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学习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
大力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

弘扬“大挎包”精神系列报道(78)| 农商银行“老常” 常志强
 【字体: 】 2022年03月14日 点击:

  常志强,男,汉族,中共党员,1972年8月出生,1998年7月入党,山东荣成人,1989年参加信用社工作,先后在虎山支行、靖海支行、人和支行从事客户经理,现为荣成农商银行靖海支行客户经理。

  从事信贷工作近30年,他用实际行动践行“对党忠诚、服务群众、勤俭敬业、公私分明”的农信“大挎包精神”,用他自己的话说“我们这个工作会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做事要对得起单位,对得起良心,更要对得起这份工资”。他先管理贷款200户、1.95亿元,曾获得优秀共产党员、A级优秀客户经理、山东农信金纽带奖、威海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农商银行“老常”

  --记荣成农商银行靖海支行客户经理  常志强

  常志强,男,1972年8月出生,1989年4月入职农信系统,199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为荣成农商银行靖海支行客户经理。作为一名平凡普通的客户经理,他始终坚守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传承“大挎包”精神、更好服务“三农”作为最高追求,从业30余年来,一直秉承为农商行事业奉献青春热血、为群众致富当好金融管家的服务宗旨,用一颗真心和实际行动赢得了客户信任,为擦亮“服务三农、服务小微企业、服务社区家庭”区域金融主力军的金字招牌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很多客户慕名而来,点名要“老常”办理金融业务,高峰时期,他直接服务客户260多名,营销管理贷款2.9亿元,目前,直接服务客户200余名,管理责任贷款近2亿元,作为全行为数不多且连续多年综合评比为A级的客户经理,许多同事开玩笑说:老常一个人管理的贷款能顶多个支行。由于思想作风过硬,工作能力突出,事业心强、贡献度大,连续多年被总行评为“优秀客户经理”,被省联社授予“诚实守信”道德模范,被威海市人民政府评为“劳动模范”。

  一诺千金的老常

  多年来,不论做人做事,老常始终不忘全心全意服务群众的宗旨,把客户的事当自己的事,在合法合规前提下答应客户的事一定要办到。在曾经工作过的人和支行、靖海支行,无论是身家千万的老板还是海滩边养殖户,提起老常都直竖大拇指,“说话算话”是对其人品和工作能力的一致评价。2012年超强台风“布拉万”经过荣成市东部和南部海面,海上养殖业受损严重。老常管理的海水养殖贷款53户,其中受台风影响客户达22户,受损金额超1000万元。在得知消息后,老常和同事们第一时间联系受损客户,冒着狂风暴雨深入到受灾养殖户中帮助抢救物资,尽可能挽回损失,风雨中农商行员工的身影更加坚定了客户恢复生产的信心。为了与他们共克时艰,在调查了解核实受灾情况后,老常第一时间通过支行如实将客户受灾情况向总行汇报,建议对受灾客户进行适当利率优惠,尽可能帮助受损客户减轻利息负担、恢复生产、重振信心,真正做到了想客户之所想、急客户之所急。受灾客户在接到利率调整通知书后,激动万分,纷纷对荣成农商行以及像老常一样心系百姓冷暖的客户经理们点赞。此事在当地群众中广为流传,农商行老常有情有义、一诺千金的名声不胫而走,正因为他始终把客户的利益与农商行的利益融为一体,很多新客户慕名而来,点名要找老常办理贷款,直到今天,他发放的海水养殖(藻类)贷款没有一笔逾期。

  一心为民的老常

  三十几年如一日,老常经常是一到单位就投入工作,不知不觉就忙到下班,加班加点更是常有的事,其妻子也是农商行的职工,所在科室加班加点更是常态,两个人都忙得顾不上家。有时儿子不理解,说你们都是干的什么,整天见不着人,银行那么忙,将来我可不干这行。但是父母的言传身教还是在孩子心里埋下了种子,到头来他还是进了银行。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付出总有回报,多年的勤奋努力和认真工作,让农商行老常在当地树立了很高的威望,不仅在业务上积累了丰厚的实战经验,对于服务辖区真正做到了人熟、地熟、情况熟,更是用实际行动践行和传承了农商行“大挎包”精神。因为能够接触到各行各业的人,本身又善于钻研,不管是宏观层面的国家经济方针政策,还是具体的海水养殖、渔船捕捞、冷藏加工等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作为局外人的老常和同事们反而比客户更了解他们经营的行当,很多客户在遇到难以决断的问题时,总是习惯于打电话听听老常的意见。每次走访客户,客户都高兴的不得了,事无巨细的把经营情况跟老常说道说道,让老常给看看下一步怎么做更好。谈及曾经服务的客户,老常对其中一位印象格外深刻,2007年该客户经营出现了困难,贷款资金存在较大风险,周围同事纷纷建议立即诉讼查封资产,第一时间保全查封客户资产确实可以最大化减少贷款损失,但是一诉了之却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下下策,基于跟客户打过多年交道,老常主动上门跟客户交心,帮着客户想出路,最后帮着客户找了一个买家把养殖场盘活了,既保住了贷款,又让客户不至于一蹶不振,后来又找朋友带他转行。这名客户在农商行的帮助下东山再起,生意做得越来越大,很多银行主动来找他谈合作,这位客户始终不为所动,并且明确表态:“存款、贷款、结算等一切金融业务我只认农商行的老常。”

