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学习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
大力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

弘扬“大挎包”精神系列报道(86)| 摩托车上的“网红”经理 曲兴合
 【字体: 】 2022年08月09日 点击:

  --记昌邑农商银行北孟支行客户经理 曲兴合

  2021年6月11日一大早,一对年轻夫妻推开了昌邑农商银行北孟支行信贷室的大门。

  “请问谁是曲兴合经理?我们想找他办个业务。”二人开口问道。

  “我就是曲兴合。”随即,柜台里一位中等身材、皮肤黝黑的工作人员站起来笑着回答道。

  曲兴合放下手中的活计走出柜台,将夫妻二人请到座椅上,询问了解他们想要办理什么业务。谈话间得知,夫妻二人经营了一家店面,苦于资金不足,想申请银行贷款,第一时间就想到了经常在短视频平台直播的曲兴合。

  “虽然没见过面,但这名字太熟了。”女子笑着说,“几乎天天都能在手机上‘刷’到他宣讲信贷业务和政策的短视频,算是我们这里的‘网红’了。”

  像这样慕名前来找曲兴合办理业务的客户不在少数。作为摸爬滚打了12年的“老”客户经理,曲兴合秉承老一辈农信人身背挎包走街串巷、艰苦创业的“大挎包”精神,不避寒冬、不惧酷暑,从田间地头,到大街小巷,打破了“三尺柜台”的服务局限,将金融服务送进百姓家门,走出了一条多渠道、深层次、全方位金融助农的新路子。

  一心一意,怀揣感恩之心

  2007年,原本担任司机的曲兴合转岗到柜员岗位,这是一个专业性较强的工作,汇总凭证、统计报表、划分科目……对于当时只会开车的曲兴合来说,无疑于巨大的挑战。他清楚地认识到,自己业务基础差,底子薄弱,但既然走上了业务岗位,就要好好学、好好干,而且还要比别人学得更好、更深、更精。

  为了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角色,自转岗那天起,曲兴合的衣服口袋里总装着一个巴掌大的小本子,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记录,一有空就向同事请教。为了不耽误同事们的工作,曲兴合总是坚持“当日事当日毕”,不管多晚,都要把当天的业务资料保质保量的完成再下班。凭着这股毅力,曲兴合很快学懂弄通了所有的业务知识,成为了内勤员工中的“行家里手”。

  2009年,北孟支行开始选派新一轮的客户经理。谈起选派客户经理的标准,昌邑农商银行北孟支行行长于辉这样说,“因为北孟支行距离昌邑城区较远,受地理条件限制,我们在客户经理的选派上,首要的标准是要肯吃苦,有责任心,踏实能干;再就是要熟悉当地的环境,接地气,能和老百姓打成一片。”“而这两方面,在北孟土生土长的曲兴合都非常符合条件。”

  就这样,得到首肯的曲兴合从幕后走到台前,开始了走街串巷、进村入户的客户经理生涯。

  这一干就是十二年。

  这些年来,对农商银行,曲兴合一直怀有一颗感恩之心。“如果没有农商银行,我就不会学到这么多金融知识,不会得到乡亲们的肯定。”曲兴合说。

  一撇一捺,书写初心使命

  曲兴合常说:客户经理就是银行的一张“移动名片”,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代表农商银行的形象。所以,从事客户经理期间,他始终将“做信贷先做人”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将“热心、细心、诚心”作为服务客户的法宝,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2019年,随着北孟镇产业经济迅速发展,金融需求和潜在客户量也不断增长。面对“供不应求”的信贷市场,曲兴合严把“贷款关”,加强贷前检查,对小额度的贷款客户,他都会到村委调查了解客户基本情况;超出10万元的大额贷款,他则会上门调查。在他看来,客户经理的业绩不是第一位的,更加重要的是要服务好客户,同时不断提升贷款质量。

