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学习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
大力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

兰陵农商银行:让“大挎包”精神焕发新辉
 【字体: 】 2022年05月16日 点击:

  “大挎包”是农商银行的一块金字招牌、一面耀眼的旗帜。作为“大挎包”原型及其精神的主要创始人——李金玉生前所在地,兰陵农商银行始终把“大挎包”精神视为传家之宝、立行之魂,把践行和传承弘扬“大挎包”精神铭记于心、常抓不懈。

  广开渠道,在加大宣传上做文章

  注重弘扬李金玉“三勤四上门”的优良传统,强化宣传“对党忠诚、服务群众、勤俭敬业、公私分明”的“大挎包”精神,持续扩大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社会各界对农商银行的亲近感、认同感。一是在深度挖掘李金玉事迹、总结全行践行“大挎包”精神亮点工作的基础上,邀请媒体记者、组织内部人员撰写宣传材料,共在《人民网》《新华网》《学习强国》《今日头条》《大众日报》《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中华合作时报》《山东农村金融》等系统内外各级媒体上刊发稿件79篇次。二是通过积极申报,“李金玉‘大挎包’精神传承教育基地”获评省属企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省国资委党委命名的首批15个省属企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目前已累计接待省内外各级党、政、企业、社会团体、城乡社区、党建共建单位等各层面人士4000余人次,使参观人员受到了深刻的优良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三是积极推荐李金玉事迹微电影《初心》参加各类评选,先后获临沂市“中国梦·新时代·跟党走”百姓宣讲比赛视频类一等奖第1名、2021“讲好中国故事”创意传播大赛全国二等奖、山东一等奖,并在全国大赛网络投票中获得第1名。

  强化教育,在营造氛围上下功夫

  充分发挥地域和资源优势,积极搭建学习教育平台,通过耳熏目染和言传身教,让“大挎包”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一是通过组织全员观看行总部拍摄的微电影《初心》和纪录片《李金玉和他的“大挎包”精神》、参观行总部设立的李金玉“大挎包”精神传承教育基地、阅读省联社筹编的《“大挎包”里的故事》,使全体员工进一步体会了以李金玉为代表的老一辈农信人的家国情怀和干事创业的责任担当,深刻感悟了“大挎包”精神的实质和内涵。二是举办“大挎包”精神报告会,围绕“为什么要学习李金玉”“学习李金玉什么”“如何学”三个方面问题,邀请退休老员工和相关同志向青年员工讲授李金玉的事迹和信用社的创业史、奋斗史、发展史,进行优良传统教育,通过忆过去、看现在、思未来,使当代青年员工不忘初心使命,奋力砥砺前行,增强他们的敬业爱岗、无私奉献和积极进取意识。三是开展“走‘大挎包’精神体验路”活动。通过分期分批组织各条线人员走“大挎包”精神体验路,使他们深切体会李金玉走村串户、吃苦耐劳的敬业和服务精神,增强了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动力。

  注重实践,在为民服务上出实招

  深入践行“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将传承弘扬“大挎包”精神与为群众办实事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拓展服务渠道,提升服务效率,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一是畅通申贷渠道。深入开展便捷获贷活动,用好信贷服务热线,对符合条件的客户,第一时间上门服务;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客户群、信贷客户系统等功能,全时段响应客户信贷业务需求,加快业务办理进度。二是下沉金融服务。在各乡镇建设社区金融综合服务点414处,平均每个乡镇19处;各网点成立“大挎包”党员先锋队、“大挎包”金融服务队77个,在全辖612个村全面落实客户经理驻村办公制度,发扬“三勤四上门”的优良传统,开展金融夜校、整村授信、无感授信等活动580余次,积极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样板村”和普惠金融全覆盖建设,全力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三是推广线上办贷。全面推广“信e快贷”办贷模式,对具备条件的客户,全程实现“自助办贷、秒批秒贷”;持续优化“信e贷”办贷模式,通过开展线下集中授信、线上大数据交互验证等方式,全程实现“自助申请、线上审批,当日申请、当日放贷”。今年以来,已累计线上办贷5201笔,占全部新增贷款笔数的32.79 %。四是用好国家政策。抢抓国家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机遇,充分发挥财政金融政策融合作用,积极申请对接国家支农支小再贷款政策,为客户提供优惠利率贷款;利用国家购买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政策,帮助更多普惠小微企业获得低利率信用贷款支持;对接政府相关部门和有关企业,加快推广“鲁担惠农贷”“创业贴息贷”等12款贴息和风险补偿政策性产品,降低客户实际承担利率水平。通过以上举措共为客户节省利息支出4000余万元。五是创新信贷产品。继全国首推“新型职业农民贷”“思乡卡”“思乡贷”等金融产品后,在全省率先推出“宅急贷”(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贷,激活了农村“三块地”融资功能,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更实惠、更便利。至3月末,已累计创新金融产品60余个,金融创新贡献度逐年提升。(戴鑫 王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