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南农商银行:三面锦旗映初心 |
【字体: 小 中 大】 2025年08月07日 点击:0次 |
莒南大地上,农商银行的服务始终带着温度。近日,三面锦旗接踵而至,每一面都诉说着一段暖心故事,见证着这家“百姓银行”用实际行动书写的责任与担当。 急客所急解烦忧 热情服务显担当 近日,青岛定居的葛先生与葛女士匆匆走进莒南农商银行网点,只为办理父亲名下的遗产继承业务。柜员仔细核查材料时,发现关键证明缺失。 工作人员没有简单说“不行”,而是立刻详解所需材料清单与办理渠道。得知客户当日需返青岛,怕耽误行程,他们不仅手绘地图标注相关机构地址,还逐条核对联系电话,连“哪个窗口人少”的细节都贴心提醒。 16时54分,客户带着补全的材料赶回,此时距营业终了仅剩半小时。运营副行长见状,当即启动“绿色通道”,柜员们默契配合,审核、录入、复核……18时12分,最后一笔业务确认完成,窗外已是暮色沉沉。“本以为要跑第二趟,没想到你们加班都给办了!”葛女士的声音里满是激动。 月末,一面绣着“银行楷模敬业服务真情相助温暖人心”的锦旗悄然送到网点。这面跨越百公里的锦旗,映照着农商银行人“不让客户多跑一趟”的承诺,更藏着“把客户的事当自己的事”的赤诚。 破困解难助企行 千枚残币见真章 “这些‘沉睡’十年的钱,终于活了!”运输公司负责人看着账户里的数字,难掩激动。这家企业的十几包硬币、三大箱残损币,曾是“烫手山芋”——硬币镀层脱落、锈蚀变形,纸币碳化发霉、鼠咬虫蛀,清点难度极大。 面对企业申请,莒南农商银行当即表态:“这不仅是业务,更是责任!”半小时内,该行组织财务会计部、公司业务部与网点成立专项小组,并临时开设“零币兑换专窗”。 次日清晨,当员工们看到那些粘连成块的纸币、混杂着游戏币的硬币时,没有一人退缩。一队人蹲在地上,用镊子将硬币一枚枚分开,对着光辨认面额;另一队人用尺子丈量纸币残损度,给“全额”“半额”的纸币分别盖章,再用胶棒小心粘补。三天里,营业厅里总有此起彼伏的“哗啦”声,那是硬币碰撞的脆响,更是助企纾困的心声。 最终,13718枚可兑换硬币整齐成卷,数千张残损币完成分类兑换。很快,企业将“审计纾困解企忧务实高效办实事农商兴业真作为贴心服务暖企心”的锦旗送到网点。这面锦旗,不仅是对三天辛劳的肯定,更是对农商银行“敢接硬活、能办难事”的褒奖。 上门服务传温情 方寸之间有大爱 荣军养老院的窗台上,一束向日葵迎着阳光绽放。朱大爷躺在床上,看到两位农商银行员工的出现,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这位年事已高、行动不便的老人,因社保卡未激活,医保报销、福利领取都成了难题,儿子急得四处求助。 莒南农商银行营业部接到求助电话时,立即答复道:“老人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营业部当即安排两位经验丰富的员工上门。他们带着移动设备驱车前往养老院,进门先轻声问候,扶老人坐稳,再慢慢讲解业务流程。 他们一边操作设备采集信息,一边听老人讲过去的故事,“大爷您这勋章真亮”“按时吃药比啥都强”的家常话,让业务办理变成了暖心探望。半小时后,手续办妥,朱大爷攥着崭新的社保卡,连说“多亏了你们”。 不久后,一面写有“温情服务暖夕阳上门解忧胜亲人”的锦旗送到了营业部。运营副行长接过锦旗时说:“这不是结束,是开始。对老人、残疾人这些特殊群体,我们的上门服务永远‘不打烊’。” 三面锦旗,承载着三段不同的故事,却同样凝聚着客户的信任与感激。莒南农商银行用一次次贴心服务,诠释着“有温度银行”的真谛,在守护民生、助力发展的道路上,继续书写着属于“百姓银行”的责任与担当。(张凤凤 李存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