睇一睇山东人 |
【字体: 小 中 大】 2023年08月09日 点击:次 |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滔滔黄河赋予了山东人奔放的性情,辽阔海疆涵养了山东人宽广的胸怀,巍巍泰山铸就了山东人豪迈的气概,人文齐鲁滋养了山东人的君子风度。 山东人宽厚又开放 山东东临大海、西接中原、北傍燕赵、南依徐淮,兼有南方、北方、沿海、内陆各种优势,经济文化的兼容并蓄孕育了山东人既宽厚又开放的性格。 山东人的宽厚,如泰山,巍峨、沉稳、庄重、大气雄浑,正所谓“稳如泰山”。 泰山古称太山,秦始皇由“秦”而创“泰”字,自此泰山便成天人合一思想的形象代表。泰山位居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也是万物终始之地、阴阳交替之所,加之泰山在神话中是开天辟地的盘古头部所化,天然承担着与天沟通、固国安民的使命。这种国泰民安的使命文化影响着山东人的性格,山东人的宽厚里充满了责任感。 山东人的开放,如浩浩海洋,视野开阔、内心勇敢,又充满想象力。 山东有3345公里的黄金海岸、15.95万平方公里的毗邻海域,是古华夏海洋信仰的重心。大汶口和龙山文化时期,胶州湾三里河一带渔猎经济发达,先民们在惊涛骇浪之中讨生活,既需要勇气又需要眼光。山东半岛三面环海,日、月似从大海中跃出,海市蜃楼明灭变幻,激发了先民无限的遐思。从“八仙过海”的故事,就能看出山东先民探寻自然奥秘、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当宽厚与开放在血脉中交融,渐渐凝成了务实、开放、奋斗的民风。近代史上,山东人用一次“闯关东”将这种性格和风气体现得淋漓尽致——到陌生的地方开辟新家园、创造好生活,“不甘落后、不惧风险、敢闯敢创、善作善成”。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创造了很多宝贵经验,比如解决“三农” 问题的“潍坊模式”“寿光模式”“诸城模式”,村镇集体样板“胶东模式”,包括现在正在全力推进的新旧动能转换,背后的基因中无不流淌着宽厚又开放的精神、务实敢干的作风。 山东人重情又重义 每一个山东人都是一张情义名片,山东人重情重义在全国乃至世界有名。情义山东源远流长。 中国家喻户晓的四大民间传说——孟姜女哭长城、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发源地山东占了仨;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在山东也能找到起源;“管鲍之交”至今令人神往。重情义是刻在山东人骨子里的秉性。 这种秉性与儒家文化的涵养密不可分。儒家文化讲究仁者爱人,仁义礼智信等核心价值观念,早早就植入了山东人的性格。 重情义往往就会轻利益。几千年来,山东出了无数圣人,比如至圣、亚圣、书圣、算圣、智圣、兵圣,等等,但青史留名的大商人委实不多。“商圣”子贡曾受教于孔门、“商祖”范蠡在山东住过一阵子,但他们都不是山东人。到了近代,总算出了个孟洛川,算是山东的儒商代表。 山东人的情义善举光照史册,不胜枚举。随便举几个近年的例子,用生命挽救群众的人民子弟兵孟祥斌、晕倒前停稳大巴的生命掌舵者杜鹏、帮11位烈士寻亲的退伍战士张景宪、替素不相识老奶奶系鞋带的“最美弯腰女孩”张钰敏,他们只是“最普通”的山东人,但他们身上都体现了情义山东人的“不普通”。 山东人忠孝两全 在山东人眼里,“忠为国之纲,孝为家之梁”。 只要是国家和人民需要,山东人就会挺身而出,义无反顾。从抵御侵略到援藏支疆,从地震抢险到抗洪救灾,从抗击非典到决战新冠,山东人用实际行动书写忠诚。 从古至今,山东忠义之士辈出。春秋时有叔梁纥“力举城门”,秦末有田横五百士蹈海。到了近代,抗日英雄张自忠壮烈殉国。革命战争年代,百万沂蒙人民拥军支前,十万英烈血洒疆场。新中国成立后,“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共产党人楷模焦裕禄、新时期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等,都是山东人。 