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学习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
大力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

弘扬“大挎包”精神系列报道(21)| 踏实能干的“挎包人” 孔庆雨
 【字体: 】 2021年11月15日 点击:

  纵观山东农信事业的创业史、改革史、发展史,“大挎包”优良传统始终贯穿其中。“大挎包”萌发于以李金玉为代表的老一辈农信人“听党话、为人民”的坚定初心,他们用汗水、心血和生命谱写了“大挎包”优良传统的生动实践,成为“为革命办农村金融的一面红旗”。

  岁月的长河中,一代代农信人学习、践行、弘扬、发展“大挎包”优良传统,充分展现了服务“三农”的责任担当,不忘初心的为民情怀,吃苦耐劳的拼搏精神与爱岗敬业的执着坚守,在经历了时间的洗礼与实践的检验后,最终凝练出“对党忠诚,服务群众,勤俭敬业,公私分明”的精神内核,成为全省农商银行克服困难、战胜险阻、创造辉煌的红色根脉、基因密码和精神食粮。

  筚路蓝缕,逐梦前行。今天,在已经吹响“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铮铮号角中,我们用文字记录这些以忠诚、责任、担当来传承践行“大挎包”优良传统的感人故事,以此鞭策全体山东农信人勇挑重担、主动作为、敢于胜利,以赶考的清醒和坚定书写新时代的答卷,更好地推动全省农商银行持续健康发展,为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孔庆雨(1940—2021),男,汉族,中共党员,1940年6月出生,1975年入党,山东泗水人,1965年参加信用社工作。

  脚踏泥泞,躬身为桥,他用35年的岁月,将金融力量播撒在11869亩土地,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在80年代助力1300余户村民走上致富路。他加强服务,用一只褴褛挎包将点滴存款汇聚,干出了连续五年在全县信用社名列第一的骄人成绩。他廉洁奉公,一尘不染,不辱党员使命,干净做事清白做人,用行动彰显了老一辈农信人的赤子担当。他用一生将枯村点秀,用奉献标注时间的刻度。2021年被省联社授予“践行‘大挎包’精神先进代表”荣誉称号。

  踏实能干的“挎包人”

  孔庆雨自参加信用社工作以来,一直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实干精神。他给人的感觉就是四个字——踏实能干,同事们都说,他踏实的就像那只褪色的大挎包,能干的就像那辆一直在转的二八大杠自行车。凭着这份踏实和能干,他的业绩连续十六年居全县行社业务员之首。

  一心扑在工作上

  在农村金融战线上,孔庆雨已度过了23个春秋,在多年来的实践中,他深深体会到,能否摆正公私关系,是做好工作的关键,要想干好事业,就要一心装着工作。近几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贷款数量不断增长,工作量成倍增加,只有用心、专心、费心,业务才能干好。

  全家七口人,七亩责任田,仅孔庆雨一个劳力,家里生活负担较重。然而他时刻以革命利益为重,一心扑在工作上,很少顾及家中的私事,责任田全部由他体弱的妻子负责耕种收割,农忙时,地里的活忙不过来,妻子就找来亲戚邻居帮忙,也从不耽误他工作的时间。他说:“我知道,在家庭方面,我付出的太少,可是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好工作与家庭的关系,是不会做好本职工作的。”

  工作中,他每天坚持早出晚归,白天跑远,晚上跑近,搞收贷收储。晚上收本村贷款时,他一人忙不过来,就动员全家齐上阵,让孩子按他列出的名单喊贷户,妻子给他们准备干粮,他计息点款。1987年12月份,收贷进入高潮期,在这个节骨眼儿上,他姐夫确诊为食道癌,需开刀治疗,但当时正值贷款回笼的关键时刻,他实在脱不开身,就把自己身上全部的300元钱拿出来交给了姐姐,在圆满完成了收贷任务后,已经几夜没睡个囫囵觉的他连衣服都没换,直接跑去了医院。

  主动热心为民服务

  “储蓄工作是一项群众性的服务工作,涉及到千家万户,只有加强宣传,加强服务,才能促进储蓄工作的发展。”为了更好地搞好储蓄工作,方便群众存取,他常年坚持走村串户搞储蓄,做扎扎实实的“笨”工作。无论走到哪里,都积极用身边真实的案例宣传存款的好处,提高了群众存款的积极性。

  每当听说储户要提款,不论天气好坏、时间早晚,他一定立即登门,亲自将钱送去,这样的服务,让他在群众中树立了很高的信誉。有一年夏天,里仁村农民孔祥清因急事需提钱,就打电话给他,听完后他连饭也顾不上吃,立即往返12里路,将钱送到该储户家中,让孔祥清深受感动。

  平时工作中,孔庆雨坚持勤跑多问,随时注意对本业务片农民的经济状况进行详细调查,做到随时记录、底子清楚、心中有数。他还长年协助乡食品站联系收购生猪,代理发款,既开展了储蓄收贷工作,又方便了群众生活。

  对一些怕露富有钱不愿存的农户,他也都一一记下,然后找准时机上门宣传,耐心和他们解释,为他们单独办理。通过亲戚那里得知,离他家几里的柘沟镇,有位村民在外地做买卖,家里有不少钱,但因怕露富一直不存,他就利用晚上串门,先拉家常谈政策,而后耐心讲明储蓄原则和好处,并保证绝对给予保密。通过三次登门,终于使那位村民消除了顾虑,一次存入三年、五年和八年的定期存款9万元。

