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学习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
大力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

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村有好戏|利津农商银行:鼓足百姓致富底气
 【字体: 】 2023年10月13日 点击:

  金秋时节,硕果盈枝,鱼虾成群,颗粒归仓,处处涌动着丰收的景象。利津地处黄河下游,在母亲河的哺育下,近年来特色果蔬、现代渔业和传统种植业蓬勃发展。利津农商银行秉承“惠农兴商 百姓银行”价值理念,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以金融之力助力乡村振兴和百姓增收致富。截至9月末,该行各项贷款62亿元,近三年累计发放涉农贷款262亿元。

  矮化苹果,让果农“扬眉吐气”

  金秋时节,利津县陈庄镇道口村数百亩“响富”新型矮化苹果园喜迎第一个盛果期,硕大的苹果挂满枝头。“今年,苹果终于结果了,亩产预计可达到3000斤,明年进入第五年,预计可达12000斤左右。”看着满树红彤彤的苹果,承包户陈大哥笑得合不拢嘴。

  2019年12月,道口村流转土地发展特色林果产业,陈大哥等20多个种植户加入合作社共同承包了310亩苹果园。为改善黄河滩区土地盐碱程度高、涝灾等问题,合作社决定采用“立杆起台”新型种植模式,搞矮化苹果种植,这在当地没有先例,前期投入大、周期长,收益见效慢。起初,陈大哥犯起了嘀咕,农民搞创业,哪那么容易?四五年后才结果,缺钱了怎么办?这时,管区区长助理、利津农商银行客户经理的一次造访坚定了他的信心。根据当时的政策,创业贴息贷款期限三年、可连续办理,财政全额贴息,农户间可联保、不需要抵押物,正中陈大哥这类经营类种植大户的下怀。达成贷款意向后,利津农商银行为陈大哥和其他10多个承包户都申办了10-15万元不等的创业贴息贷款,前期资金投入的问题迎刃而解,帮助陈大哥他们走上了创业致富路。

  包括道口村苹果产业在内,为支持特色优势产业链式发展,利津农商银行制定《“党建+金融”赋能产业链实施方案》,围绕沿黄乡村振兴示范带,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重点支持了“临合蜜甜瓜”“七龙河大米”“黄河口滩羊”等30余个特色产业链式发展。截至9月末,特色农业贷款余额8亿余元,惠及农户5000余户。

  “上农下渔”,让创业更有胆气

  金秋十月,利津县明集乡水产养殖基地的千亩鱼虾陆续上市。早上,退役军人、养殖大户唐龙龙开始了一天的捕捞,此刻,前来拉鱼的冷链运输车已经在路途中……

  “家乡这几年水产养殖搞得风生水起,感觉这个行业未来市场前景不错。我是农村长大的,想回乡干一番事业。”退役后,返乡创业的唐龙龙把服役期间练就的那股坚毅、不服输的劲头用在了养殖上,搞起了鱼虾养殖。创业,最需要的就是启动资金,决定“大干一场”后,唐龙龙为购买虾苗、包租田地、雇佣工人的费用犯了难。“创业之初,真的是困难重重,技术不会可以学,人员不够可以雇,但资金的问题可是真金白银,着实是一笔不小的负担。亏了利津农商银行的信贷人员,他们找上门调查养殖情况,了解我的个人信息,给我贷了30万元的退役军人创业贷款,帮助我成立了建国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唐龙龙非常感激地说道。现如今,唐龙龙探索出了一条挖池抬田、以渔改碱的“上农下渔”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的新路子,实现了高附加值的开发和集约化经营,获评“第八届齐鲁乡村之星”。

  利津农商银行坚守“支农支小”定位,顺应现代农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趋势,大力支持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发展,扶持退役军人、大学生、农民工等返乡青年创业,以金融活水激起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产业振兴的一池活水,走出了一条“农商银行+合作社(家庭农场)+产业项目”的特色支农道路。截至9月末,累计为12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03个家庭农场发放贷款4100余万元。

  金色粮仓,让笑容更有底气

  眼下,玉米进入成熟期,田间地头、村居院落处处呈现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在粮食收储大户孟祥超的粮仓中,铺展在眼前的则是一片金色的海洋。

  “有了这50万元贷款支持,我可以放心大胆地收购粮食了。”孟祥超指着刚收的玉米笑呵呵地说,“以前想都不敢想,现在自己能收储这么多粮食,添置这么多农机具,多亏了利津农商银行的支持。”孟祥超是利津县明集乡小有名气的收粮大户,长期从事粮食购销行业,并经营一家小型家纺作坊。“每年的夏收、秋收是我资金最紧张的时候。今年粮食市场行情不错,我想扩大一下收储规模,农商银行工作人员主动上门走访,了解资金需求情况,并送贷上门。”

  针对粮食收储季节性强、收购期短、资金需求量大、时间要求紧等特点,利津农商银行组织员工分组对各乡镇(街道)收粮点逐户走访,利用乡村大喇叭、微信公众号推送、“金融夜校”“金融集市”以及召开座谈会等方式,提前做好授信额度测算和专属信贷产品营销,确保信贷资金应投尽投、不误农时。建立贷款审批绿色通道,对从事粮食收购、加工、运输、销售的农户和小微主体所需资金优先安排,全面提高办贷效率和获贷率,为粮食收购提供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李训强 高靖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