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 |
【字体: 小 中 大】 2018年05月23日 点击:次 |
突然就很想“闲谈”一下! 闲,是一个常见的汉字,意思有很多,如无事,与忙相对,闲暇、闲逛;如安静、清静,悠闲、闲适;如物品放着不用,闲置、闲弃;如与正事无关的,闲聊、闲谈。有很多关于闲的成语,闲云野鹤、闲庭信步、闲情逸致……也有很多关于闲的诗句,贺铸的“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韵味无穷;李涉的“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好不惬意;赵师秀的“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独饮美景…… 闲与忙,是反义词,也有非常大的关联。之前,在电视上、荧屏中、生活里,打招呼的方式一般是“吃饭了吗?”。现在的寒暄,尤其是生活在城市里的奋斗者,则改成了“忙不忙?最近在忙什么?”。有人提出,寒暄方式的逐渐转变主要是人们对生活的需求从解决温饱问题转向了发展,用发展的理论讲就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从“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和国家的需要之间的矛盾”转向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用现在“时髦”的话就是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犹记得是高中时刻,每天的早出晚归,在语数外理化生的海洋里“奋力遨游”,脑子里每时每刻充斥着各种学习方式方法和内容概况等。有一天,我和同桌就“忙与闲”展开了一次讨论,那是我第一次对“闲”有了正式认知。 年少时,每天与伙伴为伍,下湾游泳、河边垂钓、抓蚂蚱、逮蛐蛐、赶老窝等等,可以说非常“闲”,但我从未有过“虚度光阴”的感觉,接地气的光着脚丫子奔跑锻炼了一个好体格,这是我儿时“闲”的成果。学生时代,突然有了约束,尤其在高中那段“美好”的时光里,与“闲”渐行渐远,“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成了我“偷闲”的借口,和同桌在课间哼几段京剧是我最快乐的“闲暇时刻”。都说大学是天堂,有大把的时间做很多想做的事情,真是这么回事!“初闲”时候,每日和舍友熬夜打牌,通宵上网,早上睡到自然醒,狠狠的享受了这专属“闲暇时刻”。可是这份“闲”,让我很不舒服,如行尸走肉一般,看着身边的同学或在研究着“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为考上注册会计师而努力;或在球场上奔跑,肆意挥舞着青春;或在参加着各种社交活动,提升交际能力,我顿悟,原来—闲亦有道! 有些人很忙,但他的内心却很闲;有些人很闲,但他的内心却很忙。为此,专门向本行内各个岗位的人员做了一份“闲谈调查——你认为你的工作忙吗?”得到的答案千百种,真是应了那句话—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柜员丽丽:有什么可忙的!做前台10多年,微笑着去与客户交朋友,再加上我业务很熟练(自夸一下),工作不就是这么轻松加愉快嘛。 柜员海海:其实,我很感谢这份工作!有人把工作当成了工作,每天应付了事,我家庭条件不好,所以,我把这份工作当成了养家糊口的营生,我必须认真对待,可能我体会到了别人感觉不到的“乐趣”吧。 客户经理大坤:忙,特别忙,每天都有干不完的事情—调查、签字、写合同、贷后检查、各种报表等等,我恨不得把自己劈成两瓣,或者像哪吒一样有三头六臂,兄弟,你干干就知道了。 客户经理大杰:还行吧,主要是怎么看待,平时确实比较忙,可是我总得喝水吧?吃饭吧?在休息的时候找三五个好友侃侃吧?这偷来的“美好时刻”才是最美,如果让我整天都在喝水聊天,我想我会疯。 作为机关人员,每天也有很多事情处理,像我,很多活堆在一起不知从何处着手,身体和大脑一整天都在高速运转,写材料到半夜是经常的事儿,一开始非常不适应,真是连水都没有时间喝,早上来到办公室倒上水,也就是倒上。“闲”,感觉比高中时还要遥远的多!随着工作的逐渐上手,加之与前辈和其他县域“同行”的交流,我发现“闲”就在身边,每当处理完一件工作,为自己鼓掌一次,一是休息,二是勉励,正如我们信息宣传群里常说的一句话:“作不孤,必有邻。” 怀念省朋一位,曾赠于我泰戈尔经典诗选—《生如夏花》,分为新月集和飞鸟集,我甚是喜欢。它不是一本小说,让我读了开头必须尽快知道结尾,也不是一个喜剧剧本,让我开怀大笑,它只是在我忙碌着工作时对我的一个微笑,当我累了的时候,翻一翻它,与它握一握手,就像高中时和同桌吟唱的京剧般,心情顿感放松,与闲为知,和闲做友,以闲为起点,去冲刺更“忙”的人生。 最后,改写一首李白的《闲意》作结尾吧。 不争荣耀任沉沦,日与时疏共道亲。 北省朋僚音信断,东林长老往还频。 病停夜食闲如社,慵拥朝裘暖似春。 渐行渐谙闲气意,来朝愿作会忙人。 (武城农商银行 顾春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