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学习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
大力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

临沂审计中心:金融守护“非遗”的沂蒙之行
 【字体: 】 2024年06月28日 点击: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

  在广袤的沂蒙大地上,从郯城的木旋玩具、中国结、二胡,到临沭柳编,莒南高榆木梳,再到费县手绣等,无不绽放着绚烂光彩。

  临沂辖内农商银行充分挖掘金融服务需求,不断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提升金融赋能效应,把金融助力“非遗”作为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着力点。

  截至5月末,临沂辖内农商银行涉农贷款1281.37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466.55亿元,在沂蒙大地耕耘出一幅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农商银行画卷。

  老物件变身新产业经济——

  地处鲁苏交界处的郯城县,是春秋时期的郯国故里,也是古徐文化发源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孔子师郯子”的典故亦出于此。

  郯城县现有国家级非遗项目3项,省级非遗项目7项,市级非遗项目20项,已申报木旋玩具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人,省级非遗传承人3人。

  被列入山东省第三届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县和全省文化消费示范县创建名单。

  2014年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郯城木旋玩具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手工艺品,起自明代,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木旋玩具是由郯城县港上镇北部的樊埝村村民创造,供儿童玩耍的一种集民间绘画、手工技艺为一体的造型艺术,俗称“耍货”。

  受木旋玩具品牌影响,木制品行业成为港上镇的传统支柱产业,有木制品专业生产村11个、木工等手艺人1万余人,形成了板材、装饰条、木旋玩具、工艺品、家具、燃料颗粒等为主的产业链。

  郯城县通过招商引资,建设集生态、环保于一体的郯城县木玩产业园,园区规划占地500亩、总投资10亿元,现已建成高标准厂房34幢,入驻企业20家。

  为进一步支持非遗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产业兴旺,郯城农商银行把金融助力“非遗”作为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着力点,创新“金融+信用”服务模式,采取“整体授信、分户用信”的方式,在港上木玩产业园率先开展“整区授信”工作,授信5000万元;

  创新推出“木材加工系列贷”“中国结艺振兴贷”“惠农杞柳贷”“二胡生财贷”“共富农联贷”“四雁振兴贷”等信贷产品,并在非遗技艺发源地设立“金融服务超市”,持续打造“金融+非遗+产业”服务模式,惠及数万手艺人。

  截至5月末,累计支持木旋玩具、中国结编制、二胡、柳编等非遗产业项目100余个,投放专项信贷资金7.2亿元,带动就业2万余户,人均年收入增加5000余元。

  “梳”变成金——

  “我们村有300多年的木梳加工历史,现如今,全村419户,几乎家家户户做木梳,年产木梳4000余万把,产量占全国市场的70%,年产值近1亿元人民币。”东高榆村党支部书记、高榆木梳制作技艺传承人丁明文介绍说。

  该村有“中国木梳第一村”之称,高榆木梳制作2007年被列入非遗项目。

  一把好梳子从一块好木材开始。

  木梳制造加工有极强的周期性,每年秋季家家户户集中购进木材,这些木材经过近一年的储存,再经筛选、去皮、切割、去毛刺等工序,才能保证木质结构的稳定。

  “通常我们每户需要购进和储存两车原材料,资金缺口二十多万元,莒南农商银行提供的资金支持很给力。”木梳加工户刘恩夫说。

  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莒南农商银行专注支农支小,深耕“三农”沃土,将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作为职责和使命,深入对接农村特色产业,不断创新丰富金融产品,针对东高榆村木梳产业生产、加工、销售等经营资金需要,推出具有地域特色的“拳头”产品“木梳贷”,为木梳产业蓬勃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截至5月末,莒南农商银行运用整村授信、无感授信、批量导入等营销方式,对东高榆村419户居民建立信用档案,累计授信201户,发放贷款3698万元,其中“木梳贷”用信105户,金额1152万元。

  编织乡村振兴新风貌——

  随着手指的上下翻飞,一根根柳条随心舞动,一件件活灵活现的柳编作品就呈现在人们面前。

  在临沭县柳之韵工艺品有限公司内,工人们正在将柳编产品进行最后加工。厂区的大院子里,已经加工好的柳盘正在接受阳光的暴晒,这样加工出来的柳制品会更加结实耐用。

  临沭县柳之韵工艺品有限公司位于临沭县曹庄镇,是临沭规模较大的柳编企业,主要生产柳篮、柳盘、草筐、花篮等草、柳、藤及铁制工艺品,产品大多出口欧洲各国,年产值800多万美元,并带动数十个小微企业及上百户农户发展致富。

  “这些年企业发展得很快,多亏了农商银行的帮忙。”据公司负责人王先生介绍。

  近年来,由于遭受到经济下滑影响,公司资金周转出现了困难,是临沭农商银行为其提供了1000万元贷款,这才渡过难关。

  “农商银行服务好,我们工人的工资、存款业务都在农商银行。

  每年销售旺季需要流动资金,我们第一个找的也是农商银行。

  为了解决柳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融资难题,临沭农商银行积极创新信贷产品,推出了专门针对柳编产业的特色信贷产品——“乡村振兴·杞柳贷”,持续提升信贷产品与特色产业的配适度。

  截至5月末,已办理“乡村振兴·杞柳贷”96户,金额6113万元。

  还成立了柳编产业“突击队”,向上游小微企业主推“鲁担惠农贷”等政策性贷款产品,助力政策红利精准直达,已累计发放“鲁担惠农贷”715户,金额3.05亿元。

  织出幸福路——

  走进山东山东金昇工艺品有限公司,一件件精美的刺绣作品就映入眼帘。

  小孩戴的虎头帽、狮子帽,娃娃们穿的虎头鞋,妇女装扮的香包、发绳、民族服装、绣花枕等,甚至是各种居家用品,都注入了卞成飞对沂蒙刺绣的理解与再创造。

  早在2013年,卞成飞就被命名为“临沂市费县手绣第五代代表传承人”。

  在担任传承人期间,卞成飞整理收集出沂蒙地区刺绣针法六十余种,并收集了沂蒙民间刺绣绣品六百多件,整理纹样刺绣素材21册。

  “第一笔信贷资金就来源于费县农商行这个好伙伴,并且一路陪伴我到现在。”说起自己的创业发展史,卞成飞自然地想起了和费县农商银行的情缘。

  作为山东省金昇工艺品有限公司总经理、临沂市非物质文化——费县手绣传承人,卞成飞凭着一股子热爱,带领着周边的妇女共同发展手绣产业,但随着规模的扩大,资金成为了企业发展的瓶颈。

  了解到情况后,费县农商银行积极上门对接,结合她的乡村好青年等荣誉,为其量身定制了专属的“抵押+保证”模式400万贷款,给予大幅度利率优惠,并依托省联社智e购平台,免费上架相关商品,在辖内网点进行产品展示,帮助其线上线下“带货”创收。

  目前卞成飞手绣产品不仅远销全国多个省市,更是远销欧美等地。

  费县农商银行强化党建引领与渠道建设,与辖内文旅局实施党建共建,积极探索文旅上下游产业综合金融服务方案,精准为非遗传承人、企业负责人、专业技能人士提供信贷支持。

  累计为非遗上下游产业链信贷支持5400余万元,文旅上下游产业链信贷支持2.9亿元,助力非遗文化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