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学习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
大力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
五篇大文章

莒南农商银行:助力“棚”勃发展
 【字体: 】 2024年12月31日 点击:

  莒南农商银行紧跟县域农业产业布局,细分客户群体,精准适配产品,不断延伸大棚经济普惠金融服务触角,持续提高金融服务能力,支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助力农民创业增收,全力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小镇草莓走俏北上广深

  岁暮天寒,万物萧瑟,而草莓大棚里却是另一番生机盎然的景象。踏入大棚,暖意扑面而来,潮湿的空气中弥漫着草莓特有的甜香。一垄垄草莓植株整齐排列,一颗颗色泽鲜亮的草莓或羞涩地掩映在绿叶之间,或大胆展露身姿,无不让人垂涎。

  大店镇,这片被“中国草莓之乡”美誉加冕的沃土,拥有约2万亩草莓种植面积,年实现草莓产值约12.6亿元。在绪国合作社草莓示范园,莓农们正穿梭于垄间,忙着采摘新鲜成熟的“香野”草莓。“每年到这个时候,咱这草莓可不只在本地畅销,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也是供不应求,往往一上架便被抢购一空。”合作社理事长庄绪国言语间满是自豪。

  全国草莓种植基地数不胜数,缘何大店镇草莓走俏大城市?“关键在于品种推陈出新,咱得不断外出取经,引入世界前沿优质品种,就如这‘香野’,不仅能提前两个月上市,而且果肉细腻、香甜爆汁,口感绝佳。”庄绪国坦言。

  然而,品种优势仅是冰山一角,更为核心的是,于舌尖美味与绿色健康间寻得精妙平衡,真正做到绿色无公害,这些小巧玲珑的草莓成功斩获绿色产品认证,品牌美誉度与市场影响力与日俱增。

  大店草莓种得好、卖得好,背后的力量也有农商银行的一份。为了精准满足草莓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环节的资金需求,莒南农商银行突出利率优惠、手续简便、放款迅速、期限灵活等优势,针对草莓经营主体创新推出“草莓贷”。庄绪国就是使用30万元“草莓贷”来维持草莓引进种植、绿色加工资金所需。截至目前,该行发放“草莓贷”363户、5878万元,为草莓产业注入金融活水。

  新农人实现创业梦

  驱车行驶在草莓小镇的乡间道路上,一排排农业大棚引人注目。同样是温室大棚,种的作物却不同,走进孙家仕沟村孙海明家的种植大棚,整齐划一的包头菜宛如一群簇拥而生的绿衣精灵,它们紧密地环抱在一起,叶片厚实而宽阔,表面泛着润泽的微光,静静等待着菜农的采撷,再过五六天,这些包头菜将奔赴人们的餐桌。

  2015年,孙海明满怀憧憬地建起大棚,一心投身于包头菜的种植事业。然而当年冬天,一场罕见的大雪呼啸而至,无情地将他辛苦搭建的大棚全部压塌。幸运的是,在这艰难时刻,莒南农商银行为他提供了贷款支持,孙海明重拾信心,着手修建大棚,再次开启他的种菜之旅。

  随着经验与信心的与日俱增,去年他毅然决定扩大种植规模,借助农商银行30万“鲁担惠农贷”,崭新的钢结构蔬菜大棚拔地而起。如今,孙海明已拥有15个蔬菜大棚,这些大棚成为了他的“财富摇篮”。据统计,平均一亩地一年便能获净利润2万余元,可观的收入让他成为当地年轻人凭借农业创业成功的鲜活典范,激励着更多的有志青年投身于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之中。

  近年来,莒南农商银行大力实施科技赋能,大力推广乡村振兴综合服务平台,一站式满足农户生产、收购、销售多元化需求。扎实开展行业客群营销,为农户量身打造“大棚贷”,让其在“富民强村”过程中“唱主角”。截至目前,该行发放“大棚贷”457户、6079万元,为辖内农业发展施足了“金融底肥”。

  持续壮大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

  位于沭河西岸的莒南县道口镇西野埠村,是该镇人口第一大村,宽阔平坦的街道整齐划一延伸开去,一座座现代化民房错落有致地排列着,庭院前面,绿植葱茏,街头巷尾,老人妇女们悠闲地晒着太阳、唠着家常。

  2017年,该村凭借丰富的耕地资源,在镇党委的大力支持下,由村党支部牵头组建了莒南县全胜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以每年每亩地1000元的价格流转本村310亩连片耕地,其中,185亩用于小麦、玉米、旱稻等粮食作物的种植,余下的土地则被精心规划,建起了48个标准化温室大棚。

  在大棚建设的关键时期,除村集体自有资金投入,莒南农商银行道口支行的资金支持发挥了重要作用,该行采取“金融+合作社+农户”的服务模式,为村集体发展高附加值的大棚特色种植产业注入强大动力。

  据村党支部书记汲峰介绍,合作社在运营过程中,始终将村民利益放在首位,不仅每年按时支付每亩1000元的土地流转费,还会在效益良好时为村民分红,这使得村民在获得稳定土地收益的同时,还能有充足的时间外出务工,进一步拓宽收入渠道。如今,村庄在合作社带动下,村风清正、民风淳厚,村民富足而闲适。

  近年来,莒南农商银行始终坚守主责主业,以产品创新为主线、以服务提升为抓手,与“三农”客群面对面交流,及时掌握、积极回应他们的金融需求,全力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截至目前,该行累计发放涉农贷款2.6万户、95.63亿元,将金融活水源源不断引至田间地头。(王秋涵 李存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