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大挎包”精神系列报道(67)| 干在实处 笃行致远 马淑梅 |
【字体: 小 中 大】 2022年01月21日 点击:次 |
马淑梅,女,汉族,中共党员,1964年11月出生,山东胶州人,1986年参加信用社工作,历任青岛市联社科技部负责人、业务发展部总经理、青岛城阳农村合作银行董事长、青岛农商银行城阳支行行长、青岛农商银行崂山支行行长、青岛农商银行蓝海财富管理学院院长,现已退休。实干笃行、锐意进取,她用创新思维、专业素养带领团队在科技攻坚和市场拓展两个领域为农商行发展开辟了新路;真诚服务、效率至上,她始终秉承“与客户交朋友”理念,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渡过难关,赢得客户万千称赞。曾荣获青岛市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青岛农商银行十大突出贡献人物等称号。 干在实处 笃行致远 --记原青岛农商银行崂山支行行长 马淑梅 背起大挎包全情投入、倾心付出,一路干在实处、走在前列,这是农信社一路走来的“传家之宝”,更是马淑梅作为取得一项又一项成绩的“奋斗之魂”。 从青岛地区农村金融机构“行社脱钩”、联社组建、合行成立、农商行改制再到A股上市等,马淑梅成为了农商行每一步关键发展跨越的“亲历者”和“见证者”。无论如何改制、如何发展,她始终将“大挎包”精神作为履职尽责、服务客户的遵循,尤其是在成为崂山管辖行负责人之后,更是秉承着“大挎包”精神奋勇向前,在笃行致远中为事业发展融合精神力量。 肯实干: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头,我的任务是解决难题 城阳合行的蒋连传至今记得,2006年12月到2012年7月,马淑梅的座车在不到6年的时间里,开了46万公里。“全跑在了见客户和去网点上。” 那时,城阳合行正处于体制转型的关键时期,内部历史遗留问题多,外部20多家商业银行强敌环伺。内外交困之际,马淑梅赴任城阳合行董事长。 面对复杂局面,马淑梅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跑遍了全辖47处网点,走访100多家重点客户,摸清了辖区经济的特点,找准了城阳合行发展的“症结”。而后,她大刀阔斧地实施人事制度改革、发展模式转型、绩效考核变革和内控管理提升“四大工程”,迅速扭转了不利局面。2006年7月至2012年7月,城阳合行各项存款翻了三番,由41.2亿元增长至128.8亿元,连续五年被市联社评为“先进单位”,连续四年综合考核排名第一,连续六年获评“支持城阳发展突出贡献单位”和“纳税突出贡献企业”。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马淑梅说,“信息对称才能决策正确,决策正确就能赢得支持,大家支持就是执行力!” 如今,马淑梅依然保持每周对接一批重点客户、每季度把全辖网点转一遍的习惯。创新园网点的副行长王炳娜感到,“马行长就是咱管辖行的大管家,哪个网点的问题需要协调解决,哪里的厅堂布设有细微调整,她都门儿清。”对此,马淑梅回应说:“我是行长,得让大家经常能看得到我,需要的时候能第一时间找到我。” 不良资产,一度是横在青岛农商行上市路上的绊脚石,也是马淑梅一直在“啃”的硬骨头。 2001年,某社区村办企业从当时的中韩信用社分批贷款1161万元,后因经营不善,企业破产清算。马淑梅到崂山支行任职后,坚持“新官也要理旧账”,重启对这笔贷款的清收。 “一开始,这个事从大家的角度看基本是不可能的。”当时风险管理部的肖飞说,“但马行长一直比较坚持,反复激励大家,只要这个社区还没进行旧村改造,我们的事就肯定能成!” “组织安排的每一个岗位都不是用来看的,我们的职责就是解决难题。”工作例会上,马淑梅这样给大家打气。 统一思想后,明确了法律条线和感情路线“双管齐下”的清收思路。马淑梅多次召开律师协调会,与崂山区政府、相关街道和社区反复沟通,最终达成共识,确定以法律途径来追偿债权。