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强的新时代“挎包精神” |
【字体: 小 中 大】 2018年05月23日 点击:次 |
张小强把车停到树荫底下,打开早上备好的面包和矿泉水,会心微笑一下,美滋滋地开始了他的午餐。想想十年前,他挎着书包求学长知识时,大概也是这么个场景。只是,那时候拥有的是一辆二手自行车,午餐地点是在教室。 有些场景往往会惊人相似。这些天来,张小强总情不自禁回忆起十年前的求学经历,并把那时候的“挎包”与现在的“挎包”进行对比。每一次,他都会幸福地体会到:当初的“挎包”让他有了一份幸福的工作,现在的“挎包”让他能够更好的回报社会。 他打开笔记本,整理上午入户调查营销时的收获和体会。 “王爱民是个有头脑的人,人穷志不短,最适合他不过,他现在最缺乏的是家人的认可和农商行的资金支持,解决了这一难题,用不了两年的时间,他的家庭将会发生重大变化,再长远一些,可能会给农商行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个户一定要支持!” “习总书记曾多次讲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我只是农商行的一份子,所能发挥的作用虽然有限,但农商行成就‘大功’的路上,一定要有我奉献的一份力量!” 张小强在他的笔记本上飞快的规划着对王爱民的支持计划。“获得家庭的支持,最重要的是打消家庭对王爱民的疑虑,最直接的方法是让他们看到成功的案例。赵志刚是个不错的典型,下午带他们去看看,学习一下经验。” “赵大哥在农场不?”张小强拨通了赵志刚的电话。“张经理,我正在给大客户送订单,一会儿回农场,您要过来吗?”一番交流之后,张小强与赵志刚达成约定。 张小强回忆着参加工作以来经历的成长,他感恩老一辈农信人靠着“挎包精神”,让农信社从无到有,由弱变强,更感恩新系统让他有了更高的工作效率。想到从前辈的手里接过了“挎包精神”的接力棒,他的浑身充满了力量。 短暂的休息之后,张小强再次叩开了王爱民的大门。与冷面相对的王大嫂相比,王爱民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充满了欣喜和惊奇。 “是这样的,王大嫂,我想带着你们去一个贷户家里看看,之前他的情况跟你们差不多,在农商行的帮助下,人家已经搬到了社区,建起了自己的农场。”张小强开门见山,对准最大的障碍,说出了自己想法。 有一种状态叫怦然心动。与大多数农村妇女一样,王大嫂不是没有致富的想法,她是个勤劳的人,不怕苦不怕累,只是害怕失败之后还不起债务,让家庭陷入更大的困境。听了张小强的介绍,王大嫂的心里荡起巨大涟漪。“像你们这么吃苦又这么有想法的家庭,在农商行的支持下,一定能够过上小康生活。不要犹豫了,先去看看,感受一下,实在不行对你们也没有损失。”张小强把握时机,趁热打铁。 与传统的土坯式鸡棚相比,赵志刚的鸡棚宽敞明亮,没有异味。用赵志刚的话说:“在‘军事化’管理和科学饲养之下,蛋鸡的生活条件好,产蛋效率和质量高,订单供不应求。”赵志刚打开手机,把农商行的手机银行、智e购商城向王爱民进行了展示。“‘智e购’让俺有接不完的订单,手机银行让俺不用点钱就收了款,以后这生活可离不开农商行了。”赵志刚对农商行充满了感激。 面对王爱民夫妇的疑虑,赵志刚分享了自己创业以来农商行在资金支持、技术支持各个方面的帮助,最终让王爱民夫妇彻底明白:农商行不但乐意帮助农民发家致富,而且能够帮助农民快速奔向小康! 张小强把笔记本写得密密麻麻。“什么是新时代的挎包精神?”他给自己提问。“新时代的挎包精神就是用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为了‘三农’的发展,为了农商行的明天,踏踏实实的去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用真心换取真心,用行动创造美好未来。” 张小强对自己的这一天感到满意,把王爱民的贷款合同整理好,他感觉漫天的星斗都在为他点赞。 (庆云农商银行 彭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