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大挎包”精神系列报道(66)| 传承“大挎包”精神的“心”农金 刘正宝 |
【字体: 小 中 大】 2022年01月21日 点击:次 |
刘正宝,男,汉族,中共党员,1967年5月出生,2004年6月入党,山东诸城人,1985年参加信用社工作,历任业务员、记账员、客户经理,现任诸城农商银行林家村支行客户经理。 本着对工作尽职、对初心坚守、对群众负责的态度,他36年如一日扎根基层,埋头苦干,用“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工作精神,书写出了属于自己的“正宝模式”,并在全行范围内推广学习。32年从事信贷工作,经办贷款11000多笔,额度10多亿元,到期贷款收回率在99%以上,为农商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和资金沉淀作出了积极贡献,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客户经理。 传承“大挎包”精神的“心”农金 从业36年来,刘正宝始终扎根基层、服务一线、默默耕耘,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农商人的责任和担当,他不忘初心、服务贴心、坚守公心的“正宝做法”得到老百姓的一致认可和广泛赞许。 扑下身子,不忘“初心” ——狗见不叫的“刘师傅” “晴时一身汗,雨时一身泥”是刘正宝最真实的工作写照。从事客户经理岗位近30年的刘正宝,对乡里乡亲的方方面面了如指掌,在他看来,跟老百姓打交道就要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话、习惯的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更接地气。因此,近30年来,无论分配到哪个营业网点,他的第一件事就是统计摸清辖区村庄、住户等基本情况,每天坚持上门宣传、精耕细作,利用半年至一年的时间跑遍所有客户,对潜在客户群体通常进行两至三遍的反复上门营销,实现户户到、户户熟,俨然成了辖内13个村庄百姓心中的“老熟人”。 “逢二七是林家村驻地和新建大集,逢三八是东公村、大麻沟集。皂户村有200户主要从事辣椒加工。贤河村和麻姑店子村主要是土豆种植,种植面积分别是500亩和300亩。”被问及辖内58个自然村内的集贸市场和特色产业,刘正宝总能脱口而出、如数家珍,人们都称他“活字典”。每个村什么时节有存款、什么季节需要贷款,哪个商铺还没开通聚合支付等等,他都逐条记在小本子上,隔三差五登门走访,挨家挨户营销贷款。 刘正宝的手机里有30多个微信群,既有“北潘家庄”这样的村庄服务群,也有“永兰诊所健康快乐群”“供电服务大龙湾群”“养猪技术交流群”等,林林总总不下50个,这是他进行金融宣传的重要阵地。每周两到三次,刘正宝都会瞅准一个阅读量较大的时间段,用最简短、最生动的话语向大家推送最新的金融服务政策和产品,因为自己掌握的信息多,每次在群里看到老百姓咨询问题时,刘正宝都积极主动献言献策,帮老乡解决了不少困难,更赢得了大家伙的尊重,老百姓都叫他“大喇叭”“万事通”。 将心比心,服务“贴心” ——有求必应的“刘大哥” 客户任某的丈夫办理了3万元“家庭备用金”贷款用于农资采购,刘正宝在提前电话提醒贷款即将到期时,任某丈夫表示保证按时还本付息,但在到期日只结了利息未还本金,刘正宝赶到任某家询问情况,却得知她丈夫刚刚患病去世,任某表示人已经没了,自己也没能力偿还。刘正宝在同情这个家庭的同时也考虑到如果不归还这笔贷款,无论是对这个家庭的未来还是对农商银行来说,都是百害而无一利。丧事过后,刘正宝就立刻联系任某和她已上大学的女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把对任某丈夫生前的帮助和当前国家信用政策进行认真细致的讲解,任某女儿听后对刘正宝说:“刘叔,你放心吧,我爸爸在的时候,你真心实意的帮助我们这个家,咱不能让好心人寒心,更不会让我爸走了还背上一个不讲信用的名声,我让我妈还上这三万块钱。”次日下午,任某就带着筹借的三万元现金到柜台还清了贷款。刘正宝为此深受感动,将心比心,他对这个家庭给予了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当任某患有疾病的公公需申请办理低保户,因没有身份证无法办理时,刘正宝了解情况后主动开车,帮着忙前忙后跑派出所、跑社区顺利申请低保。任某也为此感激不已:“要是没有刘大哥,我一个人遇到这些事可怎么办,刘大哥真是个大好人!” 坚持原则,秉守“公心” ——油盐不进的“刘石头” 工作三十多年,刘正宝接触了许多客户,发放了无数贷款,但他始终坚持不拿客户一针一线、不吃客户一米一餐,始终坚守合规从业的底线。有一次,刘正宝的一位老乡来找他办贷款,由于存在不良信用记录、自身不符合贷款条件,刘正宝义正辞严地拒绝了他的贷款申请,老乡先是送烟送酒,揣着红包上门“做工作”,最后甚至不惜与他翻脸,可刘正宝就是不为所动,坚持礼金礼品不收,违规业务不办,硬是把老乡“无情”地推出了家门,这名老乡恼羞成怒,大骂他为“刘石头”。每当有客户说“又不是什么大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咱都这么熟了,给通融一下吧。”他总是坚定地说:“我总不能拿农商行的利益换我自己的人情吧!”而当有人因为贷款发放成功而对他进行答谢时,他也总是婉言谢绝。今年初,刘正宝为继续用钱的客户老张按规定办理了政府贴息贷款,在贷款资金到位后,为表示感谢,老张晚上带着礼品来到刘正宝家中,道明来意后刘正宝坚决不给老张开门,直到老张把礼物放回车里并保证再也不“表示”。在许多人看来,刘正宝有些不近人情,不懂人情世故,甚至还会因此而“惹怒”客户,但正是这份不近人情,让他赢得了尊重,收获了口碑,得到了乡里乡亲的充分认可。 “要成为老百姓的好朋友和自家人”“脚下不沾泥、身上没点土,就不是一个真正的农信人”,这是刘正宝一直奉行的座右铭。三十六年如一日,当年最年轻的“小刘”,如今变成了年纪最大的“老刘”,工作地点变了、营销方式变了,但一直不变的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朴素追求,不变的是扎根“三农”、服务“三农”的永恒初心,不变的是服务乡村振兴的责任使命。(冯治鑫 马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