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农商银行:擦亮普惠金融为民底色 |
【字体: 小 中 大】 2024年08月02日 点击:次 |
作为地方法人银行,青岛农商银行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始终坚守支农支小市场定位,积极承担“金融为民”社会责任,创新实施普惠信贷工厂模式,有效推进乡村振兴服务标杆建设,持续增强服务普惠小微客户的能力,不断扩大服务覆盖范围,助力人民美好生活。 截至6月末,该行涉农贷款余额642亿元,小微贷款余额1308亿元,涉农、小微贷款余额和户数均居全市首位,先后获得“青岛市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信贷业务竞赛优秀银行”“普惠金融重点领域指标贡献单位”“中国金融机构金牌榜金龙奖”等荣誉称号,连续9次被监管部门评选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先进单位”。 持续创新产品,精准满足客户需求—— 建立并完善普惠小微贷款产品体系,包括“e贷系列”便捷类产品、支持经营类产品、科技金融产品、支持创业类产品等5大系列30余款产品,有效解决普惠客群融资存在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创新银担合作产品与方式。与青岛市农业融资担保公司开展业务合作,创新推出“牛转乾坤贷”奶牛养殖专属信贷产品,实现了奶牛加工公司、农担公司、奶牛养殖户等多方共赢;与青岛农担公司合作推出“碳汇保”绿色贷款产品;对接青岛产权交易所合作开发了“产权交易见证贷”。截至6月末,“农担贷”余额13.14亿元,较年初增加6025万元,占全市在保余额的73.17%。 依托多年来在科技金融板块以及中小企业领域的深耕与优势,推出多个适用于专精特新企业的金融产品。截至目前为超900家专精特新企业提供“专精特新信用贷”105亿元,有效支持了科技行业发展。 与青岛市人社局合作推出“创业担保贷”,仅上半年就为全市近1800位创业者发放创业贷款4.22亿元,有效支持创业就业。 在支“农”方面,今年开展“富农福民”乡村振兴擂台赛活动,全力保障春耕备播、夏收夏种夏管,累计投放相关贷款1106笔2.63亿元,发放农业基础设施贷款37笔、金额4900万元。 统一服务标准,优化客户业务体验—— 该行通过搭建“总、分、支”三级联动的普惠金融组织架构,高标准打造“信贷工厂”,上线“普惠智慧平台”等数字化、智能化营销工具,不断加强产品创新和流程优化,以标准化、集约化流程服务“三农”客户,提升服务质效。 创新实施普惠信贷工厂模式,统一全行普惠业务办贷标准,自2023年11月正式实施“信贷工厂”模式以来,审查环节平均用时8小时。 重塑信贷流程,提升办贷质效。简化授信用信审批链条,简化办贷材料,大幅度精简普惠贷款客户签字数量,极大提高客户办贷体验。 打造普惠财富管理体系,先后推出个人结构性存款等个人存款产品,创新“短、平、快”的大额存单轮次发行新模式。2023年6月,青岛农商银行成为青岛区域首家个人存款余额过2000亿元的银行机构。6月末,青岛农商银行个人存款余额达到2170亿元。 建立农商银行特色“理财超市”,搭建“自营+代销”双线并行的产品体系,截至目前,服务个人客户总数近760万户,个人客户金融资产规模突破2482亿元。积极争取储蓄国债承销资格,利用70%网点位于县域的优势条件,拓宽居民投资理财渠道,销量连续8年在青岛市20家储蓄国债承销机构中排名第一。 推进数字金融,丰富场景金融生态圈—— 该行依托遍布城乡的344个物理网点、1558台“小微云”终端、361余台自助设备、5400多名员工,建立起服务范围涵盖青岛城市、村庄、社区、市场、偏远海岛等区域的金融服务网络,打通了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主动承担青岛城乡居民社保卡和退役军人“荣军卡”的发放工作,累计发放社保卡360.5万张、荣军卡26万张。同时,设立退役军人特色支行、上线退役军人专属信贷产品,完善新市民金融产品及服务体系,从就业创业、安居宜居、品质生活、权益保障等各方面助力城乡居民美好生活。 启动“政银互联e站通”政务嫁接便民工程,搭建集政务、金融、便民功能于一身的服务平台,使村民足不出村即可办理基础金融服务和社保、医保、税务、农业、不动产、公积金等100余项政务服务,平台累计提供各类政务服务超39.8万人次。 构建“芯生态·GBbC聚合平台”,深度挖掘五百余万海量客群资源;在教育场景方面深耕细作,自主研发“校园e站通”场景金融产品,为教育类客户提供涵盖学校管理、学生管理、支付结算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同时,自主建设并上线“丰收e宝”平台,为农产品收购商提供包括订单管理、支付结算、库存管理等在内的全方位服务;率先推出“扫码付”服务,构建线上线下统一商户平台,至今已服务本地商户达3.16万家,交易额突破40.8亿元,商户数量与交易规模均位列全市同类金融机构之首。(杨逢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