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学习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
大力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

诸城:凝心聚力为三农 戮力同心促发展
 【字体: 】 2019年10月31日 点击:

  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诸城农商银行始终坚持面向三农、面向小微企业、面向社区家庭的市场定位,通过整合资源,下沉服务,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加大贷款投放力度,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打破金融产品同质化、单一化的壁垒,把更多的金融资源配置到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全面落实“普惠金融”,丰富和延伸“家庭银行”内涵,为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以支持产业兴旺为重点,服务实施农业“新六产”融合发展工程

  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带动“新六产”向高端位移,激活乡村产业发展活力。围绕“大园区+小农场”、“小园区+单户”的产业模式,根据经营主体特点匹配信贷产品,切实帮助他们解决资金难题。

  一是对农业龙头企业、下乡企业、综合体等,积极引入省农业担保公司、政银保、再担保公司担保等方式,同时创新产业链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等产品进行信贷支持,额度最高可达银行资本净额单户比例监管规定的上限。对政府信用评定等级高、重点支持或重点培育、省农业担保公司或政府担保公司担保的企业,可适当增加授信额度,降低贷款利率。目前已发放鲁担惠农贷352笔9870万元、政银保3570万元。

  二是对农户、个体工商户等,以“信用贷”、“家庭贷”为基础,同时创新其他信贷产品,适当扩大授信额度,额度最高可达50万元,贷款利率优惠。对政府重点培育和重点规划园区内的,同等条件下额度最高可达50万元;对园区内获评信用村和信用户的,同等条件下额度最高可达50万元。

  三是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对形成一定规模的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特别是重点培育园区内、具备中等产业规模的大棚种植、果园种植等高效农业大户,以信用贷、家庭贷为支持基础,充分利用各类贴息政策,同时落实“1+N”组合担保模式,根据经营规模的不断壮大,进一步扩大授信额度,支持具备增长潜力的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实施以“基层党组织、基层支行党支部”为主要内容的“双基联动”活动,各基层镇街党组织、农商银行各基层支行党支部原则上每年至少打造一个示范家庭农场、一个示范合作社;诸城市党委政府、农商银行党委每年确定本市的“一百家示范家庭农场、一百家示范合作社”, 逐步形成“以双基联动为引领、以金融科技为支撑、以乡村振兴为目标”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体系,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助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和农村现代化建设。常山永辉生态农场占地1500亩,项目已投资2600万元进行前期建设,水、电、道路畅通,对其新增授信290万元,建设游客服务中心1处、生态饭庄木屋10栋、民宿木屋3栋,建成各类采摘园13处,年可接待游客10万人,建成后综合采摘旅游收入1000万元以上,带动周边农民120人就业。目前已累计发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贴息贷款615笔1.38亿元,创业担保贷款1900笔1.8亿元。

  四是支持农业科技人才。对“新六产”带动主体发展需要引进的人才,以创业贷、消费贷等产品进行信贷资金支持,满足创业、生活消费需求,创业贷款额度最高可达100万元;消费贷款额度最高可达30万。

  五是创新产业领军人才贷。根据诸城当地社区书记领衔,由每家社区领办一个现代高效农业园区,并最高给予200万元贴息贷款的政策。跟进制定“产业领军人才”贷款管理办法,对符合条件的第一时间办理贷款业务,已发放15笔850万元。

  以支持生态宜居为关键,服务实施农村新型社区提升工程

  诸城农商银行围绕市委市政府农村新型社区提升工程,以“项目贷”为主线,以特色小镇建设为依托,加大金融支持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的力度。

  一是对政府整体拆迁、棚户区改造、道路修建、河道坑塘治理等建设项目,通过项目贷款进行信贷资金支持,额度最高可达银行资本净额单户比例监管规定的上限,贷款利率优惠。

  二是对其他银行已批复支持但信贷资金未到位的项目,通过发放“项目前置贷”进行信贷支持,解决项目主体在项目贷款资金未到位以前的资金周转需求,额度最高可达银行资本净额单户比例监管规定的上限,贷款利率优惠。

  三是对参与规范垃圾收集运输、提升绿化、特色小镇建设等项目的企业,通过企业贷、项目贷进行信贷资金支持,额度最高可至银行资本净额单户比例监管规定的上限。

  四是对农村住房统一规划、农房和厕所等基础设施改建、装修等,以“信用贷”、“家庭贷”为基础,同时采用农民住房贷和装修贷等新产品进行信贷资金支持。

  五是打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样板村。下发《关于做好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样板村创建工作的通知》,着力打造金融服务好、合作关系好、产业发展好、硬件设施好、督导协调好的“五个好”的样板村,并明确了包靠负责人以及相关支行的责任。目前枳沟镇北杏村已被评为省级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样板村,并进行了授牌。

