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农商银行: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创业梦 |
【字体: 小 中 大】 2022年10月28日 点击:次 |
“多亏了银行的支持,解决了所需25万元资金,圆了我创业的梦想。”现从事农产品生态种植的枣庄市市中区玉宝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玉宝说。 这是枣庄农商银行全面开启金融精准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模式的一个镜头。截至9月末,枣庄农商银行各项贷款余额243.78亿元,较年初新增加21.66亿元,同比多增6.86亿元。其中,实体贷款余额174.38亿元,较年初新增加17.6亿元,同比多增3.97亿元。 量身定制助力“返乡创业” 今年33岁的枣庄市山亭区城头镇袁权,大学毕业后曾在外地打拼,最终怀着对家乡的眷恋,走上了返乡创业之路。他在家乡流转了150亩土地,创办了龙潭家庭农场。然而,随着农场规模的扩大,在大棚改造和育苗栽培等方面,急需一笔运营资金投入。 枣庄农商银行了解这一情况后,及时组织辖属城头支行信贷人员深入农场对接,现场了解资金需求情况,并为其量身定制了贷款方案,开启“创业贷”新产品,成功为其贷款200万元用于农场生产经营。袁权通过“示范农场+育苗订单”全新经营模式,已形成番茄标准化种植、工厂化育苗、新品种新技术研发“三大板块”基地发展态势,年产绿色蔬菜1000余吨。农场先后被评为国家级蔬菜标准园、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和省级科普教育示范基地。 为切实做好当地返乡创业人员的金融服务,枣庄农商银行积极调整信贷结构和信贷投向,合理配置信贷资源,努力向返乡创业相关信贷需求倾斜,并主动与当地人社部门等对接,通过数据系统,梳理相关返乡创业人员信息,以所辖各一级支行为单位,全面开展辖区返乡创业人员专项走访调研,现场了解金融需求情况。同时,立足实际,组织制定《金融服务创业发展实施意见》,创新推出“创业担保贷”等系列信贷产品,组织广泛宣传,全力做好金融服务。其间,先后组织开展信贷产品推介会110余场(次),走访客户1.2万户,预授信3.5亿元。 专属服务支持“新农人”逐梦田园 作为创业的“新农人”,枣庄市市中区孟庄村的梁娜,通过土地流转,科学化实施梨树栽培,其种植生产的“酥脆一号”“秋月”“翡翠”三个品牌的梨子,每到收获季节,黄澄澄的梨子压满枝头,亩产在7000斤以上,供不应求,除远销北京、上海等全国20多个省、市市场外,梨园里慕名前来采摘的人们同样络绎不绝,带动周边乡村100多家农户发展果蔬业,形成果蔬产业聚集。 而梁娜创办家庭农场之初,其资金周转出现了临时困难。枣庄农商银行得知情况后,及时组织辖区孟庄支行成立金融服务专班,现场跟进考察调研,并根据实际需求,制定专属化服务方案,实施“政策+信用”组合拳,为其成功发放100万元“新农人”创业贷款,解决其燃眉之急。 枣庄农商银行精准推出“农业产业链贷”“流动资金贷”“乡村旅游贷”“微型企业主贷”等系列产品,通过分门别类下沉金融服务渠道,深入扎实做好金融资源精准滴灌,切实满足“新农人”领域的多样化金融需求。同时,定期组织举办“新农人”银企对接会,开展金融政策宣讲等,切实提升金融服务质效。截至9月末,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43.81亿元,较年初新增加1.07亿元,较好助力“新农人”创业致富,有力推动乡村振兴。 创新渠道推进“新型农业” “农商银行的信贷资金真是太及时了,解决了我的经营困难!”枣庄市山亭区明远花椒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邵明烽激动地说。 今年34岁的邵明烽,看到家乡这些年发生了不少喜人的变化,村里及周边乡镇特色产业发展日趋向好,萌发了创业的想法,并几经调研,决定在家乡干一番事业,成立了明远花椒种植专业合作社,从事农产品收购及加工产业。 尽管农产品收购及加工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但他却需要一笔启动资金。枣庄农商银行在充分了解邵明烽经营阶段存在资金缺口等实际问题后,根据实际需求,创新渠道,充分利用供应链资源,定制切实可行差异化金融服务方案,快速为其办理70万元贷款,解决资金难题。不仅较好扩大规模发展,实现年购销量800余万元,同时还打通周边乡村农户农副产品销售渠道,有效带动附近村民增收致富。 枣庄农商银行积极创新服务渠道,组织制定《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意见》,在流程严密、授权审慎的前提下,简化申请资料,优化办贷流程,落实相关普惠政策,切实帮助降低经营成本。同时,积极与当地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对接,持续深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实施分类建立台账,落实动态联席制度,以金融创新,全面提升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能力。截至9月末,普惠性小微企业贷款余额40.41亿元,较年初新增加4.09亿元。(吴成纲 赵中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