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大挎包”精神系列报道(81)| 敢闯敢拼的硬汉 张建磊 |
【字体: 小 中 大】 2022年07月22日 点击:次 |
张建磊,男,35岁,中共党员,费县农村商业银行探沂党支部书记、支行行长。从爷爷、父亲手中接过“大挎包”,张建磊带领团队敢想敢干、敢拼敢闯,与当地老百姓鱼水情深、荣辱与共,与地方经济同呼吸、共命运,他用农商人的责任和担当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践行着“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践行着“对党忠诚,一心为民,勤俭敬业,公私分明”的“大挎包”精神。 狭路相逢勇者胜 探沂镇是全国重点镇、中国特色小镇,辖内有板材加工生产及配套企业近2000家,是闻名遐迩的板材生产基地,辖内居民靠加工板材,家家户户鼓起了腰包。由于经济发达,21家银行金融机构在探沂镇设立网点或开办业务,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狭路相逢勇者胜。面对激烈的竞争形势,张建磊没有缩手缩脚,他凭着一股子韧劲和闯劲,带领他的团队在夹缝中求生存、谋发展。短短几年功夫,探沂支行存贷款余额达到了18亿元,占该镇银行业金融机构总额的46%。 秘诀是什么?靠的是对国家产业政策的精准了解和把握,靠的是支持新旧动能转换的责任和担当,靠的是与客户患难与共的拳拳之情。 2015年2月,临沂市环保整治力度空前,板材行业面临的整顿力度尤甚,企业被责令停产整顿。当地政府为此成立热力公司,通过集中供气解决小锅炉污染问题。初衷是好的,但大量的环保改造资金却成为现实难题,算下来,平均每家企业需投入资金100万元,甚至更多,而探沂镇当地板材加工生产多为民营小微企业,本已停产整顿陷入困境,再拿出资金支持环保改造,困难重重。 张建磊在探沂支行从事信贷工作多年,对当地板材企业情况了如指掌,企业因环保整治突陷困境,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经过大量走访、调研、分析,推出了针对当地板材企业环保治理的“环保贷”,在维持原有贷款额度不变的基础上,专门针对企业环保改造过程中的资金需求,新增贷款额度,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说干就干。逐户了解、上门考察,连续加班半个月,首批60户、5000万元贷款很快发放到企业手中。随后,探沂支行陆续发放环保贷及相关贷款1.2亿元,为200余户企业“雪中送炭”。 “多亏了农商银行和张行长帮忙。”东方万达板材厂企业负责人厉宝林提起当年80万元环保贷帮助企业走出困境,连声道谢,“不仅帮企业解决了资金难题,企业还享受到热力公司45万元免费蒸汽。” 有付出就有回报,热力公司破例在探沂支行开户,日均存款800万元。 张建磊是个急性子。从事客户经理期间,某企业急需贷款,但有位股东在潍坊,张建磊二话不说,连夜往返,第二天一早协调总行审批贷款,13个小时内将贷款发放给客户。 在费县九鼎木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谈起张建磊,董事长马士光深有感触地说:“张行长年轻有魄力,敢想敢干,现在企业产销两旺,多的时候一天发8车货,这与农商行的支持帮助是分不开的。” 张建磊是个细心人,日常为客户服务中,注重在细心和贴心上下足功夫。为方便客户,他将厕所改在一楼营业室大厅;为方便1100个对公客户业务对接,他专门建了2个企业微信群,客户咨询行号、第一时间拿对账单,员工随时解答,不用再多跑冤枉路;为方便企业会计工作,专门设计了巴掌大的笔记本,并印有联系电话等信息,大小恰好能够装到女士手包或衣服口袋,深受企业会计喜欢。 “我们不仅要给客户提供金融服务,更要当好客户的金融管家,将服务渗透到客户的生产经营和日常生活中。”张建磊深有感触地说。 张建磊带领他的团队不仅为客户发放贷款,还利用人脉资源,为客户解决生产和销售问题。