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学习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
大力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

滨州审计中心:深耕细作助力脱贫攻坚
 【字体: 】 2020年03月13日 点击:

  滨州全市农商银行牢牢坚守“服务‘三农’、服务小微企业、服务城乡居民家庭”的市场定位,在农村的广袤大地上深耕细作,用足用好金融扶贫政策,积极创新金融扶贫产品,努力放大金融扶贫规模,增强贫困群众造血功能,为农村农业发展、农民群众致富贡献力量。

  始终跟着农民走,根植“三农”初心不改

  滨州全市农商银行不断加大农村信贷投入,支持全市农村经济走产业化、集约化、高效化、科学化发展之路。依托全市丰富的农业产业资源,全力支持“公司+基地+市场+农户”的链条化经营群体做大做强,构建“专业合作社+成员+农商行”的联合支农模式,全面支持专业合作社及会员生产、收购、加工、销售农副产品。截至2月末,全市农商银行涉农贷款余额达481.78亿元,占全部贷款的86.13%,支持“惠民苗木、阳信鸭梨、无棣贝瓷、沾化冬枣”等农业产品创出了品牌,赢得了市场认可。金融扶持特色产业、带动精准扶贫取得了实打实的成效。

  省联社滨州审计中心指导全市农商银行理清楚需求清单,做到底数清楚、需求明确、有明确帮扶对象、有既定计划和任务,牢牢把握“精准”这一主线,创新机制、强化措施,凝心聚力、狠抓落实,扎实做好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截至2月末,全市农商银行累计发放扶贫贷款20.05亿元,其中发放“富民农户贷”109笔、金额412万元,发放“富民生产贷”203笔、金额20.01亿元,累计带动创业贫困户17058户,惠及贫困人口20679人。

  依托银企联动,推出金融精准扶贫新模式

  全市农商银行按照“有劳动能力者全就业,有创业项目者全支持”的原则,发放了滨州市首笔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随后,又成功创新推出了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农村宅基地抵押、应收账款质押等新型担保方式,成功破解了贫困户贷款担保难题。依托大客户带动和产业链升级积极推广“富民生产贷”,配合“专业合作社+贫困户”“龙头企业+贫困户”“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等模式,带动贫困人员就业、提高其收入水平,构建完整的产业发展链条。全市共创新推出了“富民农户贷”“信保扶贫贷”“畜牧业产业链贷款”等30余个扶贫信贷产品,支持符合条件的贫困户通过种植、养殖、技术培训和再就业彻底实现了“摘贫帽、拔穷根”。

  针对部分扶贫对象年龄大、无劳动能力等现状,省联社滨州审计中心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指导阳信农商银行与阳信荣秀绣品有限公司推出了“公司+扶贫岗位+贫困户”的扶贫模式,为贫困户增设操作简单的扶贫岗位,贫困户可以选择在家中或到工厂完成力所能及的工作,贫困户每年可得到专项补贴2000元及岗位工资6000元左右,人均可增收8000元。与此同时,阳信荣秀绣品有限公司每扶持一名贫困户可获得5万元优惠利率贷款,加之3%的财政贴息。以阳信荣秀绣品有限公司办理的820万元“富民生产贷”为例,实际企业一年仅需支付贷款利息21.77万元,为企业节约46.95%的利息支出成本,极大地提高了企业扶贫的积极性。目前,该模式已经惠及立卡贫困户102户、164人。

  在精准扶贫的基础上,省联社滨州审计中心指导博兴农商银行作为牵头行,在当地政府的统筹部署下,通过组织银团贷款的形式,为博华高效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办理贷款2亿元,由博华公司对全辖的428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兜底式带动脱贫,强有力地促进金融扶贫工作的开展。

  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让贫困群众共享金融资源

  全市农商银行着力打通“最后一公里”,实现了城乡金融服务全覆盖。截至2月末,全市农商银行共有营业网点207家,在职员工2800余人,共建设农村“家庭服务站”1169个、城区“社区服务站”107个,发展农金员2189人,布放农金通1347台,农民在田间地头也享受到了和在城市同样的金融服务。全市农商银行义务为广大农户发放各类惠农补贴及代理新农保,2019年,共帮助贫困地区群众办理“小额现金存取、转账、查询”等金融业务312万人次,金额8亿元;累计办理新农保业务662.14万人次,资金20亿元,不仅为政府分忧,更为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和便利。

  信用评级“联姻”精准扶贫。组织开展了“走村访户,进区入企”整村授信、整区授信评定工作,形成了覆盖城乡、涵盖农商的全市文明大创建格局。截至2019年末,全市共完成整村授信村庄1434个,覆盖面28.28%,预授信户数5.4万户,预授信金额26.15亿元,用信户数0.78万户,用信金额8.29亿元,在提高群众诚信意识、改善城乡信用环境的同时,为涉农扶贫贷款的精准投放提供了有力保障。(常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