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农商银行各项贷款超2万亿元 各项存款超3万亿元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学习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
大力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

济宁审计中心:为春耕备耕施足“金融底肥”
 【字体: 】 2025年04月10日 点击:

  当前正值春耕备耕的关键时期,济宁辖内农商银行深入贯彻省联社党委工作部署要求,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围绕春耕备耕金融服务需求,在保障农资供应、支持设备更新、助推链条延伸等方面加大金融供给力度,强对接、优服务、创产品,为春耕备耕施足“金融底肥”,全力推动农业生产实现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农商银行累计发放春耕备耕信贷资金3000余笔、金额4.3亿元。

  全力保障农资供应

  跑出春耕加速度

  良种是粮食等作物稳产增产的基础。走进位于微山县韩庄镇的稷溪农业有限公司良种繁育基地,一派繁忙景象,起苗、打包、分拣、装箱……设备开足马力,工人加班加点,争分夺秒赶订单,数辆货车正在等待装车,在这里,数以万计的良种被发往全国各地。

  针对该公司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微山农商银行主动对接,精准把握地方种业发展规划,结合项目自身经营效益制定科学合理的融资方案,为其发放了300万元信贷资金。随着信贷资金的投入,该公司实现了从“汗水农业”,到“智慧育种”的基因跨越,为新品种的研发提供了坚强的金融保障。

  济宁市兖州区的养殖大户刘先生,目前承包200余亩农田及配套鱼塘,他在今年计划扩大种养规模,但资金问题成了“拦路虎”,资金缺口近50万元。一筹莫展之际,兖州农商银行及时给他吃了一颗“定心丸”,了解到刘先生的情况后,便快速响应,为其量身定制融资方案,仅2个工作日便将50万元“农耕贷”发放到位。

  济宁辖内农商银行坚守市场定位,明确信贷投向重点,优先对农资生产、流通、采购“全流程”提供“链条式”服务。主动对接属地政府、农村农业局等相关部门,根据农资生产企业、农业龙头企业、种粮大户、乡村好青年等清单建立对接台账,充分发挥149名脱产挂职金融副镇长作用,依托客户经理驻村办公制度, 创新开展“政金企”对接会,组织移动金融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社区村居,逐户上门沟通,深入对接金融服务需求。快信贷产品创新,创新“农业保单质押贷”“种子产业链条贷”等产品推出农机贷“大棚贷”等产品,按照“第一时间了解、第一时间受理、第一时间审批、第一时间放款”的原则,优先供应农户、涉农企业和新型农业主体生产所需资金满足农业生产多样化融资需求

  支持农业设备更新

  推动生产提效率

  在邹城市石墙镇湖山东村的麦田中,水肥一体化喷灌设备正井然有序地运行。在春季耕种的关键时期,湖山东村计划引进先进的节水灌溉设备。然而,购买智能灌溉设备的资金短缺成为眼前面临的难题。

  得知情况后,邹城农商银行选派挂职石墙镇金融副镇长迅速行动,协同该行客户经理深入田间地头,现场完成了申贷审批流程,发放助农贷款30万元,解了燃眉之急。“多亏了咱农商银行及时的资金支持,一下子就解决了俺们浇地的难题!”湖山东村党支部书记紧握挂职副镇长的手,满怀感慨地表示。

  了解到辖内各村在灌溉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资金问题,邹城农商银行成立专项金融服务团队,采取“移动柜台进村庄、金融课堂到地头”的服务模式,仅用一周时间,对53户种植大户进行了走访对接,并对有信贷需求的种植大户现场办理了授信。通过手机银行,客户在家里就能完成贷款发放。截至目前,该行已发放助力春耕贷款150万元,惠及石墙镇7个行政村。

  泗水县泉林镇羽鸡苗繁殖养殖场,年出栏达到1000万羽鸡苗,但是养鸡产生的粪便又脏又臭,在泗水农商银行200万元信贷资金的支持下,养殖场负责人韩永成立了天合农牧发展有限公司,采用“厌氧+还田”工艺处理养殖废弃物,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济宁辖内农商银行加大调研力度,重点围绕辖内各类农业经营主体设备更新需求,畅通金融服务渠道,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网络。线下,以党建共建为契机,积极与各乡镇村委对接,结合“四张清单”对接,组织“金融服务工作队”入村服务,真正将金融服务送到“田间地头”。依托人熟、地熟优势,利用晚上时间配合客户经理深入客户家中,开展“错时服务”,宣讲金融政策、推介金融产品,全方位满足春耕备播资金需求。线上,加大“信e贷”“济e贷”线上产品推广力度,依托电子渠道7×24小时服务优势,开设微信、电话申贷渠道,引导客户通过手机银行、网上银行、自助设备等渠道办理业务,提升服务体验。通过制作抖音短视频,转发朋友圈等线上方式,加大农商银行支农类信贷产品线上宣传力度,为春耕备播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

  助推农业链条延伸

  带动产业化发展

  “咱们农商银行的服务太到位了,足不出户就能办理贷款,这不,今年租地的租金我通过手机银行就交上了!”汶上县郭仓镇的张大哥高兴地说。

  前几年,山东济宁丰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000余万元在郭仓镇建设农业产业种植园,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公司为农民提供种子、化肥、农药,帮助农民进行农业机械耕作,农田土地灌溉,同时负责回收农民种植的粮食。

  郭仓镇许多农户看到该项目的巨大发展潜力,纷纷想参与进来,但苦于资金不足而无法实施,刘大哥就是其中的一员。

  汶上农商银行在金融走访过程中,看到了该项目良好的发展前景及公司服务的种植户缺乏资金等问题,与其签订合作协议,采用“按揭农业”模式向该公司服务的种植户进行统一授信,授信金额从5万至30万不等,用于种植户在土地承包、种植管理方面的资金需求,解决了种植户的后顾之忧。目前,该行通过“按揭农业”模式,为辖内120余户种植户提供信贷支持1500余万元。

  济宁辖内农商银行立足县域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大力推广“按揭农业贷”服务模式,为辖内按揭农业项目精准匹配“按揭农业贷”,提供现代化全流程农业技术服务过程中的资金需求,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在该服务模式下,农户仅需缴纳少量首付,即可获得“拎包入住式”承包经营。聚焦各县(市、区)按揭农业项目,基础设施建好后,及时做好信贷资金支持,根据承包项目资金回笼周期情况设置还款额和期限,减轻承包经营户资金压力,实现按揭农业项目承包经营户创业致富。实施“四对接”全覆盖活动,“济宁审计中心对接市级科局单位,农商银行总行对接辖内各乡镇(街道),基层支行对接辖内村委,客户经理对接农户”,充分发挥“移动金融服务队”作用,借助智慧营销系统,组织客户经理深入村居、社区对接金融服务需求为农业生产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孟浩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