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大挎包”精神系列报道(74)| 胸怀赤诚之心 服务“三农”百姓 袁春梅 |
【字体: 小 中 大】 2022年02月17日 点击:次 |
袁春梅,女,汉族,1972年6月出生,山东成武人,2008年开始担任客户经理,13年来,累计发放贷款达1.7亿元。目前管理贷款310户、余额2750万元,无一笔不良和欠息,存款余额1780万元。她数十年如一日,扎根基层,做到“腿勤、嘴勤、手勤”,不论是拉存款,还是放贷款,对待客户像对待自己的亲人,都从客户的利益出发,能为客户节约的就节约,能提高效率的就提高效率,和她打过交道的客户都信任她。她连续多年业务指标在支行排名第一,因业绩突出,多次荣获市、县级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胸怀赤诚之心 服务"三农"百姓 --记成武农商银行伯乐支行客户经理 袁春梅 信贷工作就是一份良心活 现年46岁的袁春梅,1994年参加工作,2008年起从事信贷岗位工作,现任成武农商银行伯乐支行客户经理。经历过多重角色的轮换转变,也见证了农信社到农商行的改革发展,如今已接近职业生涯的尾声,无论角色如何转变,不变的是对农商事业的一颗赤诚之心。 从事信贷工作以来,袁春梅同志胸怀一片赤诚之心,热情服务群众,目前发放贷款239户、余额1847万元。在信贷管理过程中,她严格按信贷制度办贷,近五年来她发放的贷款无一笔形成不良。由于表现优秀,她先后荣获市级先进工作者、县级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用平凡的行动诠释了“巾帼不让须眉”的新时代农商女性员工形象。 做信贷工作就是做的一份良心活,要想得到更多的回报,就得有更多艰辛的付出。为了将信贷服务做好,她常常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放弃与家里人的团圆,主动上门服务客户。工作中,袁春梅以整村授信、“四张清单”对接营销为切入点,进村入户,做好客户对接、信息采集和授信工作,无论严寒酷暑,认真做好辖内44个村的“整村授信”组织发动工作。在农商行做信贷工作,关键是要深入基层,与群众打成一片。做信贷工作不仅要能干,还得要会干,如在为伯乐集村做整村授信时,袁春梅专门挑选了农村大集的时间,这天伯乐集镇全镇乃至周边乡村村民到来赶集,人流量和现金流量很大。“越热闹越有利于金融产品宣传和信息采集”,“趁着人多宣传整村授信,不仅能采集到更多客户信息,还能借机大力宣传农商行的产品,比如说党员先锋模范贷、创业贷、建房贷、农机贷等。只有让老百姓真正弄懂了农商行产品的特色与用途,才会到我们农商行申请业务。”她在村委大院门口设立服务点,悬挂“推进整村授信 助力乡村振兴”宣传条幅,向现场的农民简明扼要地讲解整村授信政策,挨个登记村民的信息。一上午时间,就采集了80多名农户的资料信息,其中32户填写了贷款申请。 只要需要资金,农商行就来帮忙 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袁春梅凭借“腿勤、嘴勤、手勤”六字口诀,进村入户,将信贷资金送到群众手中。袁春梅服务辖内11个行政村、19个自然村,万余名群众。如何走遍这么多村庄、访遍这么多群众呢?袁春梅说,自己除了做贷款录入手续外,只要一有时间就往村里跑,做存量贷款后续检查的同时,又不耽误与群众沟通交流,宣传农商行产品服务。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袁春梅一个月最少有10天的时间是在村里。为了将群众的需求摸清摸透,她在一个村里至少待上3-5天。农忙的时候,她就早早地来到田里,一边帮村民干农活,一边拉家常。用她的话说就是,农民都很实在,慢慢地把话说到他们的心坎里,就能和他们做朋友。 伯乐集镇刘楼村的庞金矿,就是袁春梅的一位“老朋友”。今年刚三十出头的庞金矿,黝黑的皮肤,健壮的身躯,透着年轻人特有的青春气息。别看他年轻,他的金针菇种植产业就像他满是活力的精神头一样朝气蓬勃、蒸蒸日上,做得可不小:4个高温蔬菜大棚、占地40余亩。说到自己返乡创业的底气,庞金矿却把功劳全都投给了农商行的袁经理。 小庞高中毕业后,就外出在工地给别人开工程车,一开就是好几年。