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学习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
大力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

昌乐农商银行:西瓜之乡丰收了
 【字体: 】 2024年05月15日 点击:

   初夏时节,又到了西瓜丰收的季节。

   作为“中国西瓜之乡”,昌乐西瓜素有“天上甘露美 昌乐西瓜甜”的美誉,西瓜成为昌乐县一张响亮的产业名片。

   今年以来,为更好支持西瓜产业发展,昌乐农商银行不断创新服务模式,为西瓜产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支持和服务,助力瓜农过上“甜日子”。截至4月末,该行累计支持瓜农1508户,发放贷款2.17亿元。

   搭起西瓜棚结出“甜蜜果”

   “头茬西瓜已经陆续销售了,这些年多亏咱农商银行的帮助,我家的大棚西瓜才能由原先的1个大棚发展到现在的5个,这都是农商银行的功劳!”

   一大早,昌乐农商银行客户经理来到尧沟瓜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周福成的西瓜大棚内,了解西瓜销售情况。

   周大哥是昌乐县尧沟社区东埠周村有名的“致富能人”,在农商银行组织召开“行业协会”上,周大哥向农商银行工作人员说明了自己的资金需求。

   该行及时为其量身定制信贷服务方案,在50万元的资金支持下,周大哥注册成立了尧沟瓜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主要种植麒麟、2K、4K、冰糖籽等西瓜品种,年产值60多万元,带动附近的村民到合作社就业,为农民增产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

   昌乐农商银行紧跟辖内“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产业布局,制定《“一行一品”暨“行业协会”活动推广实施方案》,通过召开西瓜“行业协会”获取全县辖内西瓜种植、育种育苗客户数量和融资情况,摸清金融需求,并逐户为其研究制定相应的行业授信政策和服务模式。

   目前,已完成辖内西瓜种植行业客户的精准画像,累计为西瓜行业客群新增授信1.5亿元,新发放贷款8300余万元。

   滴灌式服务 浇出“丰收年”

   走进城南街道小杨家庄杨乐臣的西瓜种植棚内,一个个浑圆饱满、犹如青玉般的西瓜掩映在藤叶之中,瓜香四溢,长势喜人,用手指一弹发出“咚咚”的声音。

   “西瓜近几年的效益稳定、销路好,想扩建增收,但手中资金不足,昌乐农商银行了解我的实际需求后,只用一天时间,贷款就发放到了我的手中,帮我及时解决了资金困难。”杨大哥开心地对工作人员说到。

   早在2010年,杨大哥发现附近村民引种麒麟瓜销路不错、发展潜力较好,而当地的沙土地也适合种植,于是开始改种西瓜,全家上阵忙着平整土地、堆肥育苗、授粉整枝,当年试种1亩,效益确实可观。

   正当他大展拳脚准备扩建之际,资金短缺这个硬性问题成了“拦路虎”。该行走访时了解到相关情况,立即组织贷款调查,主动为其开通“绿色通道”,一天时间,25万元的贷款就打到了杨大哥账户上,成为其发家致富的启动资金。

   今年初春时节,杨大哥再次看准西瓜上市时机,又提出了10万元的贷款申请,用于西瓜供销。

   昌乐农商银行大力支持现代特色农业发展,主动下沉服务,通过实地走访调研、了解销售行情、讲解农业技术、解决资金需求,主动为符合条件的农户开辟“绿色通道”,提供信息建档、评级授信、贷款发放“一站式”办结服务,并搭建多元场景、创新信贷产品,切实解决融资慢的难题。

   截至目前,该行平均办贷时间较去年减少14.1小时,最快2小时,有效满足了辖内西瓜种植户“短、频、急”的资金需求特点。

   施足金融肥 贷出“致富路”

   “西瓜从挂果到成熟,周期短、产量高,口感不错,基本是即产即销。这都离不开当初农商银行的支持,这次申请贷款,是前期增加大棚数量,再加上购买农药化肥等,资金一次性投入较多,导致资金周转困难。”王师傅说道。

   在当地,王师傅是有名的西瓜种植能手,有着十几年的种植经验,起初的种植规模很小,收入勉强维持家用。

   昌乐农商银行工作人员在了解情况后,主动上门,经过实地走访调查其生产经营情况,为其发放了20万元,及时解决了王师傅的燃眉之急。

   王师傅从第一个西瓜大棚做起,凭着一股干劲,收入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如今他管理着5个西瓜大棚,西瓜已成为王师傅增收致富的“甜蜜产业”。

   该行以开展普惠大走访营销活动为契机,组织开展金融支持辖内瓜农种植专项拓展活动,发挥挂职金融副镇长、社区主任助理作用,积极与乡镇政府和村两委开展党建共建,精确掌握种植业、养殖业等产业清单,积极组建一批懂农业、懂市场“支农辅导人员”深入西瓜大棚开展清单式“帮扶”,实地考察瓜农种植情况,全力保障瓜农金融需求。

   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普惠金融大走访活动40余次,走访瓜农7000余户,累计授信5.6亿元。(刘志诚 王文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