一代又一代的山东人,把忠诚刻心中,也不断赋予“忠”字以新的含义。 山东人的忠还表现在出名相上。山东被称为“齐鲁”,“齐”“鲁”建立者姜子牙和周公旦是春秋时期两个著名的贤相,管仲、晏婴、诸葛亮、王猛、王导、房玄龄等也都是出自山东的名相。 再说孝。儒家提倡孝,把孝作为仁之本,认为爱人首先从爱父母做起,然后爱族人、爱长上、爱民族、爱国家。“孝道”成为古代社会伦理的核心思想。 山东人把孝顶在头顶,“孝心一开,百善皆来”。广为流传的“二十四孝”故事中,出自山东的孝子占了近一半。 山东人重礼又好客 《论语》曰:“不学礼,无以立。”山东人自古注重礼节。 孔子终生“克己复礼”。随着儒学的影响不断扩大,山东“礼仪之邦”的名号逐渐叫响。 “坐怀不乱”的柳下惠就是今山东平阴人。 山东人在人生仪礼方面特别讲究。仅拿生育礼俗来说,就包括了祈子、挂红子、报喜、坐月子、铰头、过满月、过百岁、过周岁、起名等多种仪礼。 山东人重礼最为外地人所津津乐道的,大概要属吃饭。从迎客到座次,从上菜到宴饮,都有细致的讲究。而所谓待客之道,在山东用五个字就能说明白:拿出最好的! 历史文脉延续至今,山东人的重礼演变为“好客山东”这一文化品牌。今天,你可能还没来过山东,但你不可能没听过“好客山东”。“好客山东”携齐风鲁韵、充满好客真情、内蕴山东品格,已经成为山东地域文化的鲜明标识。 山东大汉儒雅又侠义 教育家张天麟在《论山东人的性格》中说:“在山东人的血液里面有两个人在支配着他的心灵,一个是孔子,一个是梁山泊的英雄。”除了儒家熏陶出的儒雅之风外,山东人还有爽直、侠义、粗犷的一面,且这两种迥异的风格奇妙地统一、和谐。 据考证,山东人的体格比其他地域的人要大一些。孔子“长九尺有六寸”,大约为今天的1.9米。《说文解字》记载“山东人”:“夷,东方之人也,从大从弓。”意思是,这里的人高大威猛,好猎善射。《管子》中也说:“齐民贪粗而好勇”“士民贵勇武而贱利”。 当儒和勇相碰撞,二者奇妙地融合成了义薄云天的豪侠义气、路见不平的侠骨英风、正直善良的古道热肠。这就是山东大汉的样子,整一个从传统武侠小说中走出来的大侠形象。隋唐时期的秦琼、程咬金等都是豪爽仗义、侠肝义胆的山东大汉。 山东人挺身而出见义勇为的情况屡见不鲜,是近年见诸报端最多的群体之一;“新冠”肺炎疫情中,山东人屡次登上微博热搜……当下的山东人不愧是新时代的“山东好汉”。 山东人诚信又正直 出门在外,如果你说自己是山东人,基本上就相当于在脑门上盖了个“诚实可靠”的印章。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个理儿,世世代代的山东人牢记在心里。历史上,“高山流水”“鸡黍之约”等诚信故事均发生在齐鲁大地。“鸡黍之约”的发生地山东金乡被称为中国诚信文化的发源地。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迅速成为全国经济大省,与骨子里的诚信基因不无关系。在权威媒体公布的中国诚信指数排行中,山东位居前列。随便拿个最近的例子来说,“淄博烧烤”的大火,和价格公道、不随意涨价、不缺斤少两有密切关系。 讲诚信的山东人,外现为正直的品格,这种品格充满浩然正气。正如吴金鼎先生在《山东人与山东》中所说:“山东人的直是极纯正的,不含任性、蛮横或粗野的味道。其直是发源于良心深处,公正庄严的动机。所以,这样的直是一种美德。” 古往今来,数千年的中国史中,表现直言直行两种大德,到尽善尽美之境的,首推孔子。孟子则善养浩然之气,说“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孔孟是正直山东人的典型代表。 山东人性格里的正直体现在方方面面,山东人不仅把喜怒哀乐都写在脸上,山东的胡同也直来直去,山东的快书开门见山。 正直的山东人,眼里揉不进沙子,凡事都想较个真。所以,面对前进道路上的风险和挑战,山东人敢出手,也必能成事。 来源:“山东宣传”微信公众号(ID:sdxcweixin) |