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学习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
大力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
五篇大文章

齐河农商银行:红色乐章唱响千村万户
 【字体: 】 2024年12月13日 点击:

  齐河农商银行突出党建引领,利用地缘人缘优势,扎根本土,在地方普惠金融领域精准发力,推进乡村振兴、履行社会责任,推动党建工作与主责主业同频共振、融合发展。

  “芹”劳能致富

  凛冬将至,寒意渐浓,芹菜进入收获季节。走进齐河县姜堂村,菜农们正在忙着收割成熟的芹菜,处处热火朝天。

  “从开始种植芹菜,齐河农商银行就一直为我提供资金支持,资金到位了,今年的芹菜长势也非常好!”种植户于大哥感慨地说道。当初刚种植芹菜时,于大哥只考虑到芹菜的生长周期短、投资成本低、经济效益可观,没考虑过资金问题,导致在种植时出现资金不足的困境。

  齐河农商银行大夫营支行党员先锋队在开展上门服务过程中了解到相关情况,立即为于大哥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及时将30万元信贷资金发放到位。如今,于大哥收益颇丰的同时,还为周边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既丰富了老百姓的“菜篮子”,又鼓足了自己的“钱袋子”,日子越过越有奔头,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

  据介绍,齐河农商银行成立33支党员先锋队,依托客户经理驻村办公、“四张清单”走访对接等方式,主动进村入户提供金融服务。该行以线上“慧德e贷”平台为抓手,不断优化金融服务流程,实现“让客户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最大化满足农户金融需求,助力乡村振兴。截至目前,该行累计发放支持乡村振兴相关贷款25.26亿元。

  花生喜丰收

  齐河县安头乡借助沙土地、水浇条件等特色优势资源,因地制宜发展花生种植产业,形成了独具安头特色的“五彩花生”品牌。

  村民朱大哥是安头乡的花生种植大户,今年种植的100多亩花生喜获丰收。看着地里的花生,朱大哥笑着表示:“种花生投资不小,种子、化肥、农药、技术、销路等都要钱,农商银行在我最困难的时候为我办理了30万元的惠农贷款。”

  齐河农商银行聚力打造“齐心·齐行”文化主题,持续深化“党建+金融+产业”模式,以各支行党支部为主要载体,依托“双报到”“金融夜校”等志愿服务活动,逐户上门走访,加强宣传营销,将金融服务“触角”延伸至田间地头。同时,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大力推广“鲁担惠农贷”“创业担保贷”等政策性产品,降低农户融资成本,提升获贷便捷性。截至目前,该行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50余次,支持培育特色品牌62个,发放相关贷款2.46亿元。

  牛蒡采收忙

  眼下又到了牛蒡丰收的季节,走进宋集村牛蒡种植基地,在机器的轰鸣声中,一根根牛蒡破土而出,村民利落地分拣、扎捆、装车,忙中有序,一派繁忙的好“丰”景。

  “我们现在亩产8000斤左右,亩均收入可达9000元,在采收期间还为80余名村民提供务工岗位,每天工资100元。”宋集村党支部书记宋善刚介绍。2022年,宋善刚开始试种牛蒡,种植之初困难重重,设备、施肥、人工等处处需要资金,很快出现了资金缺口。

  恰逢齐河农商银行仁里支行党支部与宋集村党支部开展党建共建活动,仁里支行党支部在得知宋善刚的难处后,第一时间带领客户经理深入调研考察,仅用3天时间便将300万元的惠农贷款发放到位。经过近两年的发展,宋善刚的牛蒡种植基地已从最开始的几十亩扩大到现在的160亩,周边村民纷纷到基地务工,实现了在“家门口”增收致富。

  齐河农商银行围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主线,坚持“党委搭台、支部唱戏”,充分发挥自身机制灵活、决策链条短的优势,立足全县产业特色,聚焦农业龙头企业、蔬菜种植基地、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需求,一户一策制定差异化信贷服务方案,用金融活水精准浇灌产业振兴。截至目前,该行依托党建共建等活动累计支持牛蒡、山药、蜜桃、葡萄、火龙果等特色农业种植户245户,提供信贷支持8575万元。(张娟 李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