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学习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
大力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

弘扬“大挎包”精神系列报道(69)| 他,是这样的人 吴延彪
 【字体: 】 2022年01月28日 点击:

  吴延彪,男,汉族,中共党员,1970年11月出生,1995年10月入党,山东鄄城人,1995年参加信用社工作,现任鄄城农商银行城关支行党支部书记、支行行长。

  工作二十余载,吴延彪始终发挥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各个岗位上始终操守为重,履约践诺,以信取人,兢兢业业。他以敢为人先、勇争一流的精神,稳扎稳打,务实创新,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乐章。城关支行现在存款余额8.5亿元,贷款余额6.58亿元。多次被评为省、市级先进工作者,2021年上半年入选山东省联社新时代传承弘扬“大挎包”精神先进代表、全省农商银行道德模范、菏泽全市农商银行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他,是这样的人

  --记鄄城农商银行城关支行行长 吴延彪

  经常有人评价说,他是个“认真的人”,方方面面都很较真,不论任何事都必须遵守规章制度。也有人说他是个“能人”,总能克服各种困难,把工作做好。还有人说他是个“傻人”“笨人”,不为自己着想,只是默默付出。

  他就是鄄城农商银行城关支行行长吴延彪,工作二十多年来,无论在任何工作岗位,他始终脚踏实地,履职践诺,以信取人,务实创新,弘扬着新时代“大挎包”精神。那么,他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

  坚守岗位,敬业的“拼命三郎”

  2011年,吴延彪调任中兴支行行长。由于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各项业务发展缓慢,中兴支行综合排名一直很靠后。为了能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工作上,尽快扭转被动局面,在家人的支持下,他搬进了单位宿舍,而且这一住就是9年。三千多个日日夜夜,他以行为家,把每天上下班回家的时间节省下来,都用在了工作上。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年时间,中兴支行各项业务突飞猛进,综合考评指标名列前茅。

  由于长期加班、熬夜,加上饮食不规律,吴延彪患上了高血压,刚刚四十多岁的他,终日要与降压药为伴。2014年春节前的一个夜晚,他又是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在回宿舍的途中,他突然感到心脏一阵剧烈的疼痛,随即晕倒在地。因为临近春节,同事们都下班回家了,办公大院里只有吴延彪一个人,他晕倒也没有人发现。

  不知过了多久,他恢复意识慢慢睁开眼,忍着剧痛拨打了同事的手机。同事闻讯后,立马拨打了120并驱车赶到单位,把他送到了医院抢救。抢救期间,他的血压持续下降,命悬一线,短短几个小时的时间里,医院给他的家人连续下达了三次病危通知书。当天夜里,他就转诊到了菏泽市立医院重症监护室,因无法查明病因,又转诊到北京阜外医院。最终,加强CT诊断确诊为心脏主动脉血管内壁撕裂,正是长期的血压高导致的。历经八个小时的抢救,他才算脱离了生命危险。出院后他只是修养了一段时间,便又迅速投入到工作中。他也因此成了同事眼里的“拼命三郎”。

  真抓实干,队伍的“带头大哥”

  2019年5月,吴延彪调任城关支行行长。上任后,他认真分析各项业务发展指标,深入客户群体进行调研,与员工逐个深入交谈,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鼓舞他们的士气。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他经常对员工进行业务培训、营销指导,同时制定了一系列的奖惩方法,把目标和任务细化到个人,以此督促每一名员工勤奋工作。

  2020年初,鄄城农商银行为城关支行布置了全年任务指标,他立下“军令状”,下定决心要带领员工攻坚克难,确保完成各项任务指标。

  他结合实际,确立了以支农为重点、以效益为中心的工作目标,详细布置了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同时制定了一系列的奖惩方法,每一阶段任务完成后,他都会及时召开奖惩兑现大会,无论内勤、外勤,还是农金员,无一遗漏,逐渐形成“赶超比拼”的工作氛围。2020年底,城关支行超额完成了总行下达的各项全年任务指标。

  结合实际情况,他建立“职责分明、互相监督”的制约机制,公平公正解决了违规问责定位不准的问题。“跟着吴行长干,我们干劲儿十足,他不仅时时处处带头,还总能让我们切实感受到成就感,我们都当他是‘带头大哥’。”在他的带领下,全体员工不断优化工作细节,不断提升客户满意度,以诚待人,以信取人,以“金不换”的优良口碑,让广大群众相信农商银行的确是为老百姓服务的暖银行、快银行。

  他创新“党建+”模式,依托党建共建、党员先锋联系村活动,在古泉街道办事处辛桥村全面推进整村授信。自2020年7月开始,他和员工入驻辛桥村,融入到当地老百姓的生活环境之中。为与村民有足够的交流时间,他从早到晚不出村,时刻和村民在一起。他帮助村两委打扫街道、帮放学回家的孩子给自行车充气、逐户走访村民......很快,他便与入驻村庄融为一体,得到了村民的信任。时间久了,四邻八村的乡亲们都知道这儿有个城里来的行长,找他咨询存款、贷款、电子银行等相关业务的群众渐渐多了起来,大家也都把他当成了村里的人。

  服务客户,积极的“送贷先锋”

