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学习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
大力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

弘扬“大挎包”精神系列报道(52)| 守心笃志 真情服务 刘家双
 【字体: 】 2021年11月24日 点击:

  刘家双,男,汉族,中共党员,1948年出生,1972年入党,山东五莲人,在村里先后干过生产队长、大队支部委员、大队保管。1972年,参加信用社工作。

  刘家双生长在大山,对这片土地有着特殊的感情。1975年,他在松柏信用社担任信贷员,服务范围是苇场片8个村600多户、2000多口人,步行60多华里需要5天才能走完一圈。四十载的农信工作,他先后经历了信贷员、信用社主任、卡部经理、保卫科经理等岗位,不管在什么岗位,他任劳任怨,带头冲锋,即便退休以后,还是随叫随到,为农商银行搞培训、讲党课,他是五莲农商行践行农信“大挎包”精神的一面鲜红的旗帜。

  守心笃志 真情服务

  2021年6月11日下午,偌大的五莲农商银行会议室里座无虚席,一位精神矍铄、年过70的老者正在给该行的干部职工作弘扬“大挎包”精神专场报告会。他深情地回忆了自己多年来身背挎包、倾心为山区群众提供金融服务的一幕幕往事,他激情澎湃、声情并茂的报告,博得了与会者的阵阵掌声;当他讲到那些顶风冒雪、风餐露宿为山区群众提供服务的感人故事时,干部职工们无不被感动地留下了热泪。

  这位老人名叫刘家双,是原五莲信用社的一名退休职工,也是践行农信“大挎包”精神的一个代表。

  身背挎包

  奉献在山间小道上闪耀

  走进刘家双的家中,如同走进了一间“大挎包”精神小型博物馆。客厅摆放着一张张他参加国家、省、市金融工作会议和表彰会议的合影照片,角落里收藏着国家以及省、市金融部门颁发的获奖证书、表彰决定、各类奖章,以及载有他先进事迹的书籍。这其中有中国农业银行、全国银行工会颁发的“金融红旗手”,山东省政府颁发的“山东省劳动模范”等等。刘家双作为获奖代表,出席了全国农业银行系统“双红”表彰大会,这几年,作为特邀嘉宾,他还参加了由当地电视台举办的全市“寻找最美农贷员”颁奖晚会,作为颁奖嘉宾为获奖代表颁发证书。

  挂在客厅墙上的一张张黑白照片、一张张泛黄的获奖证书、一本本资料汇编和书籍,诉说着时代的久远,见证着刘家双奋不顾身、争先创优、业绩突出的一幕幕青春往事。

  刘家双是五莲县风景区管委前苇场村人,出生于1948年。年轻的刘家双,爱好学习、积极上进,是村里公认的“好后生”。他在村里先后干过生产队长、大队支部委员、大队保管。1972年,他参加工作的当年,因为表现突出,就加入了党组织,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1975年,他到当时的松柏信用社担任信贷员,期间,他主要负责苇场片8个村的金融存贷款业务,这8个村共有600多户、2000多口人,刘家双每个集空(5天)就要走一遍这8个村庄,服务一圈大约60多华里。这些村庄大多分布在大山深处,道路几乎都是羊肠小道、崎岖难行。说起这里的道路难行,在金牛岭村还有这样一个典故:1977年,五莲县供销社送给该村一辆拖拉机,因为道路太窄,拖拉机只能放到村外。眼看就要过年了,村里的干部群众不愿崭新的拖拉机在村外过年,那怎么办?——村党支部一合计,组织人把拖拉机头抬进村!于是,该村组织了30多名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携带棍棒、扁担、绳索,众人齐使劲,硬是把拖拉机头抬进了村党支部大院里。

  艰苦环境下,为干好工作,刘家双身背帆布挎包,除了携带必备的单据、钱款外,还携带防身的棍棒以及煎饼、咸菜,沿着崎岖的山路,没白没黑地投入到为民服务工作中,中午饿了,他就席地而坐,拿出随身携带的煎饼吃,用随身携带的茶缸子,舀一杯山泉水或者河里的水喝,从不给老百姓添麻烦。那时候,刘家双经过的大山里,经常有狼出没,刘家双见过多次,每次见到狼,他便大声吆喝,同时挥舞手中的木棍或者用石头打,生性多疑的狼,很快便被吓跑了。

  刘家双刚担任信贷员时主要任务是筹集存款资金,支援五莲山区建设。当时由于一些历史原因,苇场片存款大幅度下降,到1974年底,储蓄余额由原来的3.12万元下降到2万元。面对重重困难,刘家双没有被吓倒,而是深入各村宣传国家保护公民储蓄的政策和储蓄原则,并把定活期储蓄利率档次和计算利息办法讲给群众听,打消群众的疑虑,取得了群众的信任,很快扭转了工作的被动局面。

