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大挎包”优良传统系列报道(113)| 背上挎包再出发 宋亚飞 |
【字体: 小 中 大】 2023年01月19日 点击:次 |
--记菏泽农商银行马岭岗支行副行长 宋亚飞 “你的样子就是我的样子,你曾是我,我也终会是你!”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农金,都曾是意气风发的少年;每一位逐梦杨帆的农商骄子,都将会成为始终不渝、坚守初心的老农金。而“大挎包”优良传统,就这样被一代代传承着。 宋亚飞现任菏泽农商银行马岭岗支行行长,自入职以来,他便深深扎根在基层一线。11年来一心扑在工作上,不计个人得失,练就了精湛的业务能力,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也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慢慢地,他也从单位的“小宋”,变成了同事口中的“老宋”。 学好本领服务客户 2010年,刚刚大学毕业的宋亚飞被分派到菏泽农商银行小留支行,小留镇离市区距离不算近,为了尽量不耽误太多时间,尽快熟悉工作岗位,他不仅住在单位,而且在刚到小留支行的半年时间里没有休过一天班。 “你是不是‘卖’给单位了?” “以后聚会不用叫宋亚飞了,反正他也来不了。” 每每听到来自家人和朋友们的抱怨和吐槽,他总是笑呵呵地说:“我还年轻,没什么牵绊,正是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时候。”他在宿舍坚持练习小键盘、点钞、汉字录入,主动学习各项业务知识,每天雷打不动。在平时工作中,他也总是主动向经验丰富的同事学习,不放过任何提升自己的机会。 就这样,宋亚飞在同事们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快速地提升了自己的业务能力,成为了服务明星。在综合柜员岗位的三年间,他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十佳柜员”,成为了优秀的业务骨干。 每次大家问他是否有诀窍,他都回答说:“银行工作做的就是服务,学好各项业务,提高工作能力,耐心、细致地为他们真诚服务,用心为老百姓解决实际的问题,就一定会得到认可!”他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同事们的认可,更得到了客户的好评。 2013年9月,从综合柜员岗位调至信贷内勤,尽管此时他已是有三年经验的“老”员工,对信贷内勤的工作也已了然于胸,但他仍旧怀着空杯心态不停学习,很快成为了业务能手。在信贷内勤岗位上,他依然兢兢业业、勤勤恳恳,默默地付出了三年的青春时光,始终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 在很多人看来,银行工作稳定体面,收入又高,是个令人艳羡的好差事,只要在银行工作,就可高枕无忧。可他在基层工作的五六年时间里,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他自我施压,不断学习提升,考取了各类银行业资格证,并被纳入菏泽农商银行后备人才库。 进入人才库后,他更是将压力转换为动力,见贤思齐,向更加优秀的同事看齐,积极参加内部竞聘,从运营主管到副行长,再到如今担任支行行长,很快就成为了菏泽农商银行的中坚力量。而在背后,离不开家人、同事对他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也离不开他一路走来的艰辛付出。 一心一意为民解忧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从前台柜员、信贷内勤,再到运营主管、信贷副行长、支行行长,一路走来,宋亚飞就像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为了好好工作,他主动放弃休息时间,尤其是在总行风险合规部工作期间,晚上10点之前基本没有回过家,忙的时候甚至整夜不睡觉,他却未曾有过半点抱怨。那时他的孩子才刚满三岁。 他和妻子平时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自己带孩子,都是由父母负责接送、照看。无论是对父母,还是对孩子,他心里都有所亏欠:“父母本该是退休后乐享天伦的年纪,可是我们工作太忙了,不得不把孩子交给他们,由他们全权代替我们担起了照顾孩子的职责。有时候好多天都见不到儿子一面,真是太惭愧了”说这话时,他满脸的柔情,眼里有泪光闪过…… 然而,这并未影响他对工作的一腔热情。无论在哪个岗位,他都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客户热情周到、微笑服务,对同事关怀入微、暖心照顾。 “这个东西我一直弄不懂,孩子都在外地上学上班,也指望不上,多亏了小宋,把我教会,这下我终于不用一趟趟往银行跑了!” “刚刚给我老弟打电话,说用手机银行给他转账,他还惊讶的不得了,真得谢谢小宋。” 随着电子银行业务的不断发展,许多业务通过手机就可轻松办理,对年轻人来说,或许稍微指点一下就能操作得来,但是乡镇网点服务的群体很多都是老年客户,他们自己操作相当困难。每遇到这种情况,他都会手把手的教他们操作流程,一遍又一遍,直到他们完全学会。 