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学习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
大力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
五篇大文章

泗水农商银行:培育“冬闲”里的增收产业
 【字体: 】 2024年12月13日 点击:

  泗水农商银行牢牢坚守支农支小市场定位,主动融入泗水县域经济发展实际,优化服务模式,全力支持大棚经济、冬季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帮助农户培育“冬闲”里的增收产业,助力地方经济持续向好发展。

  截至目前,投放涉农贷款17.2亿元,扶持家庭农场、大棚蔬菜、合作社、规模种养殖户达1251户。

  致富路上“葱”满希望

  眼下正值“冬闲”时节,乡村大地一片静谧,但在泉林镇安久村的土地上,成方连片的大葱迎来了采收期,20多名工人正在熟练地抖落泥土,捆扎成束,搬运到货运车上。

  “在泗水农商银行信贷资金的支持下,我种了七十亩大葱,眼下正是大葱上市的季节,一天五六辆大车等着收购,一亩地毛收入达1万块钱!”怀恩家庭农场负责人李怀恩介绍着大葱的产销情况。“完成大葱收获,大约能忙20多天,收入在三四千左右。”正在忙碌着摘葱的张阿姨今年57岁,为了照顾孙子生活起居,她将自己家的土地流转给大户种植大葱,自己又到基地上务工,既照顾了家庭,又增加了收入。

  泉林镇安久村地势开阔,土质松软,水源充足,种植的大葱有一股甘甜的香味,葱白长,非常受老百姓欢迎。当地政府因地制宜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大葱、生姜等农作物,规模种植大户达30多户。

  泗水农商银行针对大葱种植成本低,资金使用灵活等特点,建立清单客户台账,强化数字信贷服务能力,重点推广“信e贷”“信e快贷”等线上信贷业务,客户经理运用移动办贷设备进行上门服务、现场办贷、手机银行放款,累计支持大葱等规模种植户27户,累放贷款1200万元,全面满足客户周转资金需求。

  水果萝卜出类拔“脆”

  “这个水果萝卜是从莱西引进的新品种,口感脆甜,个头大,咱当地农贸市场和周边地区的客户都满意,一亩地增收在5000元左右,这离不开泗水农商银行的资金支持。

  ”泗水县故县家庭农场周生新面对着丰收的水果萝卜,喜不胜收。

  周生新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种植经验丰富,先后流转土地近百亩,小麦、玉米种植收获过后,周生新就计划着盖大棚种萝卜,不能让地闲着,多次市场考察后,他决定种植水果萝卜,但是流转土地、盖大棚、引新品种等需要大量资金。

  泗水农商银行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第一时间深入田间地头实地考察,经过详细的审查与评估,为他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组合发放66万元的助农贷款,帮他种起了二十亩的水果萝卜,让周生新冬季致富有“门路”。

  工作中,泗水农商银行围绕“大棚经济”发展实际,实行“定岗、定员、定责”,落实“网格化、清单式、责任制”工作,坚持“驻点办公+流动服务”相结合,大力支持农户发展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扶持种植大户发展特色农业,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今年以来累放“大棚”贷款6510万元,支持辖区蔬菜大棚规模发展,既解决了老百姓的“菜篮子”问题,又增加了农户的种植收入。

  小黄姜鼓起百姓“腰包”

  “南陈这里从祖辈上就开始种姜,到我这一代,基本上就成了规模种植,最初是5万元的贷款资金,种植黄姜15亩,到现在的40万元信贷资金,种植规模扩大了,还建起了冷库!”泗水县南陈村的生姜种植能手陈立海在泗水农商银行金融扶持下,走上了致富道路。

  济宁市泗水县资源众多,是农业大县,农副产品质优量大,自古以来就有“川上粮仓”的美誉,泗水黄姜更是当地特色农产品之一,辖内黄姜种植面积达到5000余亩,产量达到1000多万斤。

  “姜是老的辣”,在市场上流通的姜往往不是新姜而是窖存一年的陈姜,陈姜的味道更好,价格也更高,但是窖存环节,一方面搭建冷库需要资金,窖存的时间里农户生产经营也面临资金短缺。

  工作中,泗水农商银行紧盯整地、种植、管护、窖存等关键环节,通过逐村逐户进行走访,摸排品种改良、扩大规模农户的资金需求,强化信贷支持,累放涉及黄姜产供销贷款2780余万元,助力黄姜产业化发展。

  随着泗水黄姜产量越来越大,随之而来就是卖姜难题:单个姜农量小难以找到客商,且议价能力弱,在卖姜过程中往往受到损失。针对这一难题,泗水农商银行强化市场引导和信贷支持,帮助成立黄姜购销服务公司,村村成立购销服务点或专业合作社,打通生姜购销渠道,保障生姜丰产丰收。(武文龙 李晓冬 任彦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