这个方案也得到了街道领导和社区的高度认可。 2017年下半年,得知该社区将开发经济发展用地的信息,马淑梅立即组织咨询顾问团,全程参与社区与开发商关于旧村改造的项目洽谈,顺利促成合作,最终于2018年6月成功收回这笔贷款。 善创新: 做银行不是当医生,医术靠积累,而我们靠创新 金融市场瞬息万变,创新才是最持久的动力。马淑梅认识到这个规律,最早是在青岛联社科技部工作时期。 2000年,在人类与电脑“千年虫”的世纪之战后,青岛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成立,并立即迎来了第一波信息化浪潮:推出第一张环球借记卡、首次开发运行LOTUS版办公自动化系统和信贷管理系统,率先搭建中间业务平台...... 作为联社科技部负责人,马淑梅推动促成了这一切。 带领一帮科班出身的“75后”“80后”搞科技,一度让只有高中学历的马淑梅打过退堂鼓。关键时刻,联社领导发话:“不懂就学,你先干一阵试试。”领导的信任让马淑梅卸下包袱。一番努力之后,她带着同事们后发先至,填补了科技板块的大片空白,为青岛农商行智能化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没办法,鸭子被赶上了架,就只有逼着自己飞起来”,马淑梅至今任然非常感谢那个时期给予自己信任的领导,让她理解了“学习”“努力”的真正内涵;她同样感谢那些一起并肩战斗的同事,帮她插上了起飞的翅膀。 “吃银行这碗饭,不能学医生”,马淑梅说,“医术靠积累,我们靠创新。”2017年、2018年,崂山支行率先推出全行首笔投行业务、首笔供应链融资、首笔银关保业务、首笔无还本续贷等多个创新业务,成为全辖创新成果最多的管辖行。 产品推陈出新,营销理念也在深刻变化。“在之前,我们维护大客户基本上都是从情感的层面出发,与客户吃吃饭,组织客户出去玩玩,而现在需要综合各方面信息,对不同企业的不同需求实现“高级定制”,特别是对企业经营管理提出前瞻性的建议,帮助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少走弯路。在这个层面,唯有专业才能让人信服。”马淑梅说。 为了提升专业度,她通过每周各条线固定例会、轮流授课、案例剖析、轮讲代训等方式抓全员培训,将营销费用向一线倾斜,设立创新业务专项奖励和团队奖励,鼓励员工拓展创新思维,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 专业,源于对市场的敏感。2013年初,马淑梅参加崂山区“两会”时,与某社区党委书记分在同一组。小组讨论中,这位代表谈起社区村办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长远规划。马淑梅感到他有想法、有目标,是真心为群众谋长远,而且社区底子厚实,后期潜力大。会后,她抓住时机雪中送炭,果断提供信贷资金支持,帮助社区企业解了被动融资、股权稀释之困。 这笔资金让企业峰回路转,并在2017年与海尔集团达成长期战略合作协议,还在崂山支行日均存款2.2亿元。 效率,是马淑梅抓市场的又一个拳头。2012年,大埠东社区东盛实业遭遇他行还贷压力,出现3亿元资金缺口。企业找到崂山支行后,马淑梅立即召集营销团队加班加点,仅用4天时间完成放款的全部流程。该社区负责人逢人就夸:“你们都实现不了马行长的效率”。 马淑梅研究市场、研究客户、研究产品的习惯,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整个团队。如今,这种锐意创新的意识,已经渗透到干部员工的骨子里,成为崂山支行开拓市场、争夺客户的关键手段。 能聚力: 让员工快乐工作、幸福生活,让人才人尽其才 工作中,马淑梅是能力出众的职场女性,生活中的她则是温柔贤惠的妻子和母亲。在她看来,工作与家庭不是针锋相对,而是相辅相成。所以,她特别推崇“家和万事兴”,用心打造“家园文化”,让大家都能够快乐工作、幸福生活。 