  由于他服务热情,存取快捷让人放心,受到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有钱都愿意找他存,他的业绩每年都会有新的突破,连续五年在全县信用社业务员中名列第一。

  全力支持发展农村经济

  为帮助辖内的村庄抓好经济建设,助力村民们增收,孔庆雨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发挥优势,通过提供贷款资金等金融服务,重点支持传统的煤窑业,拿手的暖鸡业和制粉业等各种经济联合体,以及由此而带动的各种家庭副业,当地产业发展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对部分贫困户,他不但从资金上给予支持,而且从思想上给予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起战胜贫困走向致富的信心和决心。首先,他选定业务片区30个贫困户作为重点联系户,逐户建立了信息档案,对每户的基本情况、贷款金额、支持项目、脱贫时间全部进行登记造册。通过一年的持续辅导支持,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当年就有27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孔家村农民老王,家中共4口人,由于他日子贫穷,两口子整天打架闹离婚,没有过日子的心思,责任田种的也不好,丧失了靠劳动致富的信心。得知情况后,他主动上门找老王谈心,鼓励他树立信心,根据他会加工粉条的技能劝说他依靠本领发家致富,经过开导,老王主动贷款2000元,并在孔庆雨的帮助下联合本村另外8个贫困户一起办起了粉条加工厂。同时,他又与本村的淀粉厂积极协商,以优惠价格销售给粉条加工厂淀粉,共同帮助他们尽快脱贫。投产后,仅仅四个月时间,实现收入1.2万元,获纯利润近6000元,9个贫困户于当年随即实现了全部脱贫。

  支持村里的能工巧匠发展加工业,也是孔庆雨助力发展村级经济的一项重要方法。东朱村农民赵风平,全家4口人,仅1个劳力,生活比较困难。赵风平的妻子看到农村妇女爱穿的旧塑布鞋,大部分都是鞋帮穿坏,鞋底好好的,于是想成立旧鞋底上新帮的布鞋加工业。经过考察后,他给赵风平一家办理了4000元贷款,帮他们购买了各种布鞋帮和工具,1987年,他家共加工布鞋4000多双,总收入9000多元,获利润3500元。赵风平的妻子年底被县、乡两级政府评为“红旗手”、“女能人”称号。

  同时,他通过贷款全力支持粮食生产,巩固农业发展的基础。1987年秋天,杨柳乡旱情严重,连续40多天没有下雨,农作物受到严重威胁,乡亲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面对这一特殊情况,他以最快速度发放贷款2万元,帮助有水源的6个村购买了8部喷灌机、2400米水管及部分柴油,浇地近千亩,使受旱的作物及时浇上了水。

  他常说:“乡亲们图个啥,不就图过上好日子嘛,咱们工作有优势,手中有资源,可以帮着乡亲们实现这个愿望,那咱凭啥不好好干!”

  廉洁奉公扬正气

  在工作中,孔庆雨时刻不忘党的教诲,严格按照党的原则办事,以党员标准约束自己,从不利用党和人民给予的权力谋私利,真正做到请客不到、送礼不要,廉洁奉公、一尘不染。他说:“咱们干的工作,说白了,是拿着群众的钱,再去为群众服务,给群众服务不好不行,乱拿群众的钱更不行,咱不能让老百姓戳咱脊梁骨。”

  东朱村农民老殷,想贷款购买50辆拖拉机,怕贷不出来,就在一天晚上偷偷给孔庆雨送去了20斤肉,2条大鸡烟,4瓶好酒和一些糕点。第二天一早,孔庆雨就委托信用社代办站的同志,如数给他退了回去,并告诉他,信用社的员工从来都是按原则办事、为群众办事。后来通过调查,他了解到老殷既有驾驶技术又有自有资金,而且信用观念较好,在村中口碑也不错,于是就主动登门为其放款7000元,助其购买了拖拉机。老殷深受感动,拉着他的手说:“你看我这不是多此一举嘛,弄得真是不得劲,现在我知道了,咱信用社就是给咱乡亲们办实事的!”

  一年夏天的晚上,孔家村农民老孔的爱人给孔庆雨家送了一封信,发信人地址写的是县农行,打开后发现是100元现金,他当即追到老孔家,才知道是老孔从楼德化肥厂联系了一批化肥,钱不够想要贷款,就先给他点好处。听完后,孔庆雨立即郑重地讲了政策和纪律,并表示只要条件符合,自己一定会帮忙想办法,要是条件不够,就是给他座金山他也不收。听完后,老孔感动地说:“我看到现在兴这一套,没想到你这么实诚,一切都怨我。”

  一年里,先后近20人给孔庆雨送过礼,但他从来没收过一分。后来在客户的口口相传中,大家都知道了老孔从来不收礼,信用社不讲这一套,也就再也没人给他送过。

  因为工作努力,成绩突出,孔庆雨多次被评为省、市、县金融红旗手和文明职工,可他从来没有骄傲,总是觉得自己做的还不够。他说:“咱农信人的大挎包,从来装不满,我就想背着这只挎包,踏踏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为改变家乡面貌贡献自己的一切力量。”(李超 任彦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