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农商银行:金融服务“有温度”!助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 |
【字体: 小 中 大】 2024年09月06日 点击:次 |
近年来,滕州农商银行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和贴心服务,深耕乡村金融市场,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的金融动力。 截至8月末,滕州农商银行各项贷款余额206.99亿元,其中发放涉农类贷款120.75亿元,占比58.34%。 全力支持非遗产业 精准金融服务“有速度” 走进山东万盛德食品有限公司,一阵阵香味扑鼻而来。 冲洗、腌泡、上泥,入窖,一个一个浑圆的鸭蛋在公司负责人孔令霞手中被赋予了崭新的生命。 山东万盛德食品有限公司传承于近100年历史的淡盐腌制法,专注皮蛋、咸鸭蛋生产和销售,是一家具有传统手工特色的蛋制品生产研发企业。 2007年公司咸鸭蛋被农业部绿色食品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2012年万盛德食品有限公司录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万盛德食品有限公司依托微山湖的自然优势,自建生态养殖园,放养的麻鸭运动量大,每天都要吃不少农家的稻谷、玉米,湖里的虾螺、水草。 再将精选出的鸭蛋,沿袭着古法腌制工艺,静置腌制28天左右,让美味发酵,相比大规模使用水和工业盐,这样的腌制更复杂更需要时间,也更美味,筷子头一扎下去,红油嗞一下就冒出来了,还伴随着浓郁的咸香味,不管是看着,还是闻着,都让人直流口水。 “创业初期,我们没有资金、没有机器,只有志同道合的几个伙伴。当时多亏了滕州农商银行给予的50万元贷款资金,让我坚持把这一行做下去。”说起创业之初的情景,孔令霞感慨万分。 创业初期,孔令霞因资金紧张一度想放弃这一行,滕州农商银行姜屯支行工作人员在走访时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上门对接,第二天就成功发放贷款50万元,解决了孔老板资金难问题。 近年来,滕州农商银行把金融助力非遗作为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发力点,组织红马甲金融服务队,扎实开展“一体化”错时营销,定期开展走访对接,及时了解相关企业的经营现状和资金需求情况,配套实施个性化、特色化、差异化服务方案。 创新支持非遗产业发展信贷产品,进一步提升信贷服务的深度和广度,推出“商户快贷”“鲁华易贷”“小微企业循环贷”“乡村好青年贷”等金融产品。将支持非遗产业发展和提升乡村振兴服务有效结合,以传承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大做强非遗相关产业作为实现乡村振兴新的突破口,助推古老的非遗技术焕发新的生机。 截至8月末,滕州农商银行小微企业主贷款户数1165户,余额14.91亿元,个体工商户贷款户数3298户,余额14.47亿元。 倾力服务在外客群 家乡银行服务“有温度” “因为各种手续问题,我们在外很难贷到款,也不敢扩大经营,就怕资金短缺!”在上海从事运输行业的李老板说道。 “这您可以放心,只要您符合条件,我们会给您资金支持的!”滕州农商银行羊庄支行行长肯定回答道,通过调查走访了解后,该行通过在线视频、邮寄资料等方式为在外回乡不便的李老板提供远程服务,预授信信用贷款30万元,给李老板吃了一颗“定心丸”。 为加大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支持力度,滕州农商银行针对外出务工创业人群,倾情推出“归乡贷”系列贷款产品。 暖心接站,产品营销推广现场落地。春节前该行开展“暖心接站情暖游子归乡路”活动,热情迎接在外打拼的老乡回家过年,及时与在外务工和创业人员取得联系,第一时间到高速出口迎接游子返乡,为返乡人员讲解农商银行存贷款产品和返乡创业金融政策;在中秋节临近之际,召集外出务工人员家属,召开座谈会和“归乡贷”推介会,为务工人员家属介绍相关产品及政策。 党建搭桥,共赴外出务工人员聚集地。为帮助外出务工人员解决创业融资难题,该行坚持“滕州人在哪,滕州农商银行的金融服务就跟到哪”的服务理念,赴上海举办滕州市驻外流动党员党委党建联盟成立揭牌仪式,在上海设立驻沪“就业创业”金融服务站,批量解决在外老乡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 截至目前,该行累计办理“归乡贷”贷款授信395户、金额1.35亿元。 加强金融知识普及 暖心金融服务“有深度” “咱农商银行这金融夜校办得是真不错,既学习了金融知识,又能答题免费得礼品,真不愧是咱老百姓自己的银行。”刚刚参加完滕州农商银行“金融夜校”的村民喜滋滋地说道。 为深入践行“普惠金融”战略,真正把金融知识送进千家万户,提高老百姓防范识别金融风险的能力,该行扎实推进村居金融夜校全覆盖,以“金融夜校”为载体,多方联动,积极创新,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解读金融政策,普及金融知识,详细介绍金融便民服务渠道,为村民答疑解惑送去金融“小妙招”,把优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送到千家万户,切实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同时,借助“金融夜校”人群集中的特点配备便携式移动上门服务设备,结合当前村民办理社保卡的需求,为村民现场办理社保卡换发、激活等业务,让村民在家门口便能享受到农商银行的高效、便捷、贴心的金融服务。截至8月末,共开展金融夜校1756场,参加人次多达5万余次,累计走村入户为老百姓更换第三代社保卡超27万张。(徐庆洋 吴晓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