在崂山支行,所有的网点经营环境都经过100%重新装修,员工食堂就餐环境全部改善,还为员工添置了饮水机、衣柜、橱柜等“贴心”设施。逢年过节、员工加班、生病住院,马淑梅都会看望。还利用元旦节、三八节等时机广泛开展联欢会和工会活动,让大家彼此更加了解、更加亲近、更加团结。朝夕相处中,一种以单位为家、以同事为家人的朴素情谊自然生长。无论是工作多年的老员工、还是刚入行的新员工,对外说起崂山支行,都会不约而同地在前面加上“我们”两个字,流露出发自内心的微笑和骄傲。 “一个团队要做出业绩,关键是人的问题。”在马淑梅的“家园文化”格局里,人是最重要的因素。她把员工当成家人,批评起来不留情面,关心员工却很温暖。对年轻员工,她总是鼓励小成就,促成大作为,引导他们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到深水区去搏击风浪。她说:“每个人用对了都是金子,要把个人的个性、能力、特长研究透,顺着挖掘他的潜力,让他在合适的岗位上闪闪发光。” 温艳就是马淑梅发掘的一块“金子”。2012年,马淑梅到任后跟网点的同事谈心,交谈中发现时任会计主管温艳敢想敢讲,后来考察又发现她执行力强,跟客户沟通也很顺畅,比较接地气,于是下决心给她调岗,提拔为二级支行行长。仅两年时间,她所在的王哥庄东台分理处新增储蓄存款1.3亿元,2018年她带领王哥庄支行,顶住激烈竞争,保持了市场份额不下降,存款增长2亿元。 像温艳这样被大胆提拔使用的干部,崂山支行还有不少。对此,马淑梅有更深远的考量。她说“人员流动激发竞争活力,岗位变动促成能力复合,我们就是要通过对员工的综合性培养,推动业务复合型拓展,实现单位综合性发展。 严管厚爱、用人以能,让更多员工安心安业。客户经理顾姝婷说,“崂山支行处处有温暖,年轻人锻炼成长的机会也很多,只要认真付出就可以公平竞争,找到合适的岗位,未来一定有我一席之地。” 对此,马淑梅很欣慰:“带队伍就是带一个家,人家父母把孩子托付给咱,咱就得把每一个孩子带上正道,对得起父母的信任。” 顾大局: 以一隅谋全局,为全局谋一隅,抓落实必须快人一步 2012年9月,青岛农商银行崂山支行挂牌运行,马淑梅成为首任党委书记、支行行长。履新之际,年届五旬的她在笔记本扉页上写下了一句话:“以一隅谋全局,为全局谋一隅”。 一字一句见担当。在马淑梅的世界里,大局为重。 无论在哪个岗位,马淑梅总是自觉将个人放在农商行整体格局下来考量。她对员工讲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在崂山,我们面对的都是高智商、能干事的人,要学着放大格局、放宽眼界,赢得客户信任和对手尊重。” 每到一地,马淑梅都把抓班子作为第一步。她坚信众人拾柴火焰高,只要大家坦诚相待,把问题摆在明处,就能够认识到不足,进而催生凝聚力战斗力。工作中,她也注重以身边人身边事加以引导,促成大家相互搭台补位。在她的带动下,无论是城阳合行还是崂山支行,领导班子都特别讲政治、讲正气、讲团结,工作上分工不分家,遇到困难齐上阵,给员工们立起了一面面“镜子”。 上行下效,不令则行。因为人员短缺,机关员工经常需要加班,但没有人有怨言。同事们都说 “几位行长七八点才下班,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负责支行工作,马淑梅心里随时有本帐,她把总体经营数据、固定资产底数、员工队伍的结构特点、每个网点的服务范围、每个贷款企业情况、每笔不良贷款情况、每笔抵债资产位置,以及班子成员个人信息等都一一装进脑子里,综合性地把握和决策。这也成了她一直坚持的习惯。她常说:“组织把一个单位交给你,就是对你的信任。咱就得把单位看得比家还重要,一草一木都要看好用好管好,这根弦不能松。”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我是农商行土生土长的员工,我真没有什么远大的目标,但组织给了一个平台,我就要努力地工作,才对得起跟着咱工作的同事。”朴实的话语背后,是马淑梅对“大挎包”精神最质朴的阐述。(李琤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