谁家缺原材料、谁家缺销路、谁家的厂房出租,在他这里总能找到答案。在他眼里,农商行靠的就是与客户的鱼水关系,要设身处地为客户着想,与客户风雨同舟。 正是由于对当地的贡献,探沂支行被费县探沂镇政府授予“振兴探沂功勋企业”称号。 办法总比困难多 板材行业属于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受新旧动能转换和环保整治的影响,探沂板材企业亟待转型。另一方面,受中美贸易战影响,出口企业生产经营面临严重挑战,贷款风险防范化解的压力同样很大。 张建磊善于了解行业政策,捕捉市场信息,事先对贷款风险预判分析,巧妙化解潜在风险。7年来,未出现一笔不良贷款。 始于2018年的中美贸易战,对板材出口带来一定的影响。早在2017年末,张建磊通过调研和分析发现:凡出口到美国的板材加工企业,用气量每月同比下降10%以上,外汇结汇减少30%,该类企业在探沂支行共涉及50多户,贷款1.1亿元。基于此,他早动手,制定了分类分策预先化解方案,对于优质客户,继续跟踪研判;对于受影响但经营正常的客户,追加抵押物和担保人;对于影响较大、经营困难的客户,则巧妙借用有关政策,让客户自主转移并结清了贷款。虽然中美贸易战对当地板材出口影响越来越大,但这些企业在探沂支行的贷款没有因此出现一笔不良。 张建磊脑勤腿勤,不分白天黑夜跑企业,掌握大量的市场信息。他对全镇的发展规划高度关注,哪儿上了新项目,哪儿被列入拆迁范围他都如数家珍,了如指掌。由于土地资源紧缺,部分贷户拆迁后不再从事生产经营,贷款权益悬空,而拆迁补偿款则成为最好的还贷来源,一旦错过时机,贷款很难收回。张建磊通过镇政府掌握最新的拆迁规划,与村委实时联动,及时掌握拆迁进度,并让客户经理盯紧,一旦得知有拆迁补偿款发放,第一时间靠上去做工作。通过这种方式,成功收回一笔拖欠10多年的30万元表外不良贷款。 张建磊认为,化解贷款风险需要斗智斗勇,只要用心,办法总比困难多。他曾变着法儿帮着客户卖积压的存货偿还贷款;苦口婆心将104万元不良贷款转为关注;巧用妙计让借款人在家属失踪的情况下把30万元贷款连本带息全部结清;乔装打扮挖出住址并巧施计策通过法院起诉让强硬如铁的“老赖”偿还了欠款…… 我是党员,我先上 疫情期间,探沂镇是高危地区。2020年年初三,探沂镇三名武汉回乡探亲人员被确诊为新冠肺炎,病例所在毛家河村全村封闭,1560人被紧急隔离。而确诊患者曾于腊月二十七日赶年集,并到镇驻地购买退烧药,顿时全镇风声鹤唳,谈“疫”色变,而探沂支行距离集市仅200米,距离药店1公里,且加之年关时候,网点人流量剧增,年后疫情防控风险和压力可想而知。 “我是党员,我先上。”初一上午刚值完班的张建磊,初二便紧急召开视频会议,初三回到单位值班,开始在单位长期驻守。可是面对疫情,尤其是所在地是“高危”地区,员工心里打怵、都没底,“我是书记、我先来。”他带头给客户量体温、消毒,不到1个月,由于长时间喷溅84消毒液,他穿坏了5条裤子。正月初六,需要对地处县级行政区域交汇的王富村ATM进行巡检,由于两地政府在此地设置了防疫检测站,工作人员穿防护服武装到眼睛,看着都紧张,而他第一个穿过去。身处“疫”区,员工心里压力大,他逐个谈话辅导。“行长永远站在这里,大伙不要害怕。”他对员工说。在他的影响下,全体员工毫不畏惧、各就各位,全力保障营业安全。 健康的环境也得到了客户认可,当年复工仅第一天,就为老百姓发放贷款600万元、开立大额存单190万元、办理结算业务476笔。 复工复产期间,他坚持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全力为防疫物资生产和复工复产企业、个体工商户提供优惠利率信贷资金。 2020年2月15日,他积极参与发放山东华鑫佳升木业有限公司贷款500万元,助力企业生产防火板,支持鄂州第三医院应急工程及全国多地“小汤山模式医院”建设。 2020年2月21日晚上7点,正在值班的张建磊接到一个陌生客户的电话,因受疫情影响客户资金回笼困难,但急需资金购买原材料开工,且周一就需付款。因疫情期间网点周六、周日轮休不上班,客户所在村庄又封路,客户未开工,风险很大,本可拒绝,但张建磊毅然克服困难,通力合作,及时将贷款资金打入了客户账户,解了燃眉之急。 