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村农商银行:金融活水精准滴灌乡村振兴 |
【字体: 小 中 大】 2023年04月28日 点击:次 |
近年来,周村农商银行以清单走访、驻点服务、金融夜校等活动为抓手,全面对接种植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各类涉农经营主体,宣传金融政策,了解金融需求,创新金融产品,精准开展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金融活水”。截至目前,周村农商银行发放涉农支持贷款2971户、16.59亿元。 培育乡村振兴省级样板村 走进周村区南郊镇山旺村,一片干净整洁的环境里,孩子们在欢快地玩耍,大人们拉着家常,每个人脸上都挂着微笑,幸福之情溢于言表。“最近几年村里发展得好了,人口开始回流,由原来的200多人变成了现在的500多人。下一步,我们将注重村民的精神文化建设,不断提升山旺村民的幸福感。”山旺村书记说道。 周村区南郊镇山旺村,现有人口152户、560人,该村依山而建,地势高、水质好,以蔬菜种植、瓜果采摘、休闲旅游为龙头产业。2012年,山旺村委发起成立农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社员70余人,流转土地400余亩,建成蔬菜水果种植大棚、采摘果园80余处,先后获得“国家级蔬菜标准园”、“山东省农民合作社省级示范社”等荣誉称号。 为帮助山旺村产业发展,周村农商银行组织客户经理深入田间地头,逐户走访村民进行调研,建立客户金融需求台账,制定金融服务方案,发挥经营机制灵活优势,全力支持村内产业提升产能、村民增加收入。截至目前,授信89户、894万,发放贷款35户、344万元。今年2月,山旺村被评选为省级乡村振兴样板村,成为当地乡村振兴工作的模范。 周村农商银行积极创新支持乡村振兴举措,选派优秀支行行长、客户经理到街道办、镇办、村委进行金融挂职,协助开展乡村振兴工作,提供存款组织、资金融资、支付体系建设等“一揽子”金融服务,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发放支持农业用途贷款385户,金额2.44亿元。 助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扩大生产 淄博周村王洞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20年,由村两委成员带头创建,依托王洞村特色农产品黑小麦,兴建了黑小麦深加工厂,引进先进管理模式,实现种植、加工、销售产业链,并雇佣村民进行生产与营销,带动村集体收入达到80余万元。 周村农商银行在驻点服务过程中,了解到王洞种植合作社有扩大种植规模的计划,但缺少流动资金,客户经理立即联系合作社负责人。经过实地考察,第一时间向王洞种植专业合作社发放150万元“鲁担惠农贷”,帮助其及时购买良种、肥料,扩大黑小麦种植规模。 “随着产业扩大,需要投入的资金也越来越多,恰好周村农商银行找到了我们,让我们可以放开手脚扩大生产,非常感谢周村农商银行的金融支持。”借助该行发放的“鲁担惠农贷”,王洞种植合作社成功破解了资金短缺难题。“这笔贷款,增加了扩大种植的底气,不仅能为村集体增收,还能增加合作社的就业岗位,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务工挣钱,确实是一件一举多得的好事!”合作社负责人高兴地说。 周村农商银行持续对接农业农村局等政府部门,筛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名单,按照服务网格划分到各支行,建立管理台账,明确管理责任人,加大信贷资源倾斜,优先满足融资需求,有效带动农户合作经营、共同增收。截至目前,发放支持新型农业经济主体贷款186户,金额6945万元;发放“鲁担惠农贷”199户,金额8596万元。 让村民创收不等“贷” 2022年,王大哥响应政府号召回村创业,承包了近200亩耕地,与多个养殖场和农产品加工厂合作,实现粮食多方向供应,但由于第一年人手和设备不足,在收成时处处被动,王大哥决定在今年添置农用机械设备,可是在筹集资金时又犯了难。 了解到王大哥资金需求后,周村农商银行立即开辟办贷绿色通道,坚持“优先受理、优先审批”原则,在最短的时间内为其发放50万元支持资金。“感谢周村农商银行提供的资金支持,今年我打算用上联合收割机,再添置几台灌溉设备,往后地里的工作就省心多了。”王大哥说道。 周村农商银行常态化开展“驻村驻点”金融服务,分层分类建立客户需求台账,精准对接走访,提高服务效率,一季度开展“驻村驻点”4329次,覆盖辖区198个行政村、30个社区、12个专业市场和8个大型工业园区。同时,在各村庄、社区内广泛开展“金融夜校”活动,宣讲金融政策和防范金融诈骗知识,宣传金融产品。目前,已开展168次活动,受众达3068人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