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才能回家和家人团聚。就是这短暂的团聚时间,让他和袁春梅熟悉了起来,对农商行也熟悉了起来。现在庞金矿还想起来当初袁春梅说的一句话,只要需要资金,农商行就来帮忙。 后来结婚成了家,有了孩子,生活压力大了,在外打工不能照顾家里,庞金矿萌发了回乡创业的念头。做什么好呢?听他同学讲,种植金针菇不错,可以加工成罐头,销路不用发愁。说干就干,他去外地考察了一圈,还请来了技术师傅。农村土地有的是,可是建大棚、进原料需要一部分资金,这下让他发了愁。庞金矿首先想到的是农商行,于是他找到了袁春梅。经过长时间的了解,袁春梅知道庞金矿的为人,在邻居中也口碑不错,是个有闯劲的年轻人。于是二话没说,按照流程,就为他办理了6万元的贷款。有了这笔资金,庞金矿开始了自己的金针菇种植事业。从2015年最初创业的1个大棚发展到4个大棚,他还和4个同村好友,成立了兄弟联盟金针菇种植合作社,实行规模化经营,产品销往济宁金乡、徐州等地。 像这样的例子,在袁春梅的服务辖区,还有很多很多… 农村工作还离不开村“两委”的支持与配合,为了扩大信贷宣传,将更多的信贷产品推向群众,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袁春梅积极与辖内村“两委”人员对接。刚开始对接时,有时很顺利,但常常也会碰壁,她从不轻言放弃,不管风霜雪雨,白天黑夜,都全力以赴,正是这种“善作善成、善始善终”的敬业精神,一次又一次地打动着客户。营销工作中,一旦有了突破口,袁春梅就挨个登记村民的职业、联系方式、家庭收入、服务评价等详细情况。辖区内庞楼村村主任庞恩强说,这几年多亏了农商行,春梅他们服务特别好,使我们村有了自己的特色产业,年轻人往外走的少了。既是该村会计,又是种粮大户的庞宗富说到农商行的服务也是赞不绝口。 2003年前后做收羊毛生意的庞恩强就和农商行打交道,缺少资金的时候就申请借款,刚开始是5000元,后来还了又贷,贷了又还,积累下了极好的信用度,贷款额度也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如今在农商行的支持下,他承包了近200亩土地,种植小麦玉米等。今年粮食市场行情好于往年,庞恩强又赚了一笔。“我们村记得农商行的好,外出打工的人带回来的钱,都存在了农商行,每年少说也有几百万。”庞恩强说。 贷款比自己的钱还要金贵 正是靠慢功夫、笨功夫,农商行与当地群众建立了深厚的“鱼水情”。2021年袁春梅个人新发放贷款32户,贷款余额增加了240万元,总额达到2034万元,拓展客户数在全行客户经理中名列前茅。贷款余额2000多万,而近五年无一笔形成不良。当有人问到袁春梅有什么秘诀时,袁春梅朴实的说,哪有什么秘诀,就是心中始终有一个念头,那就是贷款比自己的钱还要金贵,还要倍加爱惜。做客户营销时,利用村微信群等渠道宣传农商行产品和服务优势,与群众打成一片。接到客户借款申请后做上门调查,老客户不费那么大力气,新客户就要下大功夫多方了解,与申请人对象私下交流,向申请人邻居侧面打听。总之一句话,高质量的贷前调查是确保贷款质量的重要关口。贷后检查也很重要,能帮助我们及时发现风险,防止资金损失。 说起对袁春梅的印象,伯乐支行行长琚磊说,她最让人最佩服的一点就是制度坚持的好,无论贷款申请数额大小,无论是新客户还是老客户,都坚持双人上门调查。流程相对繁琐,但是很扎实。 将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肯定很少有时间陪伴家人。说到这里,袁春梅说,自己的儿子,刚6岁,正在上幼儿园。因为特殊的工作性质,周六、周日的休息时间都不能保证,更别说工作日了,所以很少接送儿子上学。有次,我有事请假在家,就主动去接儿子放学,因为到幼儿园去的少,老师不认识,反复询问儿子,这是谁?并给我对象打电话核实后才让接走。说到这里,袁春梅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心中满是愧疚。 袁春梅是农商银行众多优秀客户经理中的一名代表。舍小家,顾大家,也正是有那么多想袁春梅一样的普通客户经理辛勤、努力地工作,才铸就了农商银行今日的辉煌。(袁明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