柳建,和村民们在一起时,总会有聊不完的话题。 “现在我们村很多村民家里的情况,小柳比我都清楚,谁家收成怎么样啦,谁家要做什么买卖啦,他都记在心里。”柴沟村的支部书记王京福如是说道。 “逢二七、逢三八是哪几个村子的大集;哪个村子有多少户村民,村里主要经营什么副业;哪个村主要种植什么作物,种植面积大约有多少亩;哪个村里有个什么工厂,近几年的经营情况怎么样,厂子里有多少工人,月交易量大约有多少……”所辖村庄的这些信息,柳建如数家珍,相关有效数据,他都会导入智慧营销系统以便完善后期工作,而这一切,全都是他在村里跑了无数次取得的成果。 除了单位的微信工作群外,柳建手机上建立、添加的客户微信群不下50个,这是他普惠金融工作的重要阵地。每个和柳建交流过的客户,都会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他的电话特别多。他的一位老客户滕志刚说,“有一次我们聊天时,曾经给他数过,不到半个小时,他接了有十二三个电话,他的两部电话好像也从来不敢关机”。 “喂!柳哥,我有点事要找我父亲,给他打电话一直打不通,你今天去我们村吗,能不能麻烦你抽空到我家看看?”“好的,我正在路上,十分钟后就到。” 简简单单的一通电话,体现出客户对柳建的信赖,也流露着柳建对客户的真诚。柴沟镇前邱家大村的村民邱兆进常年在外打工,在一次回家时恰好遇到柳建上门为其父母办理业务,两人便留下了联系方式,从开始单纯的咨询交流业务,到现在嘘寒问暖、闲话家常,仿佛是自家亲戚一般。邱兆进也开玩笑说:“柳哥到我家的次数比我回家都多,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我父母的孩子呢”。 为尽快让更多村民们学会手机银行的使用方法,柳建自己画了好几张手机银行操作流程图,不断进行修改,手把手为村民们讲解,一遍遍演示。为让村里的老人都享受到优质金融服务,他经常下班后和内勤员工一起,携带移动智慧柜员机,为行动不便的老人上门办理社保卡激活、存款介质挂失、密码重置等必须由本人到场办理的业务。 “多亏有你,不然我的养老钱说不定就打水漂了!”老人拉着柳建的手,难掩内心的激动,“我把攒的钱都存到农商行吧,有你这样的员工,我心里很踏实”。一天下午,一位老大娘打电话咨询柳建,要预约到柜台取钱,交谈过程中,柳建发现老人对取款用途表述含糊其辞,经仔细交流后得知老人很可能是遇到了非法集资,但其本人并不知情,经过柳建的认真劝说、详细解释后,老人这才恍然大悟。在服务过程中,柳建总结出了老年人易受高息诱惑和电信网络诈骗的几种情况,经常主动为村民们普及相关金融知识,提高老年客户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 农忙时节,在走村入户过程中,遇到农活多人手不够的情况,他都会帮着搭把手,许多农活他也都比较熟练。同事们经常看到他早上衣着整洁的出门去村里为村民办理业务,下午回单位的时候汗水浸透衬衫、衣服揉出了褶皱,大家都把他当成了自家人,他也把村子当成了自己的家。村民们常开玩笑说:“现在咱们村里的狗见到柳经理都不叫了。”每每听到这样的评价,柳建脸上总会呈现出憨厚和满足的表情,如同他鞋上经常沾满的泥土一样朴实。 工作这些年来,他始终心中装着客户、一心想着客户,以群众需求为目标,以客户满意为标准。无论走到哪儿,他总是习惯拎着一个手提包,在田间地头、村口胡同经常会蹲下来和村民们交流,边聊天边从包里翻出他的那几样宝贝:Pad、各种产品宣传折页、一个用两种颜色的笔记得密密麻麻的笔记本。它们是柳建为客户服务的法宝,也是他一心为群众服务的见证。最近一次客户经理“双选”,他再次选择了偏远乡镇,他说自己已经习惯了在村里为村民服务,想在这里为乡亲们再多做点事。 担当有力度,服务有温度 晚上十一点半,关上办公室的最后一盏灯,柳建开车行驶在回家的小路上,虽已忙碌了一整天,但此刻的他却感觉无比轻松。其实,这早已经成为了他的常态。和其他高密农商银行的员工一样,他们自己都记不清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加班延时服务了。