  刘家南山有一个社员,刘家双听说他家有钱,去动员了四次,存上了300元。存上后,再三嘱咐刘家双千万给他保密。刘家双说:“这你尽管放心好了!”过了几天,刘家双又到他家时,好几个人在他家耍,他一见到刘家双就说:“家双,把我存的那300块钱提出来吧!”刘家双听后一楞,心想,你存款的时候让我给你保密,现在为什么当众提款?一定是想试探我!于是刘家双便开玩笑地说:“看你这个穷样,还能有存款?甭开玩笑!”等人走后,他又存上了400元。

  在搞好宣传取信于民的同时,刘家双还在服务、方便群众上下功夫。只要听说储户要用款,他就立即登门服务,从不失信用。一年冬天,毛家河大队一户张姓社员捎信要提款,当时刘家双正在别的村服务,回家听说此事已是下午四点多了,天又下着大雨,但刘家双毫不犹豫就往毛家河走去,走到“猪栏沟”时,由于崖陡路滑,刘家双爬了几次都没爬上去,最后,他脱下棉袄铺在坡上才终于爬了上去。到了张家时,老张感动地说:“家双啊,为了俺这点事真让你受苦了!”刘家双说:“咱们是一家人,别说两家话,这是我应该做的!”办完提款手续后,刘家双又冒着大雨往家赶,尽管天黑路滑,路上摔了一跤又一跤,但刘家双感到内心热乎乎的,觉得这是为人民办了好事,再苦再累也值得。从此以后,老张成了该社的义务协储员,不仅自己有钱就存,街坊邻居和亲戚朋友有钱他也去动员,每年帮助刘家双动员存款几十笔,对刘家双的工作帮助很大。

  就这样,经过几年的努力,刘家双逐渐取得了群众的信任,很快打开了工作局面,社员储蓄存款也大幅度增长。到1982年底,这个片的储蓄余额由刘家双接手时的2万多元,增加到2.58万元,为支援山区建设筹集了宝贵的资金。

  用情服务

  帮群众走上致富路

  刘家双生长在大山,对这片土地有着特殊的感情。在抓好存款服务的同时,刘家双也积极抓好贷款服务,帮助山区人民开发山区资源,走上致富之路。

  刘家双负责的苇场片是个陡山区,人均8分耕地,可人均山场面积却高达16亩多。过去在山区大搞“以粮为纲”,致使水土流失,群众的温饱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制定下发了关于发展农村经济的一系列政策,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前景,也为农村金融工作指明了方向。从此,刘家双把工作的重点也转到了支持山区建设上来。根据山区特点,因地制宜,支持山区群众打脱贫致富的翻身仗。前苇场大队有163户人家、652口人,过去由于只抓粮食生产,没有利用好山区资源,全村近1万亩山场,每年只能砍柴草烧火。4300多棵苹果由于管理不善,产量只有五六万斤,收入六七千元,到1978年,人均分配只有80多元。1979年,刘家双和大队干部商定,安排专人管理果树,抓紧育苗圃、栽山楂和板栗。他又与该村一起制定了发展山区林果业规划:山顶栽刺槐、松树等薪炭林,山腰栽板栗,山根栽山楂、苹果,山沟地阡栽棉槐。资金不足时,信用社全力支持。四年时间发放贷款7.6万元,使该村的林果生产一年一个新台阶,村集体和村民收入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刘家双还积极发挥贷款作用,帮助群众致富。靴石大队社员王右双,一家7口人,4个劳力,82年实行大包干后,全家承包了不到7亩地,一个劳动力就够了,其余劳力没活干,王右双很是发愁。刘家双得知后,主动上门帮助他打谱,贷款800元,买上4头母猪,让大儿子喂养;又贷款1000元,买上23只羊,让二儿子放牧;又和工商部门联系,给其女儿办了营业执照,经营服装,并贷款1500元做本钱。全家分了工,人人有活干。第二年,他家卖猪25头,收入1300元;卖羊28只,收入1080元、羊毛收入327元;卖服装收入3200元;承包土地收入1800元,共收入7707元。当年就还清了3300元贷款,又存款3500元。

  1980年,刘家双贷款800元给陆家沟社员戴召义,买了10箱蜂,采蜜季节过后,刘家双又帮他繁殖新蜂,并帮他推销。经过两年的发展,戴召义卖蜂90箱,收入6300元,加上卖蜜收入,共达1.06万元。

