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农商银行各项贷款超2万亿元 各项存款超3万亿元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学习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
大力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

金融扶贫讲长效 锚点“授人以渔”后劲足
 【字体: 】 2020年11月18日 点击:0
                 山东省东明县是“黄河入鲁第一县”,也是山东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该县农商银行围绕深度贫困地区和黄河滩区“两个重点”,坚决扛起脱贫攻坚责任,通过聚焦产业扶贫“授人以渔”,助力滩区农民“安居乐业”,在构建银行、政府、市场协同推进的金融扶贫长效机制上进行了积极探索。

  小产业带动扶贫大工程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想让贫困户真正脱贫,就必须给他们自力更生的机会。”东明农商银行董事长翟忠庆说,“根据国家相关扶贫政策,我们把信贷支持经营主体与扶贫攻坚相结合,为企业提供贷款,再由企业帮助贫困户脱贫。”

  武胜桥镇西甜瓜种植合作社的瓜果每亩产值约1.3万元,产品主要销往上海家乐福超市以及部分电商平台。瓜棚主人刘平良介绍,“我从2007年成立合作社开始经营大棚种植,目前已建设大棚39个,占地210余亩。近两年规模发展较快,离不开农商银行扶贫贷款的支持,我还带动了周边贫困户脱贫。”

  2016年,在对刘平良进行考察后,东明农商银行对其发放100万元扶贫贷款,由政府全额贴息。拿到扶贫贷款后,刘平良全面参与当地的扶贫工作,吸纳无法外出的留守妇女与老人到合作社务工。目前,合作社长期稳定务工人员有100余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6人,已全部实现脱贫。

  创业青年刘文杰的蘑菇棚,在长兴集乡可谓是家喻户晓。据东明农商银行工作人员介绍,近两年,刘文杰带动了方圆十里内的农户种植蘑菇大棚,很多贫困户也是靠种蘑菇实现了脱贫。

  “我们重点发挥了信贷资金‘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先后向刘文杰及周边投入了272万元资金,支持建设了85个食用菌大棚。”长兴支行的工作人员介绍。

  “红马甲”成滩区迁建风景线

  “赶上一次大洪水,房屋啥的全都冲没了,每隔十年八年就有一次,日子根本没法过。”东明县焦园乡武装部长郑强胜说。

  山东全面启动黄河滩区迁建工程后,焦园乡也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划,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小村庄变大村台”成了焦园乡迁建工程的重点。该乡按规划建设10个大村台,让村民们就近迁入定居,每个村台的高度要比近30年来黄河的最高水位还要高出至少1米。

  在焦园乡首个开工建设的8号村台,大部分楼房已经初具雏形。尽管各级政府为黄河滩区迁建拨付了大笔资金,但大村台在建设过程中仍然需要市场化筹资。为确保支援黄河滩区脱贫迁建有序开展,东明农商银行制订了一系列滩建金融服务方案。

  2019年盛夏,为集中给滩区村民做好贷款服务,东明农商银行近200名工作人员主动报名参加支援黄河滩区迁建活动,形成16个“支持滩区迁建行动先锋队”,每个先锋队以“两个遮阳棚、两张便携式桌子、10把凳子、一台移动智慧柜员机、5至6名工作人员”的标准配备,深入33个村庄、16个金融服务点,全力为滩区居民搬迁脱贫做好金融服务工作。这些身着“红马甲”的农商银行员工们,在黄河滩区形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针对部分购房群众资金困难的情况,我们专门推出了滩区迁建贷款,只要你能拿出购房款项的30%,剩下的70%我们马上就能放款。”东明农商银行焦园支行行长杜刚臣介绍,该贷款产品纯信用、无担保、无抵押、利率低,受到政府和群众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