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河农商银行:为“吨半粮”施足金融底肥 |
【字体: 小 中 大】 2023年10月25日 点击:次 |
“吨半粮”概念是由山东德州在全国率先提出,“吨半粮”也就是指一亩地年产量超过1500公斤。 十月的鲁北平原,硕果飘香,碧野千里。德州市齐河县正处于创建“吨半粮”的热潮。齐河农商银行聚焦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大粮食种植帮扶支持力度,以金融持续浇灌基础农业,为“吨半粮”建设增底肥、蓄动能,持续推动乡村振兴。截至9月末,涉农贷款79.60亿元,较年初增长3.67亿元。 “精准走访”带动“仓满囤盈” 在潘店镇孔官村贵军家庭农场,张贵军十分忙碌,一千多亩玉米集中收获,整个场地被一地金黄包裹,到处都是丰收的喜悦。 张贵军一直从事粮食种植,县里“吨半粮”创建目标提出后,他主动对标,严格按照标准种植,是附近有名的粮食种植大户和“专家”,为了更好促进“吨半粮”生产,他成立了合作社,将种植规模扩大到1000亩,既扩大生产又为更多农民增加了致富渠道。今年初,因为合作社投入机械设备等造成周转资金不足,为筹钱焦急的他见到正在走访的“红齐走访队”,立即提出贷款申请。该行客户经理在了解到他的困难后,第一时间为其推荐办理了“鲁担惠农贷”60万元,助其快速配齐设备、快速投产,今年夏秋两季粮食种植均取得大丰收。 齐河农商银行组建22支“红齐服务队”,推出“齐心·齐行”服务品牌,强化全面走访、精准对接,围绕县内“5年建成50万亩‘吨半粮’产能建设示范区”的工作目标,精准配套高质高效金融服务,与“农贷工程”“富民兴齐”等活动充分结合,持续对接全辖30个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等重点项目。目前,走访村庄1009个,获取农业需求1.1万余条,与762个村组织建立全方位合作。推出“富农贷”“粮食收储贷”“农业机械贷”等10余款政策性贷款,深化对接扶持209户种植大户、69家合作社、112家家庭农场,目前,已发放支持粮食生产各类贷款2880户、3.11亿元。 “高效快办”护航“抢秋护粮” 走进胡官屯镇胡官屯村,轰隆隆的机鸣声一直持续不断,几十台收储机器火力全开,源源不断将收购的玉米、大豆等进行分类、打包、运输,该村是有名的粮食收储大村,也是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每天都在争分夺秒,资金短缺的时候真着急啊!”收粮大户季军在胡官村经营粮食收购已有5年时间,“没想到今年这么集中,大批粮食上市对我造成很大压力,扩证100万的申请通过后,我最担心的是外地房产的抵押登记不好办,没想到工作人员当天去了茌平办理抵押手续,一天没有耽误用钱。”成功解了资金困境的季军难掩激动,如今,他每天业务流水能达到300多万元,通过规模的不断扩大,他也开始探索全新收购模式,通过卸货、过磅、传送、入库流水线作业大大提高了收粮效率。看着一车又一车金灿灿的粮食,季军说他为自己开心更为丰收的农户们开心。 齐河农商银行全面畅通服务网络,强化“三秋”金融保障,坚持集中走访、因户施策、重点帮扶,瞄准机收、收粮、仓储等环节,给予“产+销”链式扶持,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快速受理、快速审批、快速放贷。按照“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和“两带一自”扶持方案,大力支持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形成粮食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跟踪服务网络,确保粮食生产的信贷资金供应不抽贷、不压贷、不减贷,为种粮农户及从事粮食收购、加工、和销售的商户提供更加快速、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今年,共为114户粮食收购商提供设备及场地建设支持,累计支持粮食仓储、加工等相关贷款213笔,金额9600万元,帮助农户抢收粮食1.5万亩次。 “送贷上门”守护“田野飘香” “黄河岸边大豆香”。在齐河县胡官屯镇富足村,黄河水冲击出的独特沙地上,肥沃的土壤孕育着粒粒饱满的豆荚,一望无际的金黄悄然等待新一季的丰收。 “今年大豆价格不错,新承包的100亩地长势非常好,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胡官屯镇富足村王洁正巡看大豆成熟情况。几年前,为了照顾老人孩子她返乡创业,从事过多种行业,最后选择大豆种植,“这两年比较稳定了,就想扩大规模,但是资金又不充分,这时候农商银行主动送贷上门,又快又便捷,及时解决了我的资金难题。”今年,王洁靠着20万元信贷支持扩大了种植规模,通过多年摸索她也成为远近有名的大豆种植专家,她的成功带动周边十余户村民大胆投入本地比较“小众”的大豆种植,让黄河沃土缔结出更多致富的希望,她也在期待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为县域粮食生产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齐河农商银行将粮食丰产丰收作为支持“三农”主要发力点,进一步下沉着力点,采取一线办公、“点对点”对接,以“驻村服务+金融夜校”模式,与村民充分互动,主动“送贷上门”“服务到家”,着力为农户纾难解困、解决实际问题。结合粮食收种旺季加大对县内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型农业主体、“吨半粮”示范区的走访调研,针对弱苗地块,适时联系专家帮扶,对种植户遇到的实际难题通过加大资源投入、调整服务手段等方式,积极抢抓作物机收供需对接和应急抢收、仓储等项目,打通粮食生产堵点卡点,保障机具及人员畅通无阻,支持“村贤”“头雁”,让有理想、有干劲、有能力的农民创业有保障、致富有奔头,为乡村振兴持续注入金融“亮色”。(季可新 徐敏 李超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