  不丢失一分公款是刘家双从参加工作时就立下的誓言,他把国家财产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都重要。1982年6月2日下午6时,苇场片的固定服务点突然闯进一名歹徒,手拿一尺多长的铁锥子,企图行凶抢劫。当时在家服务的女出纳员李业花,为了保护国家财产与歹徒进行了拼死搏斗,被歹徒连连刺中,眼看就要倒下去。在这紧要关头,刘家双下乡服务回来,见此情景,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抓住歹徒,决不能让国家财产遭受损失!他奋不顾身地扑了上去,卡住歹徒的脖子,罪犯狗急跳墙,一手抱住刘家双的腿,一手拿着凶器恶狠狠地朝刘家双刺来,在刘家双躲闪时,凶手乘机从地上爬了起来,又拿着凶器恶狠狠地朝刘家双胸部猛刺,刘家双机警地躲过,一拳将凶手打倒在地,猛扑上去,两手死死地卡住了他的两个手腕,并大声呼喊,叫来了群众。在群众的帮助下,将歹徒抓住,保护了信用社资金的安全。

  守心笃志

  传承“大挎包”精神

  刘家双经常在报告中向青年员工告诫,“岗位变了,职务变了,但普通一兵的本色不能变,‘大挎包’精神不能丢。”

  1981年,刘家双因工作成绩突出,被任命为松柏信用社主任。为便于开展工作,他主动提出兼任苇场片业务员的工作。在工作中,凡是要求员工做到的,他自己首先带头做到。他的旬计划、月指标完成后,还去帮助别的片完成收贷任务。他看到松柏片收贷任务较重,连续十几天,他上午在本片服务,下午到松柏片帮助扭转困局,顺利完成任务。

  刘家双上任信用社主任后,自己定了约法三章:一是思想上要开诚布公,不隐瞒自己的观点,互相帮助,多向其他同志学习;二是工作上共同研究,互相支持,自己要多干;三是生活上不计较,互相体贴,不搞特殊。他在担任松柏信用社主任期间,年年超额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年年被评为县农行系统金融红旗单位。

  1990年,刘家双服从县行的统一安排,来到街头信用社担任主任。当时他在松柏信用社担任主任时,全社只有10几名员工,而街头信用社的员工多达30多人。街头信用社的员工多,存贷款任务也重。面对全新的工作任务,刘家双没有畏难发愁,而是勇往直前,继续发扬“大挎包”精神,恪守他的“约法三章”,很快开创了崭新的工作局面。刘家双和业务员一起深入到各个借款户,摸清贷款底子,面对多年呆账,他根据实际,对还款困难的户先收本金,不困难的户,本金利息一块收。经过他的努力,基本完成了贷款回收任务。在街头担任信用社主任的那些年,在他的努力下,各项工作都在全市名列前茅,年年受到市、县金融部门和县委、县政府的表彰奖励。

  1995年3月,刘家双服从组织安排,来到县农行刚刚成立的信用社金穗卡部担任经理。整个卡部只有他一个人。有朋友和他开玩笑说:“家双,你现在是光杆子司令,也没有轿车坐,光见你骑自行车忙忙碌碌的,心里是怎么想的?”他笑着回答:“坐轿车能开展工作,骑自行车也一样能完成,工作永远是第一!”他以愉快的心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他热情服务,引导大家理性消费,对每一个前来办理金穗卡的顾客,都反复讲解用卡规定、有关政策,使每一个使用者都自觉做到了理性透支、不恶意赖账。在他担任卡部经理期间,没有发生一分钱的恶意透支。当时县里开会,全县只有刘家双管理的卡部使用规范,透支的钱全部回收。刘家双由此荣获“全县金融系统先进工作者”。

  之后,县行又成立了保卫科,刘家双又担任了保卫科科长。在新的工作岗位上,他继续以高涨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他把对保卫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放在第一位,抓理论学习、抓业务技能培训、业务考核、应急演练、堵塞漏洞……很快使全行的保卫工作面貌焕然一新。刘家双因工作突出,被市里授予三等功,受到嘉奖。

  “大挎包”精神,代代传承。刘家双有两个儿子,一个是1975年出生的刘波,一个是1979年出生的刘勇,他俩都在五莲农商银行基层工作,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他俩自觉树立以行为家、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思想情怀,带头弘扬“大挎包”精神,都取得了可喜的工作成绩,年年受到县行的表彰奖励,年年被评为全行先进工作者。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成长进步。目前,刘波担任了公司部客户经理,刘勇担任了五莲农商银行高泽支行大堂助理。

  2010年刘家双退休后,又把弘扬传承“大挎包”精神当做一件大事来抓。他常说:“现在的工作条件不同于以前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无论怎么变,‘大挎包’精神永远不能丢,这是咱们不断实现跨越发展的制胜法宝。”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主动与年轻职工交朋友,经常向他们讲述农信发展历史和自己的“大挎包”故事,帮助青年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他总是愉快地接受单位的邀请,作弘扬“大挎包”精神报告。2020年以来,他已在全行作弘扬“大挎包”精神专场报告10多场次,受教育员工1500多人次。(陈维津 贾君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