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学习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
大力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

青岛农商银行:以金融力量服务高质量发展
 【字体: 】 2024年05月10日 点击:

  青岛农商银行坚守支农支小市场定位,以“规范化、专业化、数字化、差异化”为工作要求,强化制度建设、创新金融产品、优化服务模式,全力支持“三农”、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

   截至2023年末,青岛农商银行涉农贷款余额为579.33亿元,小微贷款余额为1204.53亿元,涉农、小微贷款余额合计超1400亿元;对全市实体贷款余额突破2486亿元,增量超过135亿元。2023年普惠小微贷款加权利率较2022年下降46个BP(基点),为小微企业节省利息支出超2亿元。

   加速攀“新”逐“绿”——

   青岛农商银行主动融入重大战略和地方产业规划,围绕青岛市24条产业链,列出清单、逐一对接,其中,对24条重点产业链链主新增贷款超78亿元;对西海岸电子信息园等33个重点项目新增贷款超62亿元;支持“专精特新”企业突破1000家,贷款余额突破93亿元;支持科教类企业贷款余额118亿元、文旅产业贷款余额167亿元、卫生产业贷款余额17亿元。

   青岛某文具有限公司是一家起源于城阳本土的专精特新、高新技术企业,该企业处于持续增长阶段,市场需求加大,亟需扩大规模。青岛农商银行城阳支行在了解该公司情况后,为其打造专属的高新技术企业授信方案,为该企业发放贷款2000余万元,为企业送去温暖的春风,在城阳支行的大力帮助下,该企业在年销售总额突破1.16亿元。

   在资金紧缺时刻,青岛某电力设备公司也得到了青岛农商银行的资金支持。受宏观因素影响,该电力设备公司收入大幅下降,生产经营难以为继。青岛农商银行胶州支行知晓情况后,立即为其量身定制融资方案,发放600万元“专精特新信用贷”。

   这两个案例,只是青岛农商银行精准支持先进制造企业的缩影。

   该行持续帮助制造业企业解决经营难题,助力企业发展壮大。2023年青岛农商银行推出新的“专利权质押保险贷款”,旨在为科技企业提供更广阔的融资途径。截至目前,已成功办理了28笔此类贷款,总额达9840万元。

   青岛农商银行围绕青岛绿色城市建设发展试点、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西海岸新区投融资试点建设,加大绿色信贷投放力度。2023年,青岛农商银行绿色贷款较年初新增投放超过36亿元,同比增长超过50%,绿色贷款余额达到108亿元,余额、增量、增速均创历史新高。服务绿色行业相关中小微企业占全行服务中小微企业总数的75%,实现了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的深度融合。

   点亮普惠之光——

   青岛农商银行坚守定位、专注主业、深耕本地市场,扎实打造“标准化、体系化、规范化、数字化”的普惠金融模式,不但探索出了很多有特色、有成效的做法,也为自身优化业务结构、厚植发展土壤提供了强劲的动力,成为青岛上万家小微企业发展的坚实金融“后盾”。

   今年1月以来,青岛农商银行针对渔业经营户创新推出的“蓝海渔业贷”就让10余户“渔老大”获得贷款2000余万元。崂山区水产商会会长曲知悟说,有了这批资金,渔业经营户可以扩大生产,让青岛人的餐桌更加丰盛。

   “蓝海渔业贷”是青岛首个为渔业经营业户量身打造的产品,聚焦渔业经营户的现金流、产业链,弱化传统的抵押要求,把账款回流等作为贷款评判的依据,执行“一船一额度,一户一授信”。

   自2023年起,青岛农商银行持续创新的普惠金融产品。

   2023年8月,青岛农商银行与青岛融资再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合作,成功落地青岛首笔“政银担汇率保”业务,该项业务可有效降低外贸小微企业的财务成本,对鼓励外贸企业运用汇率避险工具提升汇率管理水平,实现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2023年7月,青岛农商银行通过国家外管局跨境金融服务平台项下中欧班列“齐鲁号”仓单融资应用场景,为上合示范区青岛欧顺航跨境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提供基于电子仓单质押的融资贷款10万元,这是山东省首笔该业务场景下的仓单融资业务;

   2023年3月,青岛农商银行办理了全省地方法人银行首笔“银企融资对接”应用场景业务……

   高效为企业提供普惠金融服务也是青岛农商银行的追求。某实业公司是一家从事模具、塑料制品和包装制品的制造企业,与海信、澳柯玛及海尔等大型制造业企业为常年合作伙伴。2023年,该公司因短期资金周转困难,关键时刻青岛农商银行崂山支行及时伸出援手,依托信用贷款产品,3天完成贷款发放,向该公司办理综合授信500万元,并发放300万元贷款,解了其燃眉之急。

   深耕数智支农——

   2023年以来,青岛农商银行进一步明确了打造“实体服务标杆”“乡村振兴标杆”等九大标杆战略方向。不断建设高效便捷的服务体系,致力于打通农村综合服务“最后一公里”。

   青岛农商银行注重通过数字化转型推动提升“数智支农”能力。2023年以来,该行围绕政务、医疗、交通、“三农”等生产生活场景,按照“重点项目牵引,常规项目推进”原则,完成“芯养贷”“房抵贷”、无纸化开户、视频银行等44个数字化转型重点项目、35个常规项目投产上线,新增发明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4项,实现客户服务体验、网点产出效能、业务运营效率、协同联动能力的全面提升。

   针对涉农贷款抵质押物缺乏等环节,围绕“乡村振兴+数字金融”,将“奶牛”变成“资产牛”,青岛农商银行推出“芯养贷”产品。截至目前,“芯养贷”已发放4500万元。“芯养贷”不仅盘活了养殖企业的生物资产,还有效帮助养殖企业解决融资问题,在助力畜牧养殖业数字化发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数字化手段加持下,青岛农商银行持续开展“整村授信”,充分发挥了人员、渠道及线上线下融合优势,重点围绕青岛十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开展集中授信。围绕青岛西海岸新区乡村绿色旅游和特色种植、崂山区茶产业绿色食品、即墨区现代种业、平度市和莱西市优质粮油、果蔬农产品绿色加工等当地乡村振兴特色产业,青岛农商银行打造绿色贷款“一行一品”“一域一品”。

   此外,通过搭建“总、分、支”三级联动的普惠金融组织架构,青岛农商银行高标准打造“信贷工厂”,不断加强产品创新和流程优化,以标准化、集约化流程服务“三农”客户,提升服务质效。截至2023年末,服务“三农”客户6万户,涉农贷款余额579.33亿元。

   比如,2023年10月,青岛农商银行平度支行在同和街道华里村发放土地流转支持贷款18万元,流转同和街道办事处新华里村35户村民土地161.58亩,主要用于种植粮食作物。全市首笔“土地托管”贷款由此破冰,有效整合农村土地资源,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不可或缺的金融“活水”支持。(石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