  辛桥村村民栾相彦是一名玉米收割机司机,家中唯一的一台玉米收割机,是一家人的主要生活来源,但因到达使用年限需要换新,急需8万元,这可愁坏了老实木讷的栾相彦。

  吴延彪到栾相彦家中走访时,老栾没敢开口提起缺钱的事,觉得他单纯是来宣传银行业务,慢慢地接触多了,发现他亲切地像自家人一般,每次来都问寒问暖,问是否有贷款需求,老栾才聊起了自己想贷款的事。听老栾说完,他一边“责怪”老栾跟他见外,一边抓紧给他办理手续,根据家庭资产、收入情况,以及多方了解到的消息,为老栾授信了一笔8万元农机贷,当天下午就发放到位。

  “没想到农商行真是给咱老百姓办实事,真是解了我的大难题。等我挣了钱,一定都存到农商行去。”看到这么短的时间就解决了自己的大麻烦,栾相彦激动地说道。不仅如此,亲朋好友有存款、贷款需求时,栾相彦也会都推荐到农商银行办理。

  在古泉街道张殿庄村的张进,是村里的养鸡大户,因为需要扩大养殖规模、更换养殖设备,遇到了资金方面的难题,正当他一筹莫展,打算四处借钱时,吴延彪来到了他的家中,及时帮他申请了50万元“鲁担惠农贷”。有了贷款支持,张进的养鸡场很快得到了扩建,从传统的养殖模式改进到了半自动养殖,不仅节约了人力,效益也增加了好几倍。下一步,他准备将养鸡场打造成全自动化养殖。“你只管安心发展,如果有资金需求,我们会一帮到底!”一句简单却有力的承诺,再次为张进送上了“定心丸”。

  在驻村和入户走访过程中,吴延彪发现村里大多是留守老人和孩子,空心村现象严重,对金融业务需求不多,影响整村授信工作开展。于是,他打破常规思维,大胆提出了外出拓展“归雁贷”的想法。在与菏泽驻昆明商会反复对接、建立归雁贷微信群后,2021年3月初,他带着同事一行七人,踏上了昆明之旅。

  召开座谈会、采集客户信息、制定贷款考察路线、联系考察对象、备齐相关资料......每天晚上无论多晚回到住处,他和同事们都要进行复盘总结,规划第二天行程,时常凌晨一两点,他们还在讨论工作。

  有一次上山考察多肉花卉种植户,雨后的山路尤为难走。因几年前做过心脏手术,加之路途颠簸,半个小时的山路便让他感觉头晕耳鸣、呼吸紧促。同事见状便让司机送他返回休息,但他捂着胸口说:“不要紧,马上就到山顶了,错过了今天就错过了一个等待资金支持的老乡,明天还要考察明天的客户。”

  历经5天昆明之行,在时间紧迫、困难重重的情况下,他带领大家坚持不懈、攻坚克难,取得累累战果,共授信1155万元,让远在他乡发展的鄄城人,在千里之外感受到了家乡银行带来的温暖。“归雁贷”的成功也得到了多方认可和好评,并被多家媒体报道。

  为民解忧,真诚的“热心达人”

  作为一名基层网点负责人,吴延彪始终心系群众,用实实在在的行动,积极帮助群众解决难题。他常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每天早上七点十分,他都会准时来到辖区内村庄,逐村逐户送金融知识下乡,送金融服务上门,采集客户信息进行白名单授信、无感授信,每一项工作他都会耐心地给村民讲明白。他的目标任务是每家每户都走访到,信息全部采集完整。将前期工作做好,让村民们一旦需要贷款,确保信贷资金“秒入账”。

  为了给乡亲们普及金融知识,他利用晚上村民的空闲时间,在村里开展“金融夜校”,手把手教村民们辨别假币,教他们如何防范金融诈骗,同时讲解社保卡的应用及功能,现场激活社保卡,让村民少跑路。目前,“金融夜校”已经开展了10期,每到一个村都深受乡亲们的欢迎,他们都说:“这真是送给我们老百姓的贴心课堂。”

  古泉街道办事处前李桥村的王玉兰,30多岁时不幸患上肌肉萎缩,导致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15年来全靠丈夫一人照顾。因为身边离不开人,丈夫无法工作,家里还有一个正在上学的孩子,生活极为困难。每当工作中挤出空闲时间,他便来到王玉兰家中,不仅帮她家打扫卫生,还经常自掏腰包买来米面油等生活用品,逢年过节更是一次都没有落下,王玉兰的儿子刚毕业时,他还帮忙联系工作。吴玉兰的丈夫经常对他说:“你和我们非亲非故,却这样帮助我们,亲人也不过如此啊!”

  如今,王玉兰一家已经成功脱贫,但他依旧定期到她家里看看。除了对王玉兰一家的帮助外,他还加入了鄄城县爱心志愿者协会,经常利用为数不多的休息时间参与帮扶工作,将生活用品、救助金送到困难儿童、孤寡老人的家中。

  从业二十余载耕耘不辍,吴延彪用他做过的一件件事,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在他身上,始终伴随着一种坚守和执着。对于他,大家有太多太多的评价,口口相传中,他是一个热心的人,负责的人,坚守原则的人,服务群众的人......而他介绍自己,永远是一名农商人,是“大挎包”精神的传承人。(刘永霞 刘殿帅 朱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