  以乡风文明为保障,服务实施乡村文化兴盛工程

  走好文化兴盛之路,既金融支持农民“富口袋”,也帮助农民“富脑袋”。

  一是创新“乡风文明贷”产品系列。对“四德工程”推进过程中评选出的“文明家庭”、“诸城好人”等典型模范,以“敬老贷”、“巾帼贷”、“拥军贷”和“党员先锋贷”等新产品进行信贷支持。目前已发放巾帼贷319户1.1亿元、拥军贷4158万元、党员先锋贷7051万元。

  二是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乡村振兴·文明信用”工程。联合市文明办、市扶贫办、市妇联、市金融办、人民银行诸城市支行,在全市实施以“文明信用户”评定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振兴·文明信用”工程,大力推进整村授信,培树良好乡风文明,为打造乡村振兴战略“诸城模式”升级版贡献力量。对评选出的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家庭、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以“党员先锋贷”、“好家风模范贷”等产品给予支持,同时根据等级认定结果,给予贷款利率优惠,享受贵宾客户服务,充分彰显信用的社会价值。

  三是创新推广“信易贷”。为大力褒扬诚信传统美德,进一步增强社会成员的诚信意识,着力加强诸城市个人诚信体系建设,全市正在加快构建跨部门、跨领域的自然人“信易+”守信联合激励机制。行对信用积分等级达到AAA、AA、A级的给予不同信贷优惠政策,信用贷款最高额度30万元,保证贷款最高额度40万元,抵押贷款额度200万元;贷款利率较普通客户少上浮40%。

  四是推进农村征信文化建设。持续加强对征信文化、征信产品的宣传力度,指导广大农户使用、辨识、更新个人信用,改变“小小逾期无关紧要”的错误观念,避免形成不良信用记录,保障自身合法权益。

  以支持治理有效为基础,服务实施平安乡村建设工程

  融入诸城市乡村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将金融资源力量下沉到社区、纳入到网格。

  一是推行“党建+”融合模式。探索“党建+乡村振兴+普惠金融”支农模式,13名农区支行行长挂职所在镇(街)的镇长(主任)助理,85名客户经理挂职社区书记助理,进一步深化农商行与政府部门的衔接沟通。

  二是开展金融知识下乡。组建“红马甲”宣讲队,开展“行长大讲堂”、“新时代文明实践公益讲堂”和“农金夜校”工作,成立专业宣讲团,走进镇街园区、大型工厂、社区村庄开展宣传营销,除向老百姓讲述存款、贷款、防诈骗、反假币等金融知识外,还开展种养殖技术、健康养生等各种讲座。2018年以来累计开展“农金夜校”1300余场、“行长大讲堂”120余场,惠及农户达到20万以上。

  三是开展依法打击恶意逃债行为。不断强化与当地政府和公检法部门的对接合作,依法打击骗贷、逃债客户,净化社会信用环境,进一步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金融生态。

  以支持生活富裕为根本,服务实施农民多渠道增收工程

  一是大力推广“富民农户贷”、“富民生产贷”、“产业扶贫贷”等产品,办理各类扶贫贷款和贴息贷款,最大程度上给予脱贫信贷支持。目前累计发放小额扶贫贷款142笔2986.3万元,带动600余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二是大力推广“整村授信”。在全市各个村庄开展“整村授信”,全面建立建立金融信息档案,实现有信贷需求的客户随用随用随贷、随贷随还,打造“以文明信用创评为基础、以金融科技为支撑、以标杆建设为引领、以普惠金融指数为标准”的,具有“潍坊特色”的支农新模式。目前已推进完成685个村庄。

  三是大力推广“智e购”商城业务。每家网点统一规划设立智e购商城平台体验区,辖内50%的村庄设立村级平台体验点,通过农副产品购销、社区服务生活区打造、各项主题活动开展等形式,展示线上特色金融服务,让农民享受消费折扣,打造“购物消费+金融服务”全方位智慧银行。围绕创业致富,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帮助农民购进生产资料,农副产品入驻商城,实现农产品卖得出去、农资料买得进来。

  四是大力推广各类创业贴息贷款,与政府相关部门对接,为农民提供创业等方面的优惠和便利政策等,向政府申请贴息资金,创新推广“兴农贴息贷”,全额由财政贴息,近两年新投放贷款1.6亿元,直接带动3000余人就业。(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