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大挎包”精神系列报道(84)| “小郭”的“大挎包” 郭敏敏 |
【字体: 小 中 大】 2022年07月22日 点击:次 |
在济南农商银行,有位穿着朴素、笑容亲切的女员工,她叫郭敏敏,是一位新时代“大挎包”精神的践行者和弘扬者。 2008年8月,初入职场的郭敏敏与济南农商银行完美“邂逅”,成为一名综合柜员。出色的综合柜员除了要具备较高的业务能力,还需兼备亲和力和强烈的服务意识。对每一位前来办理业务的客户,她以几近严苛的标准,始终如一耐心服务,为自己贴上了“优质服务”“一丝不苟”的职业标签。 已入行12年的郭敏敏,现在是济南农商银行唐冶支行的客户经理,曾先后从事综合柜员、主管柜员、客户经理等工作,但无论工作岗位怎样变换,她都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勤勉敬业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成绩斐然,多次获得营销能手、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当问及她是如何取得如今的成绩并秉持初心服务客户时,郭敏敏微笑着说,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就要在工作岗位上刻苦钻研、努力创新,找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进行解决,勤勤恳恳为民服务。 美丽的错误,造就如今细致入微的你 “如今我能够清晰认识到优质服务的重要性,并要求自己细心服务每一位咨询业务的客户,其实是源自于刚工作时的一次错误。”郭敏敏说道。 清晨,一位神情慌张、面露难色的阿姨来到营业厅,她立刻上前询问,得知客户是要办理密码挂失业务。那时的数字化尚未普及,挂失系统还不完善,无法智能便捷地上传图文资料,挂失流程都是签手工单。她一边稳定阿姨的情绪,一边耐心引导阿姨按照程序一步步操作。直到挂失业务办理结束后,阿姨才松了一口气,激动地握着郭敏敏的手,对她的细致帮助和耐心指导表示感谢。 可是由于自己的粗心,她竟遗漏了这位客户的签名,当发现时,已经是营业结束的时间了。冬天的六点,夜幕渐浓,但当联系那位阿姨来补签时,阿姨欣然同意,冒着寒风出现在银行门口。这一幕在郭敏敏的脑海中挥之不去,对客户的浓浓歉意和做好优质服务的决心也油然而生。 从事柜员的五年时间里,从开始的业务不熟、技能薄弱,到成为行家里手,内勤工作环境和业务要求,让她深刻体会到不仅要认真对待客户,站在客户的立场协助解决问题、做好柜面接待,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想客户之所想,如此方能提高办事效率,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高质量服务。 新起点新政策,慢慢来比较快 “我愿作高山岩石之松,不做湖岸河旁之柳。我愿在暴风雨中锻炼自己,不愿在平平静静的日子里度过自己的一生。”雷锋同志的名言警句,一直深深教育和影响着郭敏敏。2014年8月,她来到刚成立的唐冶支行,那时多数员工对客户经理岗位都望而生畏,不敢在新环境下尝试新的挑战。而她却第一个报名,通过考核后,正式成为一名客户经理。 然而,转岗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在平时办理信贷业务的同时,她还要兼任着报表的任务。由于此前从未涉足信贷业务,第一个月总是会遇到信贷系统不会操作、报表时数据出错等各种各样的问题。她坦言,当时每天就一个感觉——好难! 庆幸的是,她想了一个上学时用过的“笨”方法:把每天需要报的表及信贷系统操作流程记在本子上,每天背一百遍,两天回顾一次,熟能生巧,就这样慢慢和这些数字流程熟络起来。“果然慢慢来,才比较快。”郭敏敏说。 各项信贷业务更迭速度之快,让一些本就从事营销岗位的老员工也拿不准、吃不透,对于一个“老新手”来说,更是难上加难。但她凭借肯吃苦、不言弃的精神,主动学习各项业务基础知识,虚心向同事请教,拜能者为师,积极参加行内外新业务、新产品、新政策以及相关风险防控培训。运用学到的业务知识,结合产品分析每位客户的业务特点、需要开展什么工作以及如何开展等,真正做到学习与实践的相得益彰。 