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河农商银行:“贷”动养殖产业发展 |
【字体: 小 中 大】 2024年01月31日 点击:次 |
进入齐河农商银行充分挖掘特色产业资源优势,做实普惠金融,通过精准走访对接、优化服务模式,加大信贷投放,培育发展特色养殖项目,推动地方养殖产业做大做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贷动“牛倌”走上致富路 走进齐河县晏城镇毛官屯村,一排排整齐的牛棚并排而立,不时传来“哞哞”声。“以前我就是一个小牛倌,现在成立了合作社,发展规模不断壮大,这背后多亏农商银行的帮助和支持!”毛官屯村养殖大户李刚说。 李刚从事肉牛养殖已有6年时间,刚开始仅有几十头肉牛,当初次尝到养殖的甜头后,决心将养殖产业做大做强。有了这个念头,他立即行动,四处筹集资金,但屡屡碰壁。齐河农商银行金融服务队了解到他的情况,立即上门对接,及时为其办理贷款60万元,帮助购齐设备、引进牛犊,快速投产扩大规模。有了齐河农商银行支持,李刚仅用4年时间便将养牛场扩大5倍并成立合作社,收入翻了几番。今年,李刚又在农商银行200万元贷款支持下,升级智慧养殖设备,并在饲料投喂、粪便无害化处理方面全面智能改造,实现养殖效益大幅提升。 齐河农商银行不断优化支农服务,以提升特色养殖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为主要发力点,对养殖产业进行点对点服务、面对面宣传、清单式跟进,提高金融服务覆盖面。同时延伸扶持链条,深化“产业链”综合服务,带动产业链稳健发展。截至目前,共帮扶畜牧养殖产业链23条,帮助354名农户增收4775万元。 守护返乡青年创业 “我养的鸭子不在大棚里育肥,只在草地上奔跑。”在齐河县祝阿镇老肖村,养殖大户刘振满脸自豪,拥有5年养殖经历的他对肉鸭养殖经验独到,“这种两年以上的老鸭养殖时间长、创收慢,很少有人养殖,我也曾想过放弃,但农商银行一直给予我支持,让我安心又舒心。” 刘振五年前决定结束打工生活,返乡创业。当初白手起家,许多人并不看好他。齐河农商银行驻村客户经理了解到刘振的创业规划,当即上门对接。“那时候农商银行很支持我创业的想法,并根据实际需求,及时为我办理了贷款”刘振说。为了让首批走地鸭转化为“老鸭靓汤”,齐河农商银行工作人员定期到鸭舍了解情况,并帮助联系畜牧专家一对一进行技术指导。首批老鸭让刘振“一战成名”,不仅收回成本还稳赚第一桶金。2023年,在农商银行支持下,刘振又承包了10亩土地,全部种植矮草,让4万只鸭子尽情奔跑,使不起眼的老鸭一步一步变成致富“金凤凰”。 齐河农商银行加大对青年养殖群体的支持力度,积极对接相关职能部门,获取返乡创业群体清单,开展逐户走访,精准摸清资金需求,大力推广“青年创业贷”“富民创业贷”等信贷产品,累计为全县1571名返乡人员及本地青年提供创业资金7897万元,支持畜牧养殖等农业产品60余类,农业品牌50多个。 赋能“智慧”养殖发展 “智慧化养殖,只要后台操作一下,蛋鸡就能吃好喝好,鸡蛋也会整齐地被收集起来。”在齐河县华店镇李舍村养殖合作社,养殖户李荣攻满脸笑容地说。 “鸡舍内安装了智能环境控制系统,这个系统好用,但是不便宜,多亏了农商银行资金支持,让我解放了双手,节省了人工费用。”李荣攻是一名经验丰富的养殖户,2023年初,他计划对鸡舍进行升级改造,但成本也让他望而却步。齐河农商银行在“富民兴齐”走访活动中了解到李荣攻的难题,通过考察当天便为其授信60万元。 齐河农商银行持续推进“富民兴齐”活动,通过清单式走访,精准给予养殖户信贷支持,培育一批优质养殖企业,建设“智能模式+标准化”养殖场,同时积极鼓励引导分散、小规模饲养向规模化标准化养殖转变,促进乡村振兴、农民增收。截至目前,共支持15个乡镇56家标准化养殖场基本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管理,发放信贷资金3400万元。(徐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