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味寒冬 |
【字体: 小 中 大】 2018年12月11日 点击:次 |
近期,陈晓卿导演的《风味人间》纪录片火了,《山海之间》《落地生根》《滚滚红尘》,从单集片名可探知这部纪录片的高品质。现正值初冬,寒风作冷,大雾盖地,穿越时空,忆起曾吃过的日常风味,细碎的温情便涌满全身。 儿时的冬日早晨,经常去家乡集市上喝一碗不算正宗的绿豆丸子汤,和传统做法稍有不同。这种绿豆丸子以绿豆为主、粉丝为辅,在大铁锅里炸好后放进热气腾腾的汤里,再配以辣椒油、胡椒面、香菜。再吃上个酥脆的烧饼,香气、热气在嘴里四溢散开,瞬间暖化了身体。 卖绿豆丸子汤的摊贩被人称作“老和尚”,是因他年轻时出过几天家。每当他见到孩子们来吃,总会在碗里多给放几个,絮絮叨叨地说:“小孩儿多吃点,正长身体呢。”小孩子只管吃,赶上学时间,顾不得回他话。他也不恼,只是笑呵呵。而今,“老和尚”已不在十多年,他的儿女不愿在那个布满油渍的摊子继续打拼,这种味道的丸子汤再也喝不到了。“老和尚”的音容笑貌早已模糊,但他对孩子们“照顾”的暖意犹在昨日。 12岁时,我来到城市上学。父母很忙,照顾我们兄弟的“重担”便交给了奶奶。奶奶做得一手好菜,爱用鏊子给我们烙韭菜鸡蛋盒子,选用老家的笨鸡蛋和新鲜的韭菜调好馅儿后,放在擀好的面皮里收拢,一张张反复在鏊子上慢慢烙。烙盒子容易烫着手,奶奶总是不厌其烦地做好后,用菜刀将盒子切成几扇,再熬一锅金黄粘稠的小米粥,让我们热火朝天地放开吃。上学路上,肚中暖意自抵住几分冬寒,耳边总响起奶奶殷切地叮嘱:“骑车慢着点,别心急。”现在,奶奶年纪大了,手不太灵便。我们经常去看望她,便抢着给她做饭吃,厨艺虽不佳,但总能看到她满脸慈祥的笑意。 家宴总是简单、快乐,让人满足。高考前夕,母亲经常给学习到深夜的我端一碗飘着葱花、配煎蛋的清汤面,舒缓我紧张的情绪;大学寒假回家时,父亲做一锅豆腐、白菜、肉的杂烩菜给我犒劳解馋;年夜饭之际,全家人团圆的欢声笑语在这一盘盘饺子里化为暖流。 曾在乡镇网点工作,每逢寒冬,与同事们在厨房里吃饭时,偶尔买上一锅啤酒鸭以慰饥肠。啤酒鸭虽不是什么高档菜肴,但很“接地气”,配上刷过食用油的手撕面条,让人吃得酣畅淋漓。工作交流和答疑解惑在这热气腾腾、辣味十足的短暂工作餐中热烈展开…… 风味在人间,在缤纷多彩的记忆中聚散,在忙碌充实的当下浓烈,在憧憬未来的日子里氤氲。寒冬里的风味不断轮换,换不了的,是人与人之间持续升温的情谊。而在寒冬夜灯下,家中余温的饭菜,等着忙碌的夜归人,前来品尝这风味……
(聊城办事处 张吉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