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农商银行:发力脱贫攻坚 |
【字体: 小 中 大】 2020年04月27日 点击:次 |
东平农商银行多点发力,持续加大金融扶贫支持力度,研究规划,找准切入点,借助多点扶贫杠杆,高效落地信贷精准扶贫措施,有力帮扶贫困人员脱贫致富。目前,该行已累计发放金融扶贫贷款3.8亿元,支持1308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精准投放,助山村焕新颜 顾庞村位于东平县银山镇,全村农户290户,人口1018人,其中贫困户100人,接近全村总人口的百分之十,是有名的贫困村。东平农商银行利用信用工程,开拓农民无担保、无抵押、纯信用的融资途径,为农户获取信贷资源提供可能。在顾庞村评定信用户161户,授信920万,贷款99笔、金额880万元,投资规模达到2000万元,纯收入达到1000万元。在该行的大力协助下,顾庞村养育规模达到8000多亩,真正实现家家有鱼塘、人人有事做、年年有余粮、户户有存款。 这是东平农商银行金融扶贫的一个缩影。为全面掌握辖内贫困户以及农村经济组织的具体情况,更好地制定有针对性的扶贫政策,该行信贷人员加班加点,深入基层,支行行长、客户经理长期奋战在一线,挨家挨户走访摸排。同时,着重摸清贫困人员融资需求,筛选出有劳动能力、有生产经营项目、有致富意愿、有信贷需求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带动贫困户增收的各类生产经营主体,进行重点对接,及时跟进了解其生产经营情况,优先给予资金帮扶,共建档17421份,其中贫困户档案17245份,经济组织档案176份,为精准投放奠定了基础。 创新产品,借产业带扶贫 老湖镇瑞青玫瑰合作社,是一个大型玫瑰种植基地,集生产加工、旅游采摘一体。该行主动对接,累计为其提供资金320万元,帮助其上线新的玫瑰精油生产线,实现增收60多万元,有效带动20多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为实现精准扶贫与产业化整体带动的有机结合,该行从培育、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和产业发展入手,支持“一村一品”产业,大力支持种养扶贫、旅游扶贫、电商扶贫等项目,为不同贫困户“量体裁衣”,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结合当地实际,在扶贫地图准确定位的基础上,以各贫困乡镇特色产业为重点,加大资金支持力度,采取“特色产业+农户”的模式助推其脱贫。目前,该行向19个特色种养项目发放扶贫贷3600万元。 该行以旅游扶贫为突破口,对采摘基地、农家乐、家庭农场等旅游产业加大扶持力度,累计发放旅游扶贫贷款2700万元。该行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结合政府推出的“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工程,将香糯可口的安山大米、纯正野生的菱角芡实、肥美诱人的大闸蟹引入到“智e购”商城中来,带动养殖、种植、加工等产业发展,构建电商扶贫产业链,累计发放电商扶贫贷款650万元。针对东平黄河滩区建设、移民搬迁、移民避险“三大工程”实际,经深入调研,适时推出了单户5万元以下的“乐农安居贷”,资助农户搬迁入驻新社区,累计发放1800余万元。 点面结合 ,新模式得实效 苍邱一村位于接山镇东北方向,地理环境较差,种植面积较小,村民普遍生活条件较差,经济收入较低,人均年收入不到2万元,被列为接山镇重点扶贫村。村民李茂臣在农商行5万元的资金支持下,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根据自己多年养殖兔子的经验,修建了属于自己的养殖厂,规模越来越大,目前年出栏量达到3000余只,年纯收入达到5万元。 迅发有机蔬菜养殖基地是州城镇农业龙头企业,主要经营各类有机蔬菜种植。该企业与当地贫困户签订了土地使用合同,签订合同后,贫困户可以到该企业进行工作,还能够以土地入股取得分红。在雇佣贫困户劳动力的同时,企业加大对贫困户蔬菜种植技术培训,从种植、栽培、加工等环节入手,使其达到能够自食其力并增收致富的最终目的。该行向基地发放扶贫贷款300万元,带动贫困户60余户,180余人,每户年均增收5万元以上。 该行针对扶贫龙头企业、农村经济组织等新型农业主体,结合实际不断创新模式,通过支持“公司+合作社+贫困户”“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等产业发展模式,引导其带动贫困户就业脱贫。(梁兆卫 张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