对许多客户而言,时间就是真金白银,为了能最大限度帮他们节省时间,柳建给自己定下了一条工作原则:所有信贷资料必须提前做好。他的工作方式就是“白天上门服务,晚上整理资料”。 “现在的原材料一天一个价,耽误一天,我们就得多承担几千甚至几万元的成本。”收到30万元信贷资金到账的短信后,在柴沟镇从事建材批发行业的邱祝宗说道,“真没想到你们的工作效率这么高,我给你点个赞!” 想客户之所想,急客户之所急。柳建的服务力度和温度,在辖内客户中口口相传,大家都愿意找他办理业务,他也总是尽最大努力,满足客户的不同业务需求。自2020年以来,短短一年多时间,柳建即为服务片区内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放鲁担惠农贷、潍担助企贷、创业贴息贷等各类贷款超过5000万元。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很多企业的生产秩序,为助力辖内企业尽快复工复产,柳建可谓费尽了心思。他所负责片区内的一家木制板企业产品销量不畅,库存积压严重,加之受疫情的影响,资金周转较为困难。在得知鲁担惠农贷扩大到木制板行业的消息后,他第一时间对接了这家木制板厂负责人。 “我正发愁不知该怎么办,还没想好对策,柳经理便上门来了,300万元的鲁担惠农贷,不仅帮助我们厂顺利开工,而且最大限度给我们节约了利息费用。”该木制板厂经理李金航如是说道。因较之其他贷款产品,鲁担惠农贷办理程序相对复杂,他便晚上加班加点整理贷款手续材料,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了贷款的审批发放。 为让更多的企业尽快享受到优惠政策,柳建连续近一个月时间中午不休息,晚上熬夜整理贷款资料,白天逐户联系客户,终于赶在政策调整之前,为其服务片区内所有有信贷资金需求的木制板企业都办理了鲁担惠农贷,为大家带来了实惠。 柳建经常跟同事们说:“乡镇上的这些小微企业,他们的工人大多是当地的村民,晚一天开工,不仅会让企业经营更加困难,还会直接影响村民们的收入,我们加班加点工作,就是为了让他们能尽快工作。”在他的影响下,周围的同事们工作也都始终充满激情和斗志。 在同事们眼中,他是单位里最老实的人,被贴了最多的标签。他是勤劳肯干的“小蜜蜂”,工作效率高、服务态度好,对每一位客户都十分上心;他是无私奉献的“老黄牛”,只要是为了工作和客户,任何付出都是值得的,从未有过一丝抱怨;他是业绩突出的“千里马”,凭着精益求精的自我要求和锲而不舍的工作品质,不断追求优异的业绩;他是良好工作作风的“排头兵”,因担心客户有需要联系不到他,从不舍得请一天假。 “不仅将心比心为客户服务,同事们在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他也总是尽力帮忙解决。每次推出新产品出台新政策,他总是第一个弄懂吃透,并带领我们大家一起学习,他常说‘要想服务好客户,我们的专业就要过硬’。”作为他的徒弟,以及他的黄金搭档,同在柴沟支行担任客户经理的孙安说道,“在柳建身上,我们真正能看到老一辈农信人的影子,感受得到农信‘大挎包’的重量。” “说实话,我跑了这么多年业务,和这么多人打过交道,就没见过情商这么低的营销人员,除了办实事儿,其他啥也不计较。”“不管忙到多晚,每次留他吃饭他都不肯,给盒烟他都不要,有时候甚至感觉都有些不近人情。”大家眼中这个“低情商”“ 不近人情”的“铁憨憨”,同样是柳建的真实写照。公私分明,坚守原则,这是为人处事的准绳,多年来,他始终坚持不给熟人任何的“通融”,每办一笔业务都坚持依法合规。他常说:“老一辈农信人总是把别人的事当做自己的事来做,这也是给我们的宝贵经验,我们越是讲原则,群众对我们就越是信赖。” 立足新起点,展现新作为 “一直以来,我们都把柳建当做我们团队中的一员,我们凝心聚力、并肩作战。”“不仅帮助贫困户申请办理贷款、还跑上跑下主动帮他们联系这联系那,解决实际困难,小柳真是好样的!”在落实金融精准扶贫工作过程中,柳建付出的努力,让柴沟镇的包村扶贫干部们交口称赞。 在柳建的电脑中,有一个专门的工作台账,上面记载了自己所服务片区内贫困户的详细信息,包括基本情况、致贫原因、劳动能力等。