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农商银行:当好企业成长路上的“陪伴者” |
【字体: 小 中 大】 2025年01月17日 点击:次 |
德州农商银行聚焦地方优势产业,搭建定制化、特色化的产品服务体系,以“走在前、挑大梁、创一流”的责任担当,为构建体现德州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强劲金融动能。截至目前,该行累计为3818家中小微企业提供67.98亿元信贷资金。 强化走访对接 培育“新”动能 在英望科技(山东)有限公司的SMT生产车间,企业正在加速赶制40万单手机主板订单,目前整个车间在满负荷运转。 英望科技(山东)有限公司为德州天衢新区招商引资重点企业,主要经营移动终端设备制造,是国家级高新技术和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旗下品牌手机及配件在国际市场享有盛誉。 “相较于其他行业,智能制造行业投入周期长、成本高,融资不可或缺。”英望科技(山东)有限公司主要负责人介绍说,“为了更好满足市场需求,我们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建立标准化厂房、研发新技术,但是初创期企业营业收入较少,流动资金短缺等问题为我们发展带来较大阻力,急需大量资金。” 针对该企业研发费用占比高和扩大再生产需要,德州农商银行充分发挥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工作专班作用,主动上门沟通对接,启动绿色通道,第一时间为其提供1000万元信贷支持,解决了企业燃眉之急。 该行扎实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重点对接217家“四上企业”、45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15家“新型农业主体”,全力满足其资金需求。同时,深入落实“金融伙伴”政策,通过“金融伙伴系统”,向17家企业投放贷款1.1亿元;扎实推进市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首贷培植”、高管走基层等活动,向13家重点企业投放贷款6100万元,助力企业做大做强。 创新信贷产品 赋能“新”发展 “我们正在生产的是新泽西护栏智能化生产线,属于市政构件生产装配的一种,最近正在赶制的是外省一家国企的订单。”德州海天机电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介绍道。在该公司生产车间,伴随着有节奏的机械声,工人们正在认真操作激光切割设备,一辆辆货车正准备将成品运往全国各地。 德州海天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高端智能装配式建筑集成装备的高新技术企业。“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我们计划升级生产线,但急需大量流动资金,而银行贷款一般需要提供抵押资产或过硬资信,这些恰恰是我们科技型企业不具备的。”该公司副总经理向客户经理介绍说。 对于企业而言,发明专利作为第一竞争力,存在着“无形资产”转化为“有形资产”的潜力。德州农商银行公司部客户经理了解到该企业有多项发明专利,符合“科技成果转化贷”办理要求,先后为企业授信4000余万元,解决了融资难题。 “有了资金支持,我们的产品离市场更近了。”该公司副总经理笑着说道。如今,德州海天机电科技有限公司不仅成为了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也是业内唯一一家承担“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课题的企业,其生产研发的集约式高端建筑预制构件,可节约空间30%、能耗40%,缩短生产周期50%,目前,已在国内多家企业投入使用。 该行针对科技型企业融资中普遍存在的无抵押、高成本、急周转、初创期和续贷难五个“卡脖子”难题,创新推出“普惠小微信用贷”“科技成果转化贷”“知识产权质押贷”“鲁科贷”“鲁贸贷”等特色政策性信贷产品,积极对接客户需求、优化申贷流程、提高办贷效率,用“精准、快捷、暖心”的服务打通金融惠企利民“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该行累计发放特色信贷产品14.46亿元,惠及697家企业。 提升服务质效 实现“新”跨越 在中元科创园内,德州鲲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正在调试KC03-发火电阻生产设备。 “我们刚刚落户科创园时,除了投入大量资金修建厂房外,还需采购设备、建设实验室等,急需大量流动资金,多亏了德州农商银行,不仅第一时间授信了900万元,还提供了包含社保卡、工资发放、聚合支付等全方位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真是我们的好帮手。”该公司主要负责人谈起农商银行的服务,不禁点赞道。 如今,德州鲲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拥有知识产权50余项,多项产品及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其核心产品远销广东、江西、福建等12个省市。 无独有偶,在德州米格电机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在加班加点赶制外地商户订购的电动机零部件。“真给力,短短几天,资金就到位了,我们终于可以购进机床,加足马力,扩大生产啦!”该公司负责人对前来走访的客户经理连声道谢。 该公司作为传统机械加工企业,为提高生产效率,计划购进全自动化机床,但由于前期购置原材料占用了大量资金,流动资金一时间捉襟见肘。德州农商银行公司部在“园区走访对接”活动中了解到该企业的困境后,第一时间安排客户经理上门对接,启动绿色通道,仅用3天时间就为企业提供信贷资金200万元,帮助其渡过难关。 该行充分发挥“金融管家”职能,由“1家公司部+11家支行”组建12支“金融辅导队”,班子成员下沉服务重心,亲自带队,利用“赢在周末”全员营销活动时机,开展进园区对接,提供“一对一”综合金融服务。同时,通过召开政银企座谈会、清单式走访等方式,对园区内企业加大营销力度。2024年以来,累计走访企业268家,为121家企业提供定制产品资金4.6亿元。(李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