  有一位从事肉鸭养殖的鞠大哥,多年来一直瞄准肉鸭市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鸭的价格不断攀升。然而肉鸭养殖要想抢占市场赚大钱,就必须进行规模化养殖。由于扩大养殖规模投入较大,资金短缺问题困扰了鞠大哥很久,当他忐忑不安的来到北孟支行时,曲兴合热情接待了他。了解到鞠大哥的情况后,曲兴合立马跟着他回到村里,实地考察了其养殖肉鸭的种类数量情况,走访了街坊邻居,了解了他们对于鞠大哥的看法,侧面观察了他的还款能力与还款意愿。回到单位,曲兴合加班加点,赶制出关于肉鸭养殖贷款的调查报告,确定其人品可靠、还款能力强,支持肉鸭养殖行业可行后,立马就联系鞠大哥发放贷款。有了农商行资金支持,鞠大哥肉鸭养殖顺风顺水。目前,养殖的3万只肉鸭出栏了,价格达到4.6元/斤,鞠大哥高兴地合不拢嘴。

  多年与客户打交道的经历,也让曲兴合对“风险”、“原则”、“道德底线”这一类字眼特别敏感。“信贷工作凭的就是责任心,不仅要把钱放出去发挥最大价值,扶持客户发展生产经营,最重要的是要收得回来。”曲兴合说道。也正因为如此,自2019年至今,曲兴合创下了不良贷款率为“零”的傲人成绩。

  一人一车,汗洒惠农之路

  北孟镇地处昌邑市南部,面积105平方公里,辖92个行政村。根据区域划分,曲兴合的服务范围为18个村,共计3700余户,最远的村庄距北孟支行二十余公里。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往的村民“上门申贷”、客户经理“坐门等客”的时代逐渐远去,取而代之的是“银行送贷”“上门服务”的主动服务。

  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2009年,曲兴合咬咬牙斥“巨资”花3700元买了一辆摩托车。

  “当时我每月的工资才900多块钱,买一辆摩托车花去了我小半年的工资。”曲兴合回忆道。当时的他还不知道,未来的几年中,他一共买了三辆摩托车,其中仅2020年一年,就跑破了三条轮胎。

  就这样,一辆摩托车、一个挎包、一个印台、一支笔及信贷资料,后来又加上一个平板,曲兴合开始了他的“挎包”服务之旅。

  对于“大挎包”精神,曲兴合有着自己的理解,“农商行就是服务‘三农’,就是铺下身子、放下架子和农民打交道,一心为公、一心为民,站在客户角度看问题,全心全意为客户办实事。”每次到村里去,相对于开车来说,他更钟爱“能直接骑到田埂上去”的摩托车。

  李家埠村是北孟镇第二大村,共计560户,村广人多,是整村授信较难开展的村。为了做好该村整村授信工作,曲兴合提前3天到村委了解村情,随后骑着摩托车转遍村庄的每一个角落,选取了4个合适的落脚点和宣传点,支起棚子、摆好资料,逐巷逐户开展宣传,收集信息、整理资料。时值盛夏,他充分利用农户作息时间,每天中午开展营销宣传。遇到符合条件的,现场签定贷款资料,约定时间办理贷款,被村民形象的称为“摩托车上的贷款”;晚上再加班加点把短期内准备放款的、后期有潜在需求的客户信息记录下来,全部储存在电脑上,记在电话上,以备随时联系。

  每到一户,他就记好客户信息,每到一个村,他就到客户家中转一转、问一问,及时了解客户需求。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曲兴合早出晚归奔波在整村授信的路上,人也变得又黑又瘦。功夫不负有心人,曲兴合圆满完成了该村的整村授信目标—李家埠村最终用信100余户,投放贷款1000余万元。

  一行一动,紧跟时代步伐

  “‘大挎包’精神不是等来的、讲出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曲兴合笑着说,“带着‘新挎包’,哪里有客户,哪里就能随时签约。”