  公事公办的老常

  作为一名基层客户经理,会经受各种“糖衣炮弹”的攻击,如果理想信念不够坚定、底线红线藩篱不够牢固,都是会出大问题的。作为一个有着30余年信贷岗位历练的客户经理,老常深知单位赋予的贷款调查权不是自己谋私利的手段,而是要实现帮助百姓致富和为单位创造效益的双赢利器。这些年,老常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用实际行动践行和诠释着老一辈农信人的“大挎包”精神,积极发挥传帮带模范作用,教过带过不少年轻客户经理,有时候年轻同志会问为什么客户请客要推辞掉,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短,咱单位伙食挺好的,偶尔想改善的话我请客咱自己去。用老常自己的话说,我们这个工作会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和陷阱,做事要对得起这份工资,对得起单位,更要对得起良心。有一次,石岛有一个客户托朋友商议贷款,通过了解得知该客户自有资金占比只有15%,不符合贷款条件,老常没给“面子”婉转推辞了,后来这人以为老常是要好处,就和他朋友设了一个转账的圈套。一年半以后此人由于和他人合伙经营渔船欠债倒闭,不成想这人怀恨在心,一直记恨当时没给他贷款,在社会上散布谣言说老常借钱不还,还带领多名妇女来单位谩骂闹事,第一次老常和行长好言相劝,让其不要无理取闹,第二次其带着人来闹事,又说老常收了好处不办事,出于无奈只得报警,他们自知理亏无趣的走了,后来还写匿名信举报。老常行得正、做得直,没做亏心事,也绝不能吃哑巴亏,历时2个月将证据掌握,搬出铁的事实,把事情来龙去脉坦坦荡荡一一向组织讲清,总行纪委也积极为其澄清不实举报、撑腰鼓劲。

  不但是对外人,对自己的亲人,老常也是公事公办。“不合规矩就是亲戚也不能贷”,老常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2014年初,有位从事鱼粉加工的亲戚欲扩大规模找到他想贷款,由于白天繁忙脱不开身,老常下班后跟同事一块去实地察看亲戚家的鱼粉加工厂,经过实地考察,综合考虑到现在的环保政策导向,老常苦口婆心跟亲戚讲小鱼粉企业是夕阳产业不能做,但亲戚只看到眼前鱼粉涨价,坚决要老常为其贷款,甚至说“你权限内贷个百八十万的又不费事,再说了贷款没还上的也有不是吗”,结果不欢而散。后来,政府环保整治力度不断加大,包括其亲戚在内的很多小鱼粉企业被关闭。

  扶危济困的老常

  家住人和镇驻地的李大姐,丈夫身患重病,多年来一直靠打针吃药维持,全家唯一的收入来源便是一个小杂品店,只够维持生活。由于丈夫病情加重,增加了药费负担,致使店里的资金周转不开。就在李大姐为流动资金发愁之际,老常走访小区通过居委会得知了她的境况,主动前往她家中详细了解情况,在经过考察斟酌后决定为她办理“扶贫贷”,仅两天贷款便顺利发放,还按照扶贫政策给予了利率优惠。李大姐从来没想过办贷款还能这么省事高效,直夸农商行的服务好。原来老常收集好相关贷款资料的当晚便加班加点为她办理了贷款手续,第二天更是一直催办,搞的同事领导都以为他们有什么亲属关系,殊不知老常就是为了能早一点把贷款给她发放到手,早点帮李大姐一家走出困境。十多年来,这样的善心善举不胜枚举,资助过的困难学生更是不知多少,老常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新时代呼唤且需要新思想引领。“大挎包”精神是老一辈农商人靠一辆大金鹿、一只大挎包,走千山万水,访千家万户,道千言万语,尝千辛万苦,最终传承下来的宝贵财富,更是一代代农信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无数汗水铸就的金字招牌,更是农商银行事业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经济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但“对党忠诚、服务群众、勤俭敬业、公私分明”的“大挎包”精神不能变更不能丢!正是许许多多像老常一样的农商人接过“挎包”背在肩上,用一颗服务“三农”、根植农村的真心,继续耕耘在广袤的“三农”天地间,用行动延续、践行对农信事业的热爱与执着,“大挎包”精神才得以星火燎原,农商事业才能够蒸蒸日上。(赵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