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学习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
大力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
五篇大文章

在文学中寻找时光的印迹
 【字体: 】 2024年07月16日 点击:

  在键盘上敲打此文时,正值我三十岁生日。

  古人所言“三十而立”,站在这个人生的重要节点上,回首我的写作之旅,心中充满了感慨与感恩。多年来,文字如同最忠实的朋友,伴随我度过了无数个孤独的夜晚和充实的白天,让我在字里行间寻觅灵魂。

  站在三十岁的门槛上,我不由开始更加深入地思考写作的意义。年少时的我也并非他人那样志向远大,从小就有未来从事小说家、作家的梦想;也不像有些人,嗜书如命,早早就读过万物简史、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平凡的世界等或冷门或热门的大家作品。除了学生时代要求背诵的,我并未没有背会过其它的古诗词。倒是曾在图书馆借阅过百年孤独,但开始就被外国的人名、地名绕得不知所以,无法继续读下去。虽然看不下去名著,但唯独对小说、散文割舍不下,朱自清、林海音所写的散文,掺杂着金庸、古龙的小说,看到入迷便时常废寝忘食,到也给了年少的我一个“小书呆子”的称号。犹记那时似乎很少吃早饭,所有的钱都拿去书店买各种闲书杂书,七八岁的时候为了喜欢的书甚至去捡废品,然后到废品站卖,就想在护城河边的旧书店买几本便宜旧书。直到二十多年后的今时,我依旧清晰记得那些深秋和寒冬午后,冻得瑟瑟发抖的男孩如饥似渴的翻看着一本又一本略显破旧的书本。

  读的文字多了,自然便会尝试着去写。高中时期的青少年,心中大多充满了对世界的好奇和对未来的憧憬。写作,成为了我表达情感、探索世界的方式。开始正而八经地写字,要感谢我的高中语文老师,经过岁月的冲刷脑海里已然模糊了她的模样,但当年她把我写的散文当做范文发到同年级各个班参观学习的行为,让我曾经一度很受迷姐迷妹追捧。于是,我更受鼓舞。

  似乎有些偏题,作文、情书等等回忆暂且不表,来日再叙,单说下高中写武侠小说和诗歌的回忆吧。记得那时每当拿起笔,我的心便能穿越时空,与那些遥远的故事和人物相遇。一支笔,一个笔记本,在白纸上,字句如溪水般涌出,带着少年内心的波澜与平静,把青春期满腔的忧伤都恣意书写在稿纸上。偶尔也会向各类小说杂志投稿,虽然都是石沉大海,但仍乐此不疲。2012年是印象比较深的一年,我所写的长篇诗歌“浮阎记”被德州市“少年文萃”征文组评为全市高中组一等奖。我依稀记得,我在那篇文章前写过:“少年的梦想世界,是一片无边的天空,没有束缚,没有限制。无论是成为小说家、作家还是成为一个只想快乐的人,每一个梦想都闪烁着独特的光芒。”这样的引子。稿子发表后,举办方邮寄给我一张精致的获奖证书,我激动了好一阵子,从此更加坚定了文学创作的勇气,随后不久我担任了学校红枫文学社的主编,加之长期的写作,让我在校内略有了一点名气,好朋友们除了围绕我长相起的外号以外,偶尔也会叫几声“大才子”。

  2017年,我大学毕业,当年便进入陵城农商银行工作。那一年正是王者荣耀、PUBG、抖音、外卖、共享单车等等新兴事物猛然爆发的一年,再加上从学生到办事员的转变,让我的注意力变得很难长时间的专注于某件事情,内心也很难平静下来,闲暇之余的碎片化的时间和文学创作形成了本质上的冲突。于是,我养成了一个不知是好是坏的习惯——在深夜写作。无论白天多么繁忙,仍然坚持在夜晚那独属自己的静谧时光,坚持写作,去感受文字带来的充实与满足。这种心灵的体验,是任何其他事情都无法替代的。

  在单位耕耘已然七年,在办公室从事材料、宣传工作也有五年时光,从懵懂少年逐步成长为略显发福的青壮年。在文学创作上倒是也略有一些收获,先后被中国金融作家协会、德州市作家协会吸纳为会员。累计有300多篇、40多万字被各级平台采用发表,其中50多篇稿件被《金融工运》《大众日报》《金融时报》等载体采用。创作的各类材料及新闻作品先后荣获过全国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建设课题研究成果优秀奖、全省农商银行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建设课题研究成果评选二等奖、2023年全国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全国农金优选杯征文三等奖、陵城区廉润征文二等奖、新街口征文二等奖、全市农商银行合规征文一等奖等奖项。在荣誉的背后,我更珍视的是那份对写作的热爱和对文字的敬畏。每一个字句,都是我对生活的理解和对人性的探索。我试图通过文字,去捕捉那些微妙的情感变化,去描绘那些独特的人生轨迹。

  随着年月的增长,我逐渐发现了文学的真谛——不仅仅是一种表达,更是一种对人生的思考和探寻。记得某一个深夜,我敲打着键盘写着文字,突然听到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那一刻,我停下笔,望向窗外,雨水在路灯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晶莹剔透。这样的雨夜,总是能激发我内心深处的情感。我开始写下一段关于雨夜思绪的文字,笔下的文字仿佛有了生命,随着我的情感起伏而流动。写完之后,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满足和释然,仿佛心中的烦恼和压力随着雨水一同被冲刷干净。这样的满足感,是很难被重现的。

  直到后来,看过这样一段文字,写作是一件漫长而优雅的事,“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也好,“桃李春风一壶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亦罢,总是要沉下心来热爱,去琢磨,要朝夕相伴。我才恍然明白,多年来,文学不仅让我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了一片宁静的天地,在那些难以计数的深夜里,我用笔墨或键盘,在思想的海洋里探需遨游、在文学的山峰上摸索攀爬。那些年的自己,因自身知识的不足,重新开始读书汲取书本的养分。不再是和年少时一样“挑食”。文学经典、哲学著作、历史传记……终于不在挑挑拣拣,曾看不下去的百年孤独也翻看了数遍,每一本书都成为文字的磨刀石,让笔锋愈加熟练锋利。直到今日今时,我开始能够用较为准确的语言表达心中所想,能够用略显深刻的文字描绘世界的美丽与哀愁,但也仅此而已。正如阿多尼斯所言:“我从事写作,但对它从不寄予希望,写作,超越希望。然而超越希望的写作,也就超越了绝望”

  写作贯穿了我这三十年,让我逐步成长为一支“笔杆子”。现在,单位有同事时常笑称我为“孙作家”,我内心深处是不知如何对答的,我这水平怎能称得上作家呢?但也正是在这些戏称中,我感受到了写作对我人生的深远影响。在而立这样一个新的起点。虽然仍不敢妄称“作家”,但写作已然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如那些年少时的梦想,虽然依旧遥远,却因文字而变得触手可及。无论前路如何,都将继续以笔为伴,继续前行。

  情深缘未尽,安然待花开罢!(陵城农商银行 孙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