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农商银行:三小时“抢救”出3250元!“本以为要打水漂了……” |
【字体: 小 中 大】 2025年04月25日 点击:次 |
4月18日,在章丘农商银行营业部大厅里,一场特殊的“抢救”行动正在紧张进行。家住章丘区明水街道的客户王先生颤抖着双手将一包硬如砖块的“特殊物品”递进柜台——一捆被岁月侵蚀的“墙根币”。 事情源于三天前。王先生在为老宅翻修时,意外从墙角刨出一个锈迹斑斑的铁盒。掀开盒盖的瞬间,他倒吸一口凉气:铁盒里满是现金,但潮湿霉变的现金早已板结成块,有些纸币甚至与铁盒锈蚀粘连在一起,轻轻一碰就碎屑纷飞。 “这可是老人舍不得花的养老钱啊!”焦急的王先生抱着最后希望来到章丘农商银行。 面对这堆散发着霉味的“钱砖”,当值大堂经理王妍君没有丝毫犹豫,立即启动绿色通道,将王先生引导至残币兑换专窗。此时,一场“修复手术”随即拉开帷幕。 在防伪鉴定灯下,工作人员戴上白手套,像考古工作者般小心操作。 粘连的纸币需要用喷壶均匀雾化,待纤维组织稍显柔韧后,再用专业镊子层层剥离。遇到完全碳化的边角,还要比对防伪特征进行残片拼图。 “这张左下角有半朵荷花水印”“这张冠字号码还能辨认三位”……四名工作人员接力作业,汗水渐渐浸湿了工装后背。 经过三小时精细“手术”,3250元人民币重获新生。 当接过崭新钞票时,王先生十分开心:“听老人说,这些钱在墙根埋了好几年了,本以为要打水漂了,没想到你们帮我们‘抢救’回来了!” “2024年以来,我们就已处理类似案例9起,累计挽回群众损失4.6万元。”章丘农商银行运营主管介绍说。 “金融为民不是口号,而是要落在残币兑换的毫厘计较上,化在特事特办的分秒必争中。”章丘农商银行董事长如是说。(谢雯 王妍君 胡启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