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学习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
大力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

莱芜农商银行:小山村走上致富路
 【字体: 】 2020年08月01日 点击:

  莱芜农商银行立足辖内山区特色产业实际,以支持山区村民增收脱贫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支持山区特色产业扶贫为治本之策,精准注入“资金活水”,持续提升山村特色产业“造血”能力,助力山村走上致富路。截至目前,该行各项贷款199.32亿元,其中涉农贷款余额80亿元。

  “小桃子”做成“大产业”

  “多亏了农商银行一直以来对我们村的支持,现在我们村的蜜桃产业越做越大,今年又是大丰收!”钢城区汶源街道霞峰村支部书记于天生高兴地说道。

  霞峰村是钢城区汶源街道典型的山区村,该村共有430户、1125人,早在上世纪50年代,该村就已引种黄金蜜桃,但蜜桃产业发展基本上处于零星分散状态,没有形成规模,效益也不明显,该村村民也以外出打工为主。了解到该村实际情况后,该行积极参与当地政府“黄金蜜桃之乡”乡村振兴项目,在加大该村蜜桃产业信贷资金支持的基础上,通过设立驻村金融辅导员、引进新品种、邀请技术专家、联系销售渠道、建立批发市场、桃花节旅游项目策划等,帮助该村把蜜桃产业做大做强。

  目前,累计为该村种植户发放小额“黄金蜜桃贷”300余万元,邀请技术专家30余人次,协助该村引进新品种60余种,发展黄桃种植面积1500余亩,年产蜜桃5万余吨,人均收入3000余元,远销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十多个省市,该村现已发展起桃花源旅游、采摘园、农家乐等以蜜桃产业为主题的山村旅游项目,小山村村民腰包渐渐鼓起来,“小桃子”慢慢做成了“大产业”。

  该行立足辖内山区特色产业实际,创新推出花椒贷、山楂贷、景观松贷、烟草贷、黄金蜜桃贷等10余种特色产业信贷产品,重点扶持花椒、山楂、景观松、黄桃、黄烟、丹参、艾草、樱桃等产业,为山村特色产业发展“精准输血”。同时,该行扎实推进“文明诚信幸福村”创建,设立驻村金融辅导员,积极开展“送金融知识、送金融产品、送种养殖技术”下乡活动,大力开展“志智双扶”工作,加大辖内山村特色经济发展金融扶持力度,助力持续提升山村产业经济“造血”能力。目前,已发展辖内庞家庄村山楂制品深加工、独路村景观松种植、东铁车村景观松种植、霞峰村黄桃种植、茶业口镇樱桃种植等“一山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带动山区村民增收脱贫,走上致富之路。

  架好富农“连心桥”

  钢城区北楼村是辖内典型的山地丘陵村,近年来种植白花丹参等中草药,成为该村村民增收致富的主要产业,当地政府也以该村白花丹参种植为依托,积极打造乡村振兴“九龙药谷项目”,该行联合当地政府组织举办了九龙药谷中草药交易中心签约仪式,成为该项目独家业务办理银行,及时为丹参种植户、收购户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有效为该项目的持续发展注入“资金活水”。同时,该行还积极配合当地政府部门、中草药交易中心到外地考察市场情况及销路,并发挥自身客户资源优势,为该村丹参销售牵线搭桥,齐力架好山村经济发展“富农桥”。

  该行将扶贫工作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普惠金融建设相融合,全面对接各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部署和重大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积极支持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工程项目,大力扶持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农业基地。同时,围绕“支农、支小、支微”的主业,充分运用省农担公司准入特色产业集群客户操作方案,积极推广鲁担惠农贷、央行再贷款专项贷款等惠农政策性信贷产品,全力支持山区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助力山村特色产业走好“致富路”,架好富农“连心桥”。截至目前,借助央行再贷款专用额度政策,发放优惠利率支农支小贷款8.79亿元,“鲁担惠农贷”贷款127笔、金额8727万元。

  小山村种出“金苹果”

  “当初成立合作社面临资金短缺,多亏了农商银行的资金支持,要没有你们的支持,我们合作社苹果种植也不会有今天的规模。”钢城区大龙门村大润果品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徐西茂说道。钢城区大龙门村现有230余户、763人,其中贫困户50户,该村多为山地丘陵地形,土地相对贫瘠,村民多以种植花生、红薯等耐贫瘠作物为生,虽然也种植苹果等经济林果,但存在规模分散、效益不高等问题,脱贫增收也成为该村一大难事。

  了解到该村实际情况后,该行积极协助联系山东农业大学、省果蔬研究所等单位,在对该村充分考察调研的基础上,利用该村附近水资源较多,适宜发展苹果等山区林果产业的优势,对该村大润果品专业合作社发放贷款100万元,帮助其扩大苹果种植规模。在该行的扶持下,目前该合作社发展已成为一家集果树种植、示范、采摘旅游、餐饮、休闲娱乐、储藏加工等为一体的新型农业合作社,现有社员104户,苹果种植面积达2300亩、果树35000余棵,有效带动农户150户,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200余人,社员人均年增加收入4000余元。

  该行推出“农商行 村委 合作社 农户”信贷模式,与具有较高威信的村“两委”主动对接,把分散经营的农户集中起来,成立专业合作社,提高特色产业的产业化、规模化程度。同时,对土地入股、资金入股、长期劳务用工等方式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的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分类分级给予信贷优惠政策,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中的龙头带动作用。截至目前,已向35家扶贫经营主体发放贷款3080万元,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541户。(陈文刚 周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