为了方便客户,及时提供服务,他经常会跑到客户家里去帮助他们。还在小留工作时,有一天晚上加完班正准备回家,突然接到了一个客户的电话。那位客户刚刚办理了网上银行,但不会操作,恰巧当天又有一笔款着急转账,家里离镇上又远,便想问一下怎么办。考虑到又刚下过雨,农村的路也不好走,他立即说:“您不方便,就别往这赶了,把地址告诉我,我这就过去,今天一定帮你转账成功。” 放下电话,他二话不说开起车就往客户家里赶。刚刚下过雨的乡间道路坑坑洼洼、泥泞不堪,开到一段颠簸土路,车一下就陷了进去。他心想着车子加下油门兴许就能冲出来,可越是来回碾压越是陷得深。他下车观察路况,看着爱车陷在泥潭里自己却无计可施,低落的情绪瞬间袭来,明明一句“对不起,我们已经下班了”就能拒绝的事情,何苦要给自己添麻烦呢?可转念一想,如果不是十万火急的事情,客户怕是也不会这个时间打电话了。整理好心情,他又重回车上,一点一点地慢慢将车轮从泥泞里抹了出来。 费了好大周折,他满身是泥却满脸微笑地来到客户家里,对路上的遭遇绝口不提,以最快速度帮客户把网银安装好,帮忙完成了转账,又手把手教了客户一遍操作流程,他才安心的回了家。回去的路上,再次路过那个泥坑时,之前的低落情绪早已一扫而光,心里充满了只有农信人才能体会到的满足感。 像这样把服务送到家门口的事情,他还做过许多许多。但是他觉得,和老一辈农信人一只大挎包、一双铁脚板、一辆老金鹿,走千山万水、访千家万户、道千言万语、尝千辛万苦的“大挎包” 精神相比,自己做的这一点点事情,还远远不够。 率先垂范带好队伍 宋亚飞在拓展业务的同时,不忘保持思想上的进步。他参加工作以后,积极提交入党申请书,主动向党组织靠拢,于2017年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工作中,他时时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各项工作都是带头示范。为了抓好厅堂服务,他亲自站大堂,为员工树榜样、立规范,只要遇到大额存款支取、定期存款支取或转活期的,他在进行存款维护的同时,一定会主动了解客户的信贷需求,积极向客户推介合适的贷款产品,跟进做好贷款营销。 “只要行里没事儿,那他不是在村里,就是在赶往村庄、企业的路上。我们支行辖区48个行政村的位置、基本情况,他都装在脑子里,大家都叫他‘活地图’‘户户通’。”这是同事们对他的共同评价。 他所在的党支部共有党员9名,平时工作量比较大,凡事都要以身作则、细心周到。他把“给我上”变为“跟我上”,注重时时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什么事都冲在最前面,以此不断凝聚支部党员的力量,将队伍打造成了一支“铁军”。 “我们做的就是服务工作,遇到难题不要简单一句‘对不起,这个我们处理不了’,一定要真正帮客户解决问题。” 他经常对员工说,“来咱们营业厅办理业务的大多数都是上了岁数的农民,很多操作他们还不完全懂,这就更需要我们耐心细致的讲解、暖心的服务了。” 他工作中没有私心杂念,秉承公平公正的管理理念;生活中满腔热情,坚守换位思考、与人方便的服务理念。在他的带动和鼓舞下,整个支行团队凝心聚力,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奋斗着。 传承精神砥砺前行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农信系统不断深化改革转型,新的产品和服务不断推出,可老一辈农信人走街串巷、深入乡村,比作风、比成绩、比奉献的品质,却依旧在他们身上延续着。 在日常工作中,宋亚飞带头强化服务意识,严格落实“一句话营销”和“一次办好”,全面提升厅堂服务质量,畅通线上办贷渠道,竭尽全力为民众提供方便。 为深入乡村服务,他带领员工对辖区48个行政村实行地毯式营销,组织客户经理轮班利用车载喇叭逐村宣传存贷款产品和服务;他和村委及当地大户对接,每到一个村,再利用村委的大喇叭宣传,让农商银行的声音传遍辖区的每一个角落,以实际行动打造扎根“三农”、服务“三农”的百姓银行。 与此同时,他按照“设必用、用必精”的原则,合理规划辖内助农服务点,对过于密集的,合理撤销;对过于分散的,及时准入。如今,在马岭岗支行设立的23个助农服务点都在正常运行中,为周边老百姓办理业务提供了很大的方便,获得了百姓的一致好评。 每逢节假日,他就带着同事们,热情走访辖内的农户、商户和小微企业,上门送祝福。通过走访,千方百计获取客户联系方式,建立乡亲群、商业精英联谊群,后续进行金融知识和产品推介。而在走访村庄过程中,见到街上有聚集的人群,他一定会过去和乡亲们聊聊天,话题从家常、社保到金融服务等,真正同群众打成一片。 就这样,他们在辖区内不停地走着,走进了群众心里,拉近了与群众间的距离,融洽了农商银行和群众之间的鱼水情。久而久之,马岭岗支行在辖区内逐渐形成了服务态度好、办理业务快、对待客户亲的良好口碑。随着客户满意度的提高,贷款营销在客户中形成蝴蝶效应,各项存贷业务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手机终端、宣传折页、业务资料,这是现在农商银行人“大挎包”中的装备。以“身背挎包、手拿算盘、带着凭证”,用双脚丈量山河土地的老农信人为榜样,宋亚飞正和同事们并肩前行,以实际行动传承弘扬“大挎包”优良传统,为推动农商银行事业发展不断努力着。 采写人员:姜晓红 鹿升 张喜歌 单位:菏泽农商银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