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大挎包”优良传统系列报道(95)| 践行“大挎包”精神的最美农商银行人 李轩 |
【字体: 小 中 大】 2022年09月30日 点击:次 |
--记淄川农商银行龙泉支行行长 李轩 2021年6月16日上午,龙泉镇麓村村外,种植大户吴洪水和“来访者”站在承包的农田边上。 “春上种的黑小麦长势咋样?” “挺好的,你看这100多亩,麦穗饱满,一个赛一个,今年收成肯定比去年好,1公斤售价5块多,比普通小麦高一倍多!今年公司发展势头起来了,这多亏农商银行对我们的大力支持啊!” “哪里哪里,服务‘三农’是我们的职责本分,支持您这样的农业带头人发展,是我们应该做的!” “前几年我们倒是想发展,可从别的银行根本贷不到款,还是农商行雪中送炭,帮我们解决了资金问题,这前前后后460多万元资金,全都用在了刀刃上!” 这是淄川农商银行龙泉支行行长李轩和当地种植大户吴洪水的一番对话。像这样的对话,李轩不知有过多少次。 地处山区丘陵地带的龙泉镇,辖区面积40.16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总人口4.8万,经济相对落后,龙泉支行业务发展一度困难重重。李轩任职支行行长两年来,一双脚板走遍了全镇每个村居的角角落落,在调研了解和对接服务客户有效信贷需求的同时,迅速改变了工作落后被动局面,仅两年时间就增加存款1亿4千多万元,从过去的后进行摇身一变,成为全行的业务标杆。 带领团队完成“凤凰涅槃” 2008年1月,李轩参加农村信用社工作,从网点综合柜员到机关资产管理部、贷后检查中心、公司业务部、贷款审查中心等岗位,10多年里,他一步一个脚印,无论在哪里都是业务骨干。精湛的业务技能、扎实的工作作风、初露端倪的管理才能,为李轩走上更大的舞台、担当更大的责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9年4月,李轩担任淄川农商银行龙泉支行行长。当时的龙泉支行,业绩排名一直停留在全区的后几位,员工心气不高、干劲不足,客户也对支行的服务认可不够。该怎么办?他想,自己作为“生产队长”,干好工作不能单纯靠一个人的力量,要发挥出整个团队的力量,要用优秀的精神教育人、说服人,提振起整个团队的士气! 有了好的想法马上付诸实施。李轩精心准备后,开始给大家上课。他用声情并茂的话语,让员工认识到今天的工作条件和良好环境来之不易。是老一辈农信人手持“大挎包”,用双脚丈量道路,走千村串万户,翻千山越万岭,为十里八乡百姓上门提供金融服务换来的,要珍惜岗位,用澎湃的激情和脚踏实地的努力换取工作实绩,才能不辜负前辈的辛勤付出。李轩一边苦口婆心的开导,一边暗暗观察大家的反应,发现尽管大家有所触动,但好像还欠缺些什么,是缺乏信任?是固态使然?李轩紧张地分析着,思考着。 说得再好,不如干出样子!李轩郑重提出了打造“家”文化的倡议,要求员工把客户当作自己的家人,为客户营造宾至如归的服务氛围。说到就要做到,李轩带领员工从细节着手,从细微处一步步提升服务质量。第一步,做到厅堂净、入场明。每周六为卫生清洁日,带领员工开展卫生大扫除,为客户打造窗明几净的服务环境;第二步,做到行长听、员工明。他自己只要有空闲就站大堂,实际了解厅堂存在的问题,倾听客户的诉求,寻找服务的症结所在;第三步,做到员工明、客户喜。通过不断规范员工的服务行为,李轩提出了“三颗心”服务:服务客户要热心,解释问题要耐心,解决困难要换心,引导每名员工将心比心,全身心投入服务工作。 明晰的规章制度,领导带头践行,迅速统一了全员思想认识。笑语盈盈春风面,温语服务殷殷情,每个客户都感受到了农商行焕然一新的热情和专业,客户满意度逐步提高,该行也迅速实现了业务和服务的提质增效。2020年12月26日,淄博《周末对话》节目组接到龙泉镇一位70多岁老人的电话,说自己办业务时,她们的服务态度“刚好了”。朴实的话语道出了真心的赞誉,这代表了当地群众对农商银行的高度肯定!前来办理业务的客户也越来越多,考核业务量阶梯式上涨,由原来每月5000余笔上升到现在的近10000笔,存款较上任初增长了约1.4亿元! 尽管厅堂营销服务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但李轩仍不满足。他提出,要充分利用手中的“四张清单”,借助智慧营销系统、党建共建活动等,夯实基础客户群。为培养客户经理的良好习惯、提高工作效率,李轩制定时间管理办法,并绘制每日工作计划表,根据每一天的工作任务,为每名客户经理制定相应工作计划,并通过微信下发,当天下午召开夕会,客户经理汇报当日工作开展情况和次日工作计划。从此,每名客户经理的“发条”都上得紧紧的,推动业务发展的“车轮”全速前行。 走遍龙泉的村庄角落 夏日的龙泉镇韩庄,道路整洁,鲜花绿树,处在一片静谧之中,李轩开着车照例进行每周的走访。村委会有农商银行的“农金通”,每月能为1000多名村民服务,不用到柜台存取现金,为村民提供了极大便利。韩庄村也是龙泉支行的党建共建村,从1975年2月就担任村书记的老支书褚全德,见证了农商行的变迁发展,对李轩的实干精神很是欣赏,龙泉支行和该村达成了共建协议,对全村30%的村民进行授信,评定文明信用户,为农村的诚信体系建设增添了一块新的基石。 韩庄村广场上、村委会门口都有农商行信息宣传栏,住宅楼的楼道里也有公示栏,信息定期更换,既有农商银行新推出的业务,也有识别真假人民币的诀窍,更多的是防范网络电信诈骗知识。