他逐一分类制定了金融帮扶措施,列明了完成时限,积极协助具备条件的贫困户申请办理扶贫类贷款。看着台账中的事项一件件完成,他心里有着说不出的欣慰。 朱新金是柴沟镇的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全家靠种地的收入维系生活,妻子体弱多病,孩子们的学费更是加重了他的经济负担。在得知他家的实际困难后,柳建立即上门,为他讲解了农商银行的金融扶贫优惠政策,帮助办理了5万元扶贫贴息贷款,并帮他联系村委承包了50亩地,用于种植小麦和土豆,当年就带来了5万元纯收入,极大缓解了其家庭经济困难情况。 “脱贫攻坚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是人类史上创造的一项奇迹,有我们农商人的一份功劳,我也可以尽一份绵薄之力,该多自豪!”说话间,柳建眼神中透露着无比的自信。近年来,柳建共发放扶贫贷款14笔、金额62万元,帮助32名贫困人员实现脱贫增收。 闲暇之余,柳建喜欢用手机看新闻,这是他为数不多的一项爱好。与其说是爱好,倒不如说这也是他工作的一部分,因为他总能从新闻中学到一些东西,分析研究方针政策,积极和同事们分享。工作过程中,他紧盯当前工作重点,不断巩固金融扶贫成果,全力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让省、市联社要求部署都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真没想到这么方便,以前总以为办贷款是件麻烦事儿,现在我自己用手机就能操作了。”“对啊,以后的贷款申办会越来越方便,其他金融业务也会越来越快捷,以后咱们农民朋友可以在家里办业务啦。”看到“无感授信、有感反馈”取得了效果,柳建心里满是成就感。 在认真选取村庄完成“无感授信”试点之后,柳建立即按照名单逐户上门走访对接,跟进落实有感反馈,根据客户具体情况和业务需求,合理调整授信额度等,切实满足客户金融服务需求。目前,柳建正按照工作计划,在辖内村庄全面开展“四张清单”全民无感授信工作。 随着数字化转型2.0和普惠金融2.0的深入推进,农村金融服务需求日益多元化。为更好服务客户,柳建不断开动脑筋,创新异业融合等服务模式,积极对接辖内企业、商户、政府职能部门、公共事业单位作为异业融合合作单位,形成工作合力,坚持“以打造服务平台、覆盖服务渠道,实现获客、活客、留客”的原则,充分发挥农商银行客户群体范围广、流量大的特点,扩大银农、银企、银商合作联盟圈,推动一揽子营销,衍生金融服务。 “50万元富村贷、260万元助企贷、180万元鲁担惠农贷、190万元‘无感授信’,我们村委,还有村里的企业、合作社、农户全都得到了实惠,党建共建的成果真是显著。”在柳建完成了这些贷款的授信后,袁加庄村的党支部书记李瑞玲感慨不已。 之前,高密农商银行党委与高密市柴沟镇党委实施了党建共建,签订了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共建方案,柳建立即结合自己服务片区客户实际,制定了工作落实方案,第一时间与各村两委成员对接,共同商定具体计划,开启了红色引擎。 作为一名农区支行的客户经理,柳建一直扎根基层、无怨无悔,每周坚持不少于30小时走村入户,将各项普惠金融政策精准落实到位,灵活运用优质金融产品,致力于解决农村地区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以实际行动传承、弘扬着新时代的“大挎包”精神。 十年风雨化彩虹。自2011年入职以来,柳建连续六年被潍坊市联社评为优秀客户经理,各项业务指标每年都有一个新的突破,截至2021年3月底,柳建共管理贷款350户、1.17亿元,其中2021年第一季度新增贷款47户、1877万元。在他看来,工作中不断取得新成绩,便是弘扬“大挎包”精神、服务乡村振兴的最好答卷。 采写人员:郎斌 单位:高密农商银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