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农商银行:“三点发力”助力乡村振兴 |
【字体: 小 中 大】 2025年01月17日 点击:次 |
近年来,莱芜农商银行把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服务“三农”的总抓手和推动自身转型发展的重大机遇,聚焦重点领域,强化金融服务,精准发力施策,为乡村振兴注入了“金融活水”。 抓准助力乡村振兴合作“着力点” 该行积极加强与地方党委政府的汇报沟通,精准对接当地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与当地政府签订《全面推进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促进全区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明确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重点和方向,持续加大对农业现代化、农村产业升级、农民增收致富以及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全力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同时,联合辖内农村农业局等部门研究出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和操作方案,进一步明确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重点和保障措施,并建立配套考核督导机制,加强日常工作调度督导,加大跟踪督办力度,确保服务乡村振兴有力度、有保障,使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既有“规划图”,又有“施工图”,积极推动金融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融合发展。 抓实乡村振兴样板村创建“切入点” 该行把创建样板村作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切入点,在莱芜两区各镇(街)筛选了50个产业特色强、发展潜力大的村庄,作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样板村进行重点打造,截至2024年末,成功创建10家省级样板村、19家市级样板村、21家县级样板村,共计授信3924户、3.64亿元,有效发挥样板村示范带动作用,持续扩大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覆盖面。 积极开展乡村振兴挂职服务工作,选派110多名优秀支行行长或客户经理到农业农村局、金融运行监测中心、区属企业、镇(街)、村两委开展挂职,选派186名客户经理担任656个村庄的“乡村振兴金融专员”,严格落实驻村工作制度,深度参与乡村经济事务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发挥挂职服务人员纽带作用,提高服务乡村振兴战略针对性和实效性。 同时,围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按照“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原则,加大对辖内种粮大户和蒜黄、山楂、花椒、景观松、畜牧养殖等特色产业支持力度,以“产业旺”促“乡村兴”。截至2024年末,该行累计发放涉农贷款61.23亿元。 抓牢乡村普惠金融建设“关键点” 做实普惠金融,对辖区所有村逐个进行整村授信,为所有适贷人群进行授信,依托“红马甲行动”持续强化“四张清单”走访对接,努力做到服务辖区金融全覆盖,打通信贷服务“最后一公里”。截至2024年末,累计走访对接“四张清单”客户109万人,授信22万户、1305亿元。 创新产品服务,开通莱芜农商银行“76296668”电话申贷和“莱芜农商银行”微信公众号申贷业务,构建“网点+手机银行+电话+微信”四大申贷渠道,建立兴农、兴商、乐享、幸福四大“金系列”产品体系,创新推出“兴农贷”“大棚贷”“特色产业贷”等特色乡村振兴信贷产品,创塑了“贷款不找关系不求人,一个电话(微信)服务上门”的信贷服务品牌。 加快网点转型,依托71家营业网点、23家“便捷社保服务网点”和432个农村金融服务点,为辖内46.7万居民开立社会保障卡,为50余万居民代理养老及医疗保险缴费业务,为3.3万企业退休职工代理发放养老金,为16.2万居民代理发放养老待遇。 同时,依托镇(街)党群服务中心试点建设“惠民驿站”,为周边居民提供支付结算、信贷对接、社保业务、生活缴费、代购服务等多元化的一站式便民服务,常态化开展“星火讲堂”“金融夜校”等金融知识宣讲活动,实现“基础服务不出村,综合服务不出镇(街)”,进一步提升辖区群众金融服务可得性和获得感。(亓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