“现在这网络电信诈骗无孔不入,农村更是重灾区,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大家能识别、会防范,这非常有好处。”李轩在一处处熟练地更换着宣传资料,看出来他对村里的道路非常熟悉,毕竟,两年来在全镇组织的铺开式宣传,让他对每个村庄就像自己的家一样熟悉。 当初到龙泉支行,正好赶上网点转型,他意识到,农商银行人作为服务“三农”的主力军,不能坐等客户上门,必须主动下沉基层、深耕细作,让广大基层群众都认可农商银行。但是,组织员工出去摆摊设点,一开始大家都感觉抹不开面子,不会营销话术不说,礼品准备的也不充分,老百姓反映平平,没有获得相应的热度。这咋办?李轩挖空心思,带头设计传单、琢磨如何吸引客户,组织话术交流,带头去门头房宣传,到全镇各村居走街串巷进行铺开式宣传。他经常对员工说“支行的目标,就是要得到老百姓的信任,打造老百姓身边的银行,我们苦点累点没啥,这是为了一方百姓的方便。” 辖内乡镇、村庄一有活动,无论是文艺晚会、广场舞比赛,还是书画展、运动会,李轩总是提前与镇、村对接,做到哪里有活动,哪里就有农商银行人的身影。2020年9月,他利用龙泉镇各村组织村民体检的时机,带着员工走遍了全镇每个村居、社区,用农商银行人的足迹对龙泉的山水村居进行了一次全新丈量,也让广大群众知道:农商银行就在自己身边! 天灾无情农商有情 午后的淄博星光达磁性材料厂,新加的两层办公楼正在紧张施工,总经理车秀民看见提着宣传材料上门的李轩,高兴得迎出门口。2019年,一场“利奇马”台风,让车秀民的整个厂子进水,水最深一米多,仓库、办公室、部分车间被冲毁,损失近200万元,面对突如其来的天灾,他一度陷入绝望之中。关键时刻,李轩趟着还没退完的洪水进了厂,经过实地考察后,迅速为其办理应急贷款150万元,帮助企业渡过了难关,及时恢复生产,并扩大生产规模。 “今年我们厂产值是3000多万,受灾前是1500万,目前市场形势非常好,国内外订单排得满满的。”车秀民说。 “下一步你们是不是要进一步扩大规模?”李轩问。 “是啊,我正准备和你联系呢,谁让你和农商银行是我最信任的呢,关键时刻见真情,一场台风见交情!”车秀民的话里充满了信任和感激!今年车秀民将其他行到期的150万元贷款业务转移到了农商银行。当时龙泉镇另一家透水砖厂也被水淹了,砖坯全部泡烂、窑炉进水,企业负责人欲哭无泪、一筹莫展,李轩及时为其办理灾后重建贷款80万元,帮助其灾后迅速恢复生产,还扩大了市场份额。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当时的龙泉镇龙四村,属于疫情严重爆发区,一位宠物猫养殖户被隔离于村中,缺流动资金购猫粮、药品等,心急火燎度日如年,只得打电话向龙泉支行求助。在其解除隔离后,李轩便第一时间带领客户经理与其对接,详细考察后及时发放贷款150万元。目前,该养殖户规模不断扩大,开办了宠物医院、宠物猫家具厂,资金周转良好,并还清了贷款,他逢人就说:“天灾无情人有情,是农商银行帮我渡过了难关!” 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李轩深深扎根基层,除了提供令人满意的金融服务,还把帮助企业、农户解决困难当作是自己的分内事,甚至是最大的责任,赢得了越来越多客户的信赖和友谊。 危险关头显党员本色 沧海横流见男儿本色。李轩的带头精神,不仅局限于平时工作中,在危难关头,他更是站得出来,顶得上去,他立说立行,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 2019年,第9号超强台风“利奇马”横扫淄博,顷刻间天地混沌,暴雨如注,龙泉镇为全区降雨量最大的镇。8月10日,暴雨如瀑之下,龙泉支行营业厅出现下陷,李轩第一时间向上级报告情况,根据上级指示安排所有员工撤离,自己和会计主管坚守岗位。当时暴雨正酣,他放心不下,冒雨开车到管辖片各网点查看受灾情况,道路早成了激流汹涌的“河面”,几度险些发生险情,他全然不顾,直至全部检查完毕。北旺网点被淹,他蹚着齐腰深的洪水,抓着牵引绳子冒险进入网点转移重要资料及设备等,并协助村委疏导被困村民,直到所有村民坐铲车全部安全转移,他才放下心来。 灾难过后,帮着救灾成了李轩最上心的事。他第二天就通过电话与辖内17个村书记取得联系,并到多个村现场了解受灾情况,向镇政府进行汇报并表明态度:农商银行将对企业重建资金需求进行全面支持和利率优惠。他带领支行积极向受灾最严重的和庄村捐献方便面、矿泉水等物资,主动联系异业联盟单位海汇电器免费为受灾居民检修电器。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按照防疫要求需每天对辖区内ATM机进行消毒,而距龙泉支行仅200米的龙四村出现多例感染者,在人人自危的情况下,李轩主动扛起每日消毒的责任,为广大客户构筑了安全屏障。 作为新时期的农商银行人,李轩不忘初心,始终牢记自己肩上的责任,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践行着使命担当,将“大挎包”精神更好地传承。薪尽火传,期之永远! 采写人员:聂美英 单位:淄川农商银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