  作为一名客户经理,曲兴合认为,发展客户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要下功夫,拿出时间和精力构建自己的渠道。多年来,曲兴合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打开了自己的人脉资源,积攒了很多新老客户,并与他们建立了互信基础。

  近年来,社交平台发展势头迅猛。紧跟潮流的曲兴合也蹭上了微信、抖音等平台“专列”。新时代新形势,为曲兴合的“大挎包”增添了“新羽翼”。

  首先发现的是微信群。曲兴合通过“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快速加入了100多个当地村民、商户建立的微信群,三不五时的在群里发个红包、发送祝福语、宣传最新产品和优惠政策,收到了不错的成效,基本每发一次,就有几个客户主动联系他办理信贷业务。

  之所以会关注抖音,是因为他发现许多农户都跑到抖音上了。这两年,在走村入户、下乡服务的过程中,曲兴合感受最深的是,过去,村里人坐在一起话家长里短,而现在都在刷抖音。“当然,还有不少农户找到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发一些短视频。”曲兴合说,“农户都‘抖’起来了,咱也不能掉队!”曲兴合将一次营销活动编辑成一条“抖音”发布了。很快附近村的一名“抖友”私信他,咨询办理存款业务,看到留言后,曲兴合第一时间联系上“抖友”,主动上门服务。

  抖音能够更加快捷有效的进行业务宣传、与客户有效沟通,这是曲兴合始料未及的。而且,客户的信任更加坚定了他发抖音的信心:发抖音能拉近与农户的关系,能够推动工作。尝到了甜头的曲兴合,除了坚持拍摄抖音外,还将这类视频发到自己的各个微信群,通过这种喜闻乐见的方式,曲兴合的名气渐渐大了,不少“粉丝”慕名前来找他办理业务。

  “借助微信和抖音,与农户的那种亲切感不知不觉就增加了,也更利于开展工作了。”曲兴合说。2021年以来,他仅仅通过抖音就联系上了20多个客户,办理存款300多万元。

  一点一滴,实干汇就业绩

  在生活与工作的协调上,即使是再努力也很难做到完美的平衡,对于曲兴合来说亦是如此。

  身为客户经理,随时以客户的时间为自己的工作时间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常常客户一个电话,他便会立马放下手中的碗筷以最快地速度出现在客户的身边。有时因上门服务遭遇恶劣天气,他也毫无怨言、微笑面对,因为他知道,自己的一点“小麻烦”换来的是客户对农商银行的信任。

  除了日常的金融服务,在不良贷款清收方面,曲兴合也做到了滴水不漏。本着“一户也不放过,一笔也不落空,一分也不放弃”的原则,利用下村之际,广泛开展信用宣传,每到一个村,一定要到不良贷款户家去看看什么情况,及时了解不良贷户经营、生活情况,抓住清收机会,最大限度清收不良贷款、挽回资产损失。同时,他与法院加强沟通,对有钱不还、恶意拖欠贷款的“赖账户”“钉子户”绝不留情面,强制执行,不断净化金融生态环境,为乡村振兴营造良好的金融氛围。

  几年来,曲兴合以满腔的热情和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在困难中前进,在压力中奋起,任劳任怨、踏踏实实的工作,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出了不平凡的工作业绩。但是当他谈起家庭的时候,眼中却流露出些许愧疚。他每天的早出晚归,对孩子和爱人的关心照顾日渐缺乏,尤其是与孩子视频时,当孩子问“爸爸、爸爸,你晚上能不能早些回来,我想和你一起吃饭”时,曲兴合的心里就很不是滋味。

  而今,曲兴合依旧骑着他心爱的摩托车奔跑在惠农支农的路上,“摩托车经理”、“网红经理”的称呼渐渐传开了。但曲兴合并不自我满足,他说“我的付出比起老一辈农信人还有很大差距,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坚定信仰,发扬好‘大挎包’精神,勤奋工作,不断进取,为农商银行的改革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张平平 郑秀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