探沂镇红卫村的徐某,养殖2000余只鸡,受疫情影响,买不到饲料,鸡蛋卖不出去,随时面临断供风险,了解到相关情况,他联系购买鸡蛋,通过开展厅堂营销活动向办业务的客户赠送,并发动全体员工购买,同时亲自到人社局,为客户协调办理了15万元的创业担保贷,客户一分钱利息不用付,顺利度过了难关。通过这种方式,他帮助12户养殖户度过了困境。 疫情期间,张建磊不仅为复工复产提供信贷资金,他还利用农商银行金融资源优势,为客户提供上下游产业链资源,帮助企业度过难关。当地木材产业集中,但受疫情影响,板材加工企业买不到木皮,木皮厂卖不出去,他积极牵线搭桥,帮助16个客户配对。木材加工个体户刘老板2020年春节前(疫情前)对未来行情看好,手里的资金全部购买了木材,贷款3月份到期,一时还不上,但客户手里有一些破旧设备,按常理只能卖废铁,张建磊联系下游客户帮该个体户多卖了7000元,并为客户办理续贷,帮他度过难关。 2020年,探沂支行当年新增发放贷款1.82亿元,增幅51%,支持600多户农户、小微企业复工复产。 跟着张哥干,没有烦心事 探沂支行是个年轻的团队,张建磊注重强化团队意识,打造优秀企业文化,使全行形成一盘棋,人心齐,风气正,员工团结协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心一意扑在工作上。 员工刘晓珊左臂受伤吊着绷带,医生劝她至少休息三周,张建磊也劝她回家好好养伤,而她包扎完伤口后便回到工作岗位,利用仅能活动的右手帮助分流客户,指导业务操作。“我们行长平时对大家很关心,月底了,大家压力都挺大,忙不过来,不好意思休息,能干一点是一点吧。”刘晓珊质朴的话语道出自己的心声。 员工张梅菊家住临沂市里,2个孩子,大的8岁、小的不满5岁,因父母年迈,孩子无人照看。无奈之下,丈夫带着女儿上学,儿子则交给了她。了解到这种情况,张建磊帮她联系到离单位仅100米的幼儿园,并专门给她时间接送孩子。 “两个孩子都是在单位长大的,是张行长和同事们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帮助了我,真的非常感谢他们。”回忆起一路抚养孩子的艰辛,虽然过去了这么多年,张梅菊仍满含热泪。 张建磊为员工想得多,想得细。在探沂支行三楼,一间爱心妈妈小屋格外惹人注目,奶瓶、奶粉、尿不湿、婴儿车,吃的用的一应俱全,方便了女员工照顾和哺乳孩子。 员工魏永燕父亲去世早,母亲带着年幼的弟弟跟着她一起过,家庭生活困难,张建磊专门腾出房间让其母亲居住,并安排她母亲在单位打扫卫生,向总行为魏永燕申请每月发放生活补助,协调当地村委安排其弟弟到条件较好的石行小学就读,解除了一家人的后顾之忧。 对待员工再细也不为过,但面对困难,他总是第一个站出来,冲在前面。年底大厅忙,忙完手头的活,他随时接岗大厅里专门临时布设的农金通设备,一天竟办了110笔业务。日常工作中,他经常是第一个到、最后一个走,值班记录表上也是他的名字最多。 员工面前,他总是鼓励:“成与不成,先干试试,干了发现问题再去解决。”在他的鼓励下,年轻员工群策群力,自己动手,将网点点缀出了不一样的韵味。一楼大厅的儿童主题银行、二楼、三楼楼梯口的标语、党建宣传画册,凝结着年轻员工的思路和智慧。 “跟着张哥干,没有烦心事,加班累了,第二天也会满血复活,浑身有使不完的劲。”谈起张建磊,参加工作已有8年的姜丽不住口地夸,发自肺腑。 正是凭着这样的团队,探沂支行实现了存贷规模突破18亿元的完美成绩,创造了连续7年“双无”(无表内不良、无非应计)且无时点反弹,表内贷款结息率100%、到期贷款收回率100%的骄人业绩,荣获了一个个荣誉,与当地客户建立了鱼水般深情,在当地激烈竞争中牢牢占据了主动,出色完成了上级交付的一次又一次任务,用青春和奉献一次又一次诠释了“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敢闯敢试,干在第一线、冲锋在第一线,这就是硬汉张建磊,与老百姓最亲,与党委政府最近,用无怨无悔绽放美丽青春,用热血和奋斗谱写新时代“大挎包”精神。(王宗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