作为基层营销客户经理,郭敏敏为了高质量完成工作任务,以行为家,白天扫街扫楼,晚上加班审核资料、研究方案、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重点、细化工作措施……就这样,郭敏敏用细心、耐心和恒心奔走在拓展营销的道路上,朝着营销目标奋勇前进,在信贷营销上巾帼胜须眉。截至2021年6月末,管理贷款142户、金额达4879万元。 持之以恒,推动社区工作开展 2019年12月,唐冶支行在唐官社区成立了普惠金融宣传站,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两站”。“两站”的设立旨在贴合济南百姓生活习惯,解决百姓家门口的柴米油盐和金融便利性问题。郭敏敏担任站点的挂靠客户经理,但就在设站之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她的阵脚…… 2020年伊始,新冠疫情突如其来,原定于春节后“两站”举办的活动被迫搁浅,农金通业务无法办理,“宣传站”变成了“摆设”,之前的宣传话语似乎都已变成“谎言”。郭敏敏有些不知所措,直到给熟悉的居民打电话发现社区居民记不起“站点”的位置时,她意识到再不创新,“两站”就要被“遗忘”了! 于是,2020年3月郭敏敏转变思路,组织“线上草莓节、线上社区团购”等活动,帮助滞销草莓售卖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了社区居民对“两站”的了解与认可。4月份之后,“两站”正式恢复业务办理,郭敏敏“赶在前、走在前、讲在前”,挨家挨户宣传,引导社区居民前来办理各类金融业务,并对小区居民详细讲解金融知识,进一步提高了居民防范金融诈骗的潜在意识。还组织了“幸福邻里节”“消夏晚会”等一系列宣传活动,将农商银行贴心服务送到社区居民身边,为“四张清单”的获取打下坚实基础。 桃花小区一位老太太,每次活动都拄着拐杖参与其中,她感叹:“你看这个站点办的多好,我90多岁了,能在站长的帮助下自己来取钱,真是太便利了。”像这位老太太一样年事已高、子女在外工作的老人还有很多,郭敏敏细心为老人提供针对性服务,让“空巢老人”真切感受到社会的温暖,赢得了周围百姓的广泛好评。截至目前,郭敏敏所负责的“两站”揽存金额已过千万,月均业务量二百余笔,获取居民信息1760户5200人,个体工商户120户。 全心全意,助力乡村经济发展 郭敏敏借助“整村授信”时机,结合所管辖片区的东邢、西邢、北官、大官四个村实际,主动对接村居及管理区党支部,依托支部共建,将整村授信工作与普惠金融服务紧密结合,先后组织了“七一慰问走访老党员、金融夜校”等活动,宣传金融知识,营销信贷产品。通过加入村庄微信群、上门走访等形式为村民送去家庭“备用金”,对1794户居民开展“地毯式”整村授信,使村民由最初的“我们老百姓可不敢随便用贷款”到主动带上资料配合信息采集,授信194户、金额2134万元。 在日常工作中,郭敏敏充分发挥自己当地村民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积极与街道办、管理区及村委会对接,全面了解各村基本情况,通过农金员、村干部等“关键人”采集客户信息,并进行上门核实、筛选和录入,加班加点,舍弃与家人欢聚的时刻,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尽显“舍小家、为大家”的敬业奉献精神。 唐冶西邢村卫生室作为整村授信的试点,经常在卫生室举办宣传知识讲座,一次偶然机会,郭敏敏在聊天中得知,乡村的一对医生夫妻,买了商铺想要继续贷款,但在银行的定期存款还未到期,若立即取出,必然会面临着不小的利益损失。讲座结束后,郭敏敏建议夫妻俩办理质押贷款,并用最短的时间为其授信放款,解了燃眉之急。“我真没想到这么快贷款就能到手,这笔钱来得太及时了!之前一直不知道授信是什么,现在竟然变成了授信的获益者,感谢郭经理的热心帮助。”客户如是说。 不仅如此,郭敏敏热情的服务也得到村民的高度认可,工作中的她耐心细致、随叫随到、严谨高效。西邢村的一位大爷由衷地感慨:“以前在其他银行申请办理贷款手续多,办理时间长,往银行跑好几次都不一定能办下来。现在好了,济南农商银行的客户经理把信贷服务直接送到我家门口,现场指导我填写资料,太方便了。” 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终有一份情怀绵延不绝,总有一种精神屹立不倒,对于农商银行而言,那就是“大挎包”精神。而郭敏敏作为新时代农商银行青年,以实际行动践行、传承和弘扬了“大挎包”精神。(采写人员:娄 钊 牛菁馨 单位:济南农商银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