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农商银行: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金融样板” |
【字体: 小 中 大】 2022年06月28日 点击:次 |
近年来,青州农商银行坚持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决策部署,立足服务“三农”和实体经济经营宗旨,紧抓青州“普惠金融示范区”契机,在业内率先启动“金融+”实践模式,创新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金融服务中心建设,探索形成了一套以金融助推文明实践、以文明实践促进业务发展的普惠金融服务机制,促进农商行金融服务覆盖全域、普惠全民。 一、深入实施“五个一”工程,进一步丰富普惠金融服务内涵。青州农商银行创新推出新时代文明实践金融服务“五个一”工程(即,“金融+阵地”健全一张三级阵地服务网络、“金融+志愿”打造一支专业高效服务队伍、“金融+文艺”订制一份新鲜多彩文化菜单、“金融+德治”培育一批崇德向善的项目品牌、“金融+激励”制定一揽子金融礼遇关爱政策),充分利用行本部、支行(分理处)、行政村(社区)网点和人员优势,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金融服务中心、所、站三级服务网络,按照“定时、定员、定点”原则开展驻点服务,在提供金融服务的同时,为群众送知识、送欢乐、送实惠,实现了由为群众提供金融服务向提供综合服务的转变,成功打造“10分钟新时代文明实践金融服务圈”,打通普惠金融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青州市精神文明办已授予青州农商行新时代文明金融服务中心1处、新时代文明金融服务所51处、新时代文明金融服务站663处。 二、“政银联动+信息科技”双核支撑,做细做精“网格化”营销。一是坚持科技赋能、文明增信,在全省首推“无感授信”惠农利民服务模式,系统集成推进普惠金融改革和乡村治理体制机制创新,助力数字信用乡村建设。全年为28.2万户居民授信171亿元,授信覆盖面和百户贷款用信面均居全省农商行前列。强化示范引领,打造首批100个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样板村,丰富了潍坊乡村振兴“三个模式”内涵。二是全面梳理客户业务信息和行为信息,扎实做好智慧营销系统数据维护和“网格化”管理,上线运行手机版智慧营销系统,确保客户、业务全部入格,掌上可视提高质效,“按单寻人”精准对接,做实“四张清单”营销工作。三是巩固提升“无感授信”模式。在农区开展无感授信“复盘行动”,更新数据信息,进一步强化金融服务、信用评级与群众行为的联系,健全积分制、清单式管理,助力数字信用乡村建设;在城区开展“无感授信+”,大力推行零售贷款“1+N”投放模式,推动无感授信由农户向城区居民、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延伸。强化产品支撑,创推公积金e贷、社保e贷等信e快贷系列产品,持续提升城乡普惠金融覆盖面。截至5月末,该行线上贷款户数超1.6万户,较年初增长2207户,线上贷款余额17.40亿,较年初增长2.62亿,余额、增量均居全省农商银行前列 三、丰富农金员和金融联络员服务职能,逐步由“单一性”向“多元化”转变。将智慧营销系统数据处理后,由农金员、联络员按服务片区开展“清单式”营销,拓宽服务范围至手机银行、激活社保卡、代缴费和信贷咨询转介等,对辖内尚有潜力可挖的客户定向上门营销,宣传一户,成功一户,销号一户,扎紧了农区市场的“篱笆”,实现了基础业务办理不出村,尤其在疫情期间,更是赢得了群众的肯定。该行与市行政审批局达成战略合作意向,赋予农金员、联络员政务服务属性,办理城乡居民参保登记、代开增值税发票、抵押权登记、营业执照线上申领等政务业务,实现“金融+政务”一站式服务。探索社区银行服务模式,坚持以最少的资产投入、最低的资源消耗和最优的人员配置,整合资源,借力发力,打造轻型化的普惠金融服务点,创新“金融+物业、市场管理方、城中村村委、社区服务中心、行业客户、厂(园)区”6种合作形态,推动城区服务延伸和下沉,为客户提供金融、政务、便民、公益“四维一体”综合服务,破解城区市场营销难题。截至目前,城区普惠金融服务点共建设41处。 四、强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加大文明实践金融支持力度。以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银行”为抓手,打好“无感授信”文明实践积分、农户文明增信贷款、企业文明信用赋值和志愿服务积分等“组合拳”,进一步丰富了“农村信用体系”构建,让新时代文明实践助推基层社会治理的成果更可知、可感、可得。如把嗜赌、非法信访、非法民间借贷等不良社会行为,作为负面清单列入一票否决事项;把道德模范、各级好人、优秀志愿者、退役军人等文明荣誉直接兑换成增信额度和利率优惠,通过“无感授信”信息建档和多维度评议。已对青州全部1054个村庄开展线下评议,普惠贷款覆盖面达到100%,有效撬动城乡治理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李永欢、任国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