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生受益是学习 |
【字体: 小 中 大】 2019年03月28日 点击:次 |
“一辆车掉进了河里,撞死了一条鱼,这条鱼做梦也没想到这辈子自己会死于车祸。所以,你永远不知道你真正的对手会是谁?” 意料之外,一场关于网点转型分析的会议在这样一段结束语中结束。然而这一次,大多数人并没有笑过了就算。而我,也禁不住思考了起来。 管理大师德鲁克说过的一句话非常适合我们的现状,“在动荡的时代,最大的威胁不是动荡本身,而是延续昨天的逻辑”。对于我们传统银行业而言,现如今的竞争就是,打垮你的并不一定是你的同行,很有可能是别人的跨界。资源整合的时代,你不去创新,不去思变,企业的发展之路就很难有坡爬,更多的是一个一个难过的坎。 而这样快速变化的大环境对于我们每一个个体而言,也意味着,我们无法再依靠经验至上来工作了,企业对我们的要求是能够紧跟新形势,走的更快和更远。说到底,我们要做的还是学习。 教科文组织曾经做过关于知识更新周期的研究。研究表明,随着信息大爆炸时代的来临,知识的更新周期已经缩短到了2至3年。放在我们身上就意味着,当我们毕业参加工作之后,如果2至3年不再学习,不再吸纳新的知识,充实和更新我们的知识库,那么我们很快就会与社会发展脱节,遭遇“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的困境。 我自己就颇有感触。刚参加工作那会儿,我因擅长使用部分办公软件和视频编辑软件而一度得到了过多赞誉。单位的业务介绍、形象展示、团拜会背景、微电影制作等等一系列活动都给了我很多展示的机会,再后来参加了省联社规范化服务内训师的培训,又使得自己在这些软件应用方面更加娴熟和得心应手,屡屡在关键时刻派上用场。然而时隔多年之后,我再也不敢妄称自己擅长了,因为原来会的软件已更新升级,我用起来不再熟练,而新冒出的软件又未能及时学习,一打开就两眼抹黑。我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感到“本领恐慌”。于是,我也愈加地明白,我该立即开始做的是持续学习了。 曾经在省联社培训的时候,同组有位大姐,虽年长我们十多岁,但学习和讨论起来的精气神,却与我们不相上下。那个时候,由于有着严格的竞争机制,晚上10点培训结束后,我们还要编辑简报、完成授课备课作业、筹备最终的结业晚会,不到后半夜绝不休息,十分亢奋。而她也从不例外,那个时候就觉得她的认真劲儿,比起我们还要厉害。培训结束多年后,从她的朋友圈里我时不时地看到她的新动向,她读了新书还写了书评;她去报班学习摄影了;她参加了课程设计专家的私房课;她开了自己的摄影和写作公众号;她考取了少儿财商指导师;她举办了多场培训讲座……持续学习的积淀让她愈发地从容和笃定,也让她的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太多的时候,竟是非她不可。 我问她“工作已经那么忙了,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呀?” 她回“熬过了最初的兵荒马乱,耐得住时间的考验就好了。难走的都是上坡的路呀!” 事实上,不只是她,我发现,我们身边的那些越来越有成就的,一定是那些坚持学习、不断接触新知识的人。因为只有持续地学习、不断地进步,打造一个无法被轻易替代的自己,才不会被时代淘汰,才能在潮水真正涌来之时,去拥抱它,而不是被拍打。 能让我们终生受益的,永远是学习。 (荣成农商银行 葛秋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