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8000多亿元贷款保障我省农业发展 |
【字体: 小 中 大】 2021年04月01日 点击:次 |
2020年,我省农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万亿元,也成为全国首个农业总产值过万亿元的省份。 农业总产值过万亿的背后,也凝聚着全省农商银行的辛勤付出和金融服务。作为全省营业网点和从业人员最多、服务范围最广、资金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多功能地方金融机构,全省农商银行为“三农”和实体经济发展注入了金融活水,截至2020年末,涉农贷款余额8069亿元,较年初增加641亿元,涉农贷款余额、增加额居全省银行业首位。 加大“三农”信贷供给, 做为民服务的“孺子牛” 聊城市茌平区贾寨镇耿店村,凭着种植大棚蔬菜,人均年纯收入从不足3000元增长到4.5万元,被誉为“鲁西小寿光”。 村民任传华已有高标准大棚21个,但回忆起发展过程,他感慨万分。由于缺少资金支持,他曾空有一身技术无法施展。正作难时,茌平农商银行客户经理上门走访解了他的难题,对其授信40万元,手续简便、信贷审批快,任传华及时新建了大棚,事业越来越红火。 最令人欣喜的是“棚二代”也享受到了优质金融服务。“现在国家政策好,家乡条件好了,我们年轻人愿意回来,关键不用为钱发愁,回乡创业吃上‘定心丸’。”“棚二代”曹有忠靠茌平农商银行专门定制的“职业农民贷”解了燃眉之急,仅用一天时间,就办妥了承包大棚急需30万元的贷款手续。目前,茌平农商银行已为该村150户种植户授信138户,授信金额1600万元。 近年来,省农信联社指导全省农商银行坚守主责主业,为服务“三农”提供坚强保障,2020年累计投放涉农贷款5112.4亿元,较上年多投放1020.8亿元。 创新产品服务模式, 做创新发展的“拓荒牛” 在蔬菜之乡寿光,红瓦映衬蓝天,冬暖式蔬菜大棚在乡村随处可见。农户王师傅的黄瓜基地喜迎丰收。 “受疫情影响,我的蔬菜大棚长时间搁置,出现一定程度的破损。多亏了寿光农商银行推出线上产品‘菜乡e贷’,操作非常方便,我准备再贷一笔扩建大棚。”王师傅告诉记者。 寿光农商银行创新推出的纯线上信贷产品“菜乡e贷”,通过分析农户产销服务平台交易情况,支持农户线上申请授信,开通手机银行就可自助办理贷款,打通农户融资快速通道。 近年来,省农信联社指导全省农商银行丰富信贷产品体系,服务“三农”、小微企业、城乡居民家庭信贷产品总数达68个,其中,与省委组织部合作,创新“强村贷”“富民兴村贷”等产品,支持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与省农担公司合作,创新“农耕贷”产品,重点支持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群发展。该行还积极研发上线智慧营销系统,实现客户精准画像、精准营销,对信用记录良好、无不良嗜好的客户推广“无感授信”服务,提升贷款营销广度、深度和精度。 增强资源供给力度, 做艰苦奋斗的“老黄牛” 2020年,潍坊坊子区的洼里村入选了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也荣获农业农村部评定的“2020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称号。洼里村从“落后村”到“明星村”的发展壮大之路,离不开潍坊农商银行的强力支持。 洼里村党支部书记刘向东提道:“从合作社成立之初,我们就从农商银行贷款,他们第一时间上门服务,对我们的帮助可以说是‘润物细无声’。” 在合作社的蔬菜配送区,潍坊农商银行的红马甲志愿服务队正忙着跟村民一起给蔬菜过秤、装箱。洼里村6亩的新式玻璃温室大棚里,整齐地摆放着60多个箱体“种植床”,突破了种植上的地域、空间限制,这些菜一年能种植16茬,1亩地产值100多万元。 近年来,全省农商银行扛牢脱贫攻坚政治责任,持续加大扶贫信贷投入,累计发放扶贫贷款231.3亿元,累计向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发放贷款1.7万户23.5亿元。 该行还积极引导开展电商扶贫,在线上电商平台智e购商城设立“精准扶贫”和“第一书记”专题板块,为贫困农户搭建“线上销售点”。疫情期间,该行依托智e购商城,组织开展生鲜配送、农资下乡营销活动58场,惠及2万余户家庭,累计交易额2489.75万元,销售滞销农产品6.93万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