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饶农商银行:普惠金融添彩追梦之路 |
【字体: 小 中 大】 2024年05月15日 点击:次 |
近年来,广饶农商银行始终坚守“支农、支小、支微”的市场定位,多措并举,紧扣小微、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新市民等市场主体金融需求,加大走访调研力度,广泛宣传普惠金融政策、产品及金融安全知识,增强人民群众对普惠金融服务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广泛宣传,提升普惠金融覆盖面 “来来来,同学们往这看,321,好。” 在广饶县友谊照相馆里正挤满了排队拍照的小同学们,老板付敏一边拿着相机一边熟络地指导着动作。 作为一家经营十多年的老照相馆,陈旧的墙壁上张贴着一张张属于记忆的美好瞬间。 付敏介绍道,因为小时候就喜欢拍照,所以她结婚后,就回到家乡开了这家照相馆,不只是为了完成儿时的梦想,更是为了记录人们的美好瞬间。 年初,她却遇到了一点烦心事。原来店里急需更新摄影设备,高昂的费用让她望而却步。 浏览到朋友圈中广饶农商银行的“丽人家庭贷”,她眼前一亮,当即联系了客户经理,令她没想到的是当天就收到了10万元的贷款资金,还成功办理了收款二维码。 为了提供普惠金融覆盖面,该行在辖内68家网点设置醒目海报和普惠金融宣传册,组织员工在微信朋友圈、村组群、社区群推广普惠金融产品、存贷款利率优惠政策等。 安排业务骨干利用厅堂营销和驻村驻点办公现场解答咨询,提升客户对普惠金融的认知度和获得感。今年来,全行已组织开展普惠金融知识宣讲会60余次。 积极同辖内党政部门进行沟通对接,通过银企共建、银村(社区)共建、战略合作等多种方式,实现资源共享、发展共赢。 截至目前,全行已与541个合作对象签订党建共建协议。 创新产品,提升普惠金融可得性 “从上门考察到发放贷款,才用了两天时间,真的感谢农商银行对我的支持。” 90后的陈先生在广饶县城经营着一家川渝特色米线店,因其口味麻辣鲜香、装修风格复古,前来品尝的食客络绎不绝。 年初,陈先生想升级扩大店面规模,但在装修过程中遇到了资金瓶颈,导致原定计划被迫中止。 客户经理在日常实地走访中,了解到陈先生的窘境,向他推荐了无抵押、无担保、放款快的信用贷款,并在当天携带材料上门完成了签字手续,第二天就为他发放了30万元的贷款。 如今,陈先生米线店中的新品愈加丰富、生意越做越红火,店铺也从最初的“小档口”成为现在的“网红店”。 该行着力推进基于细分领域的产品创新,打造“畅购贷”“粮食收储贷”“兴商e贷”等拳头产品。 同时强化对客户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应用,重点做好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新型农业主体等客群的走访营销,将客户名单批量导入智慧营销系统,制定详细的营销走访计划,做到客群拓展有方向、走访进度有把握、业务落地有抓手。 今年以来打造特色贷款产品7款,累计投放金额5.3亿元。 提质增效,提升普惠金融满意度 “有了这笔钱,我就没有后顾之忧,可以放心地大干一场了。”稻庄镇华泰眼镜店老板石先生说道。 石先生大学毕业后返乡同父亲一起经营这家眼镜店,在父子俩的悉心经营下,店面在当地也小有名气。 为更加精准匹配消费者需求,石先生决定再开一家专属于年轻人的特色眼镜店。 但前期开店需要的房租、人工、设备、存货等花销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广饶农商银行客户经理在“四张清单”对接的过程中,了解到石先生的用款难处,第一时间上门介绍“创业贴息贷”,成功为石先生发放了30万元的贷款,让他干事创业的信心更足了。 为提供普惠金融服务质效,该行通过线上线下并举、批量式客群服务,使服务更便捷、更可获得。 通过构建政、银、企、农等多方协同一体的普惠金融服务生态合作圈,整合优势资源,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通过明确各环节执行管理规范,提高执行效率。截至4月末,该行普惠金融重点领域贷款余额60.75亿元,较年初增长4.72亿元。(李英亮 宋志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