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口农商银行:绘就海岛“蚝”丰景 |
【字体: 小 中 大】 2024年12月31日 点击:次 |
孟冬,涛声阵阵,浪花滚滚。露月的寒意悄然洒在平静的海面上,正蕴藏着冬日的鲜美。在龙口,冬日限定的舌尖美食——牡蛎,迎来了一年中最为肥美的季节。在耕海牧渔的日子里,龙口屺坶岛渔民乘风破浪,在海上奏响富美渔歌。 牡蛎是海中珍馐,其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被消费者所信赖,无论是清蒸,还是蒜蓉生蚝、烤生蚝,味道都十分鲜美。尤其是龙口周边海域的牡蛎,口感更是独特,远销北上广。 “你看看这大牡蛎,多好,又大又鲜美!”龙口农商银行工作人员刚来到屺坶岛码头,就听见渔民胡国友与商贩热络交流的声音。码头上,几个随意挑选的牡蛎被摆放在旁边,牡蛎壳中,一个个饱满的蛎肉散发着海鲜专属的清甜气息。“看样就不错,闻闻味道更好!”来自威海的商贩当即下单。 “多亏了当初龙口农商银行的‘及时雨’,要不也没有我今年的牡蛎大丰收!”胡国友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胡大哥是当地牡蛎养殖大户,今年年初,胡大哥将自有资金投入地租、饲料、人工,到了6月,正是牡蛎投苗期,急需资金投入,正在他为资金犯愁的时候,龙口农商银行开展“金融知识走进养殖户”走访营销活动,该行工作人员在详细了解客户的生产情况和资金困难后,为其匹配贷款产品以及优惠政策,胡大哥喜出望外,收获知识的同时还获得了资金支持。两天时间,150万元的信贷资金进入了胡大哥的账户,一下解决了胡国友购牡蛎苗的燃眉之急。 屺㟂岛村是龙口市牡蛎养殖特色村,村民以近海捕捞、特色养殖、海产品深加工等增收项目为主。本村渔民胡国绪也是牡蛎养殖队伍中的一员,“我们这里养殖的大都是三倍体牡蛎品种,这种牡蛎口感更加肥美、饱满。但是三倍体牡蛎苗比较贵,每年投苗期都是龙口农商银行给我提供帮助。”胡国绪介绍道。 胡国绪在2018年成立了海产养殖合作社,经过多年发展,牡蛎的年产量达400万斤,今年年初胡国绪打算扩大养殖规模,建设海洋牧场,眼看着海洋牧场建成了,但手中的资金因建设海洋牧场已消耗的所剩无几,马上就要购买人工鱼礁并将牡蛎苗放进海中,在胡国绪为资金犯愁时,恰巧赶上龙口农商银行工作人员来到屺坶岛为牡蛎投苗进行批量授信,了解到胡国绪的困难,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上门考察,评级授信后,投放300万元的信贷资金,解了胡国绪的资金难题。 对于岛上人来说,牡蛎养殖是近十余年来发展的新产业,从“渔业”到“产业”,龙口农商银行功不可没。“海产投苗”是海产养殖的第一道关口,龙口农商银行将渔业部门的“海产投苗”技术下乡与金融知识大讲堂相结合,协力开展“高素质渔民金融知识大讲堂”,今年以来,共组织活动8场,参与培训的养殖主体577户,其中建档评级409户、发放贷款273户、2.58亿元。 同时,该行工作人员深入渔民、养殖户家中,摸排掌握融资需求与融资痛点,及时宣传普惠信贷政策、讲解放贷条件及流程、提供金融服务。对于客户较为集中的桑岛、屺姆岛海产品养殖客户,依托智慧营销系统,建立专属行业网格,批量开展海产品养殖“无感授信”,给予养殖客户3-5万元基础额度;对于抵押物易变现、经营稳定、信用状况良好的客户,利用信用、保证、抵押等担保方式,充分满足客户的信贷需求。截至11月末,该行共计发放海产养殖贷款5.6亿元。 美丽的渤海之滨,不仅给人们带来了浪漫的景致,也给辛勤的渔民带来了无尽的希望,一支金融妙笔正帮助渔民书写着靠海“牧”海、“蛎”志图强的鲜美故事,也让牡蛎产